搜索
王必东的头像

王必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03
分享

井冈柔情

 一踏入井冈山地界,那股炽热的情感随着路边的地标简介油然而生。这次去井冈山是怀着别样的思想去的。那是索绕我几十年的井岗精神:八角楼,黄洋界…都瞬间从脑海里跳出。这是一块用热血浇铸的丰碑,亦是新中国武装建国的第一块奠基石。总之我是去了,是在建国七十四周年这一天到的,我很激情澎湃,亦是激动万分。

九月二十九日是农历癸卯年的中秋佳节,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我们几个洗漱完毕,整装待发,同行的除了我的家人还有几个徒弟:或民,扬成和启仁。

为了绕开节日堵车的高峰,我们穿插在高速,国道,乡间村道。经过一夜奔袭,在扬成这个地道的井冈人的带领下,我们在第二日的凌晨胜利的踏上了井冈的土地。

那是一份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一时也说不出,但是想起曾经先辈们浴血奋战时的历史场景,心里顿肃然起敬起来。

第一站,我们到了井冈山下的黄竹岭。

黄竹岭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绝美之地,那是井冈女英雄贺子珍的故居地。三间古朴典雅的木质青砖瓦房,迎风屹立,飒飒凛凛。木柱木架梁虽然挂满了日月的侵蚀,但是丝毫不能掩盖从里向外吐露的血红的木色。朴素的床铺和桌椅都标示着先辈们的音容相貌,最让我心颤的是她和主席的合影。毛主席清瘦高大的身形站在右边,贺女士站在左边,夫妻俩个在那峥嵘岁月里留下浓重的一笔。从他们坚毅的目光里看出对自由生活的期望,虽然艰辛但是乐观,虽然贫瘠但是意切情深。

正对门的是贺子珍黑色花岗岩石像,身边的石书镌刻着她伟大而又英勇的一生。她的人生历程不仅代表了那个时期向往自由幸福的井岗女性。也代表了旧中国为了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的先进女性。

旧居前如今已是雄关漫道宽又阔,美景楼房民亦歌。眼前的境况让我们体味到新旧时代的两个世界共存对比,越发令人感叹沧桑,唏嘘不已。

旧居左下十米的地方,有一株一百五十多年的老樟树,它曾经目睹了毛主席和贺子珍的革命历程。树下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嫂摆摊,她含笑招呼我们坐下歇息,看到她精心给我们调制井冈美食,我们忙不迭地攀谈起来。用井冈大嫂的话说:看到你们,我越加感激贺大姐和毛主席。可是她怎么能知道我们更加感激井冈山的人民呢?就是在井冈山这块热土上,诞生了新中国奉献出第一块革命摇篮的功德呢?

摇手与井冈大嫂的拜别,她热切地邀请我们下次再来做客,我们很是兴奋,好像看到主席在井冈创建革命根据地时候受到井冈民众的的接待。我们愉快地接受邀请,并祝福大嫂生活更加幸福。

离开黄竹岭,我们到了第二站—茅坪村的八角楼。

提起八角楼,我想到了我上小学的一篇课文《八角楼上》: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这篇课文以及那一副主席挑灯写作的样貌让我至今不忘!那是一位意志坚定的人,是一位为了民族自由幸福奉献一生的人。他的出现,让旧中国提前结束了达百年民族屈辱的历史,而一切的胜利都是从最艰苦黑暗的井冈革命奋斗精神的时光开始的。

八角楼位于江西宁冈县城东南十六公里处的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是一栋木砖结构的两屋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当地人称之为八角楼。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朱总司令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办公,领导着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斗争。

走进八角楼上,我看到靠墙的一扇不大的木条上下隔开的黑漆熏染的窗口,渗进缕缕丝丝阳光,把我带进当年那种黑暗中摸索光明的历史中。

一张四尺长一尺多宽的樟木桌子上,斑驳陈旧,显出沧桑,唯有一方砚台和那盏裹满油渍的老式油灯,分外显眼。这是主席当年用过的,曾经在它的照耀下,毛主席写出《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两篇光辉著作。墙上的主席墨迹已经剥蚀,但是他的笔力苍劲犹如利刃长矛,刺破了那段黑暗历史。走出八角楼,外面是一片光明,院子阔远,铺设的是山土和卵石。虽然凹凸却分外平坦。这不正是八角楼彰显的革命精神吗?

走出院落,跨过右摆的一条石桥,便看到一排排井冈土特产的摊位,这是一群井冈大妈们的天地,她们含笑迎送,热切讲解,而她们面前的便是井冈的土特产。您看焦黄甘松的野生红薯干,酒红风干的野生山楂球,血红扁平的野生杜鹃花,中国红的肉质丰满的红军果,金黄崎岖的野生黄桃干多么诱人,您再看清爽的魔茶狗牯脑,醉百里的井冈山红米酒,焦香黑皮红米酥,轻溜溜的特色笋干,笋心,冬笋衣。还有雪白养生减压的葛根粉,舒血平气的野生雪耳,滋养脾胃的鹿茸菇,散湿气开肠胃的野生朝天椒等等让我目不暇接。走到最后面一家,我已经是大包小包满身包了。

这家是一位三十露头的井冈大姐,她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儿,在售卖井冈美食和纪念品,她娇美的喊停了我,大方地让我品尝,而那位小女孩也睁大眼睛看着我这位远道而来的眼镜客。

我饶有兴趣,便坐了下来和她们攀谈起来,大姐一边热忱的介绍竹笔筒,竹扇子,和各种老区像章和银币。一边劝我喝杯免费的井冈茶水和糕点,这种老区人民的款待之道让我真正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了。特别是那位井冈小学生,她羞中带笑地问我一些小问题,让我卖弄起我的笔墨生意。从他们言语中我体会到井冈人民的勤劳勇敢,也体会到了井冈人民的质朴博爱。

从茅坪村归来,我坐在车上沉思,人生不亦是如此吗?苦难有,幸福有,哪一个不是靠着双手搏求的。正像这对井冈母女,他们先辈依靠着共产党在黑暗中寻找自由生活,而眼下也正依靠着党的富民政策,搞旅游致富。

  这就是人生吧。

从三湾改编纪念馆,到龙市的朱毛纪念馆,从龙潭的黄洋界到桐木岭旗罗坳战斗遗址……从中我的身心得到了一次次洗涤,想到当年那段峥嵘岁月,毛主席和朱老总他们,为了民族自由幸福,奋斗在最黑暗的革命前沿,他们同兵民同呼吸共命运。在这里,我想为井冈的女性也说一句话,特别是贺子珍为代表的革命家们,她们义无反顾的支持他们的丈夫,儿子去斗争,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这是一种无私的,勇于奉献的井冈山精神。这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说到底,这也是一种井冈铁骨柔情精神。

让我们记住他们和她们吧!并从先辈们的事迹中找到人生最捷便的通往光明的路径。

2023年10月2日写于广东吉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