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楚明的头像

吴楚明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4/08
分享

学写律诗的体会

学写律诗的体会

律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其格式严谨,语句精炼,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著称。它分五言和七言句,要求都必须押韵,大多押平韵,也有押仄韵的,同时对声调的平仄也有规定,分平起和仄起。诗的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要有工整的对仗,全诗共八句。此外还有五言、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要求与八句律诗相同。

据专家考证,在我国现存留的众多律诗稿中,基本上都是遵从这一格式,并诞生了诗仙、诗圣等名家,其它诸如具有诗人档次的则是层出不穷、浩浩荡荡。其实,古人对诗和诗人的定性是有严格标准的,有的人写的诗多却不能算真正的诗人,比如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律诗,却不能算诗人,这大概是他写作的诗没有形成独自的风格。而有的人一生只写了三两首诗,却公认为诗人。

一、律诗的写法是有规可寻的

那么,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呢?本人认为,凡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妇幼皆知的诗句就是好诗,也就是说把一些大众化、形象生动的语言用在恰到好处的地方,能让读者入眼生辉,引起共鸣的诗才是好诗。凡是费涩难懂的诗句,尽管引经据典了,但是不会让大众留下深刻的记忆。那只是传统文人为了炫耀自己知识容量而故弄玄虚的藏品。

初学者在律诗的写法上,根据本人的体会注重三点就行。一是抒情式,即通过一个景物,表达一种感情。比如李白的“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户明月,低头思故乡”。二是讲理式。通过一种现象,说明一个道理。如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三是叙事式。对一个故事的起因、发展、结果进行绘声绘色的叙述,总结出该产生事物的原故以及该事件所产生的结论和经验。其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叙事诗虽然语句比较直白,但叙述的语言必须形象、生动,犹如现代影视作品一样,能把过程的因果关系和精彩细节完美地表现出来。在《琵琶行》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样的表述是何等的绝妙,让人产生读诗如见的效果。

律诗的写法要领主要注意“起承转合”四个字,所谓“起”就是你要写什么?第一句必须交待内容和定性,“承”继续深化你要写的意境,“转”是再不能顺着前两句的意思写,而应该转换另外的素材写,“合”就是要回归中心主题,这个合很关键,它是全诗的总结,必须是妙笔生花。国庆70周年时我写过一首《伟哉我的国》的诗:

人类文明始四圈,中华民族独枝延。

唐朝帝国辉煌极,元代雄师勇武坚。

腐败清廷丢宝地,善良百姓跌深渊。

而今旭日东方起,大展宏图焕彩天。

诗中第一“起”句介绍世界历史的起源从四大文化圈起,而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第二句“合”说明独枝延的成就;第三句“转”指出当政者失误造成的惨状;第四句“合”又回到主题上来说明今天中国的形象。这首诗是用小说的白描手法写的,只选取大框架高度括概,不写小细节。后来有高人将“始四圈”改为“看盛湮”这样也行,需要读者理解。

写诗重在抒情,敷衍是写不出好诗的;说理要独到,富有哲理,揭示常人暂时没有说出来的道理,其诗就有新意;总结出的结论和经验要有先见之明,要成为一面镜子,能让大家能效用,并起到积极作用。

二、写律诗的条件

写律诗需要持久的耐力,观察事物要细致、认真,看清了本质性的东西,待产生出一种写作冲动时,就能写作好诗。作者还需要有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当然这些都是需要花功夫的。前天在一个资料中看到,写律诗的最高境界是四联都为对仗句,有史以来只有杜甫的《登高》是唯一的一首。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就是四组工整的对偶句,尤其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堪称经典。一首诗中不要求句句经典,有一联灵动的句子就行,甚至某一个字用得妙也行,即称为诗眼。对此,我作过细致的揣摩,也写作了一首《迎己亥猪年》的四联诗习作,虽然诗意不美,但总算是一首完整的律诗。

吠犬当班固土年,憨猪迎接艳阳天。

但求家国人丁旺,也要文明日月圆。

尔唱情歌添美意,伊吟妙句立精联。

春时播下祥和果,岁末收来吉利缘。

由此可见,律诗虽难写,深究必有得。

三、律诗的特性

中国诗词是人类文化百花园中的一颗艺术瑰宝,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所谓艺术就是学问,是一种具有灵性的学问,只有学问没有灵性的人是干不了艺术的。写诗是编织文字的艺术,诗人可以称其为文字艺术匠人,顶级者可以称为大师。具有深厚文化知识的人,不一定能写诗,就是教授也不一定能写出好诗,包括新诗。相反,有的人只读过小学,初中还没有毕业却成了诗歌大家,罗田诗人闫克珍写的诗是众人公认的好,其作品于二十年前就屡登《中华诗鉴》,可是他只有小学水平。有的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甚至根本写不出好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当然,知识渊博的人,如果具备了这种灵性,那肯定是诗歌大家。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什么缘故呢?其实之前我曾谈过理性和感性的问题,写白话文章,特别是论文,需要严谨的思维逻辑头脑,其作者遇上某一件事情,经过大脑的过滤之后,觉得与情理相合或不合,他会根据自己判断思路,一层一层地进行理性疏理、分析,从而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诗人则需要以景状物的感性联想,一旦某个偶遇触动了他的神经,就会在大脑里感应出一副图画,专业术语叫意象,再通过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这样的文字,具有一定的格式,还很动听,就像是一首歌,它就叫做诗。

诗歌的语言有时是没有道理的,还不一定符合事实,相反这样的诗有的却是上等的极品。如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你说它符合事实吗?现代诗歌连语法都不讲,甚至文理句式都不通顺,你说它符合道理吗?所以诗歌是人类的一种独特语言,虽然不合情理,但它有味。就像当今网络上最时髦的异域、玄幻小说一样,表面上是一派胡言,但其故事却能打动人,他所叙述的细节有情趣,从而牵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中,有这样的真事吗?你说《西游记》的故事是真事吗?回答是绝对没有!但与它相近的事例有吗?回答是绝对有!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官场上所发生的如同《西游记》中的故事,时有发生。这种写法就是艺术,所以艺术看似无理,却蕴含着大道理,看似不符事实,却都是事实,这叫借此物说彼物,其表述的方式是经过巧妙的艺术设计,让你绕圈圈,不直白地告诉你而已。

四、艺术是具有共性的

说诗歌是艺术,其实写文章也是艺术,绘画同样是艺术,音乐更是艺术,而且艺术的共性都是相通的,只不过是各自有各自套路,各自有各自的风格而已。根据我的体会,凡是从文的人,必须学一点美术知识,懂一点音乐知识。说中国古诗词富有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味深长,其实新诗同样富有音乐美,尽管有的不押韵,但句型的字数同样具有一种音乐美,就是写散文的句式也有音乐美,有时多用了一个字就不好念,有的缺少一个字念起来感觉不顺口,这就是有违音乐感的组词搭配。这方面,古代文人做得比今人要好。大凡古代文学大家都是精通书法、绘画、音律的,孔子懂,唐伯虎懂,苏轼也懂,古时的江南才子个个都是高手,因而让中华文学殿堂里灿若星辰,百花盛开,人才济济。

凡是掌握有多种艺术的人士,他可以灵感频发,触类旁通,互相转化,彼此利用,在学习写诗的过程当中,绝对比别人进步快,而且常有大作产生。

五,写诗莫怕他人改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登上塔山,颇有感慨,便写了一首诗,曰:

一山耸立凤城边,扼守东南护隘关。

寺院清悠钟磬净,僧家渺逸表情端。

高高铁塔挥神笔,小小荒丘弄大观。

举步投林如赶海,为人处世像登攀。

这是一首用中华新韵写的诗,那时塔山还未修建玉屏塔,也没有兴建“一方山水”五星级宾馆,因此诗的意景是平面式的。前一天,再次登山,站在玉屏塔上往下看,便是又一种景象,于是改了那首旧作。

一峰耸立凤城边,数地蛰伏雅廓间。

寺院清悠钟磬净,僧家渺逸品行端。

巍巍巨塔挥神笔,小小荒丘弄大观。

举步投林如赶海,为人处世像登山。

站在高高的玉屏塔上往下看,但见塔山宾馆、清元寺、一方山水都扒在地表之上,如同一个个蛰伏在地的动物,如果说我当时写的塔山顶上是“小小荒丘弄大观”的话,那么今天的一方山水倒真正是“小小荒丘弄大观”了。

我的一位老师对这首诗的表达意境提了一些建议,说这首四联对仗诗,虽然写作的起点高,但还有修改提高的空间,完全可以好上加好!他改道:

一峰耸翠凤城边,半岭拖烟墅廓间。

古寺清幽钟磬激,老僧超脱品行端。

擎天宝塔挥神笔,幕地楼台壮大千。

坐石修行如入定,为人处世似登山。

他这一改,让我眼前一亮,完全打通了思路,特别是第一句的“耸立”他改成“耸翠”一下子将全诗点亮,改成了一副图画,使其有了色彩,他指出“蛰伏”一词有贬义之嫌,与此诗的意景相悖,还有一些意境所指过于费涩,让读者有捉摸不透的感觉,教我以后都要写一些通顺的句子,我感觉老师说的完全正确。由于他没有上过塔山,没有临场感,他只是以寺庙之景为题。而我是要用白描式的手法,囊括塔山几个有规模的景致,包括一方山水宾馆。综合他的建议,再度改为。

一峰耸翠凤城边,数彩添华墅廓间。

古寺清幽钟磬紧,老僧飘逸品行端。

擎天宝塔挥神笔,席地豪楼亮大千。

举步投林如赶海,为人处世似登山。

这样一改,这首四联对仗诗虽然不算佳作,却全面完整地表达出了我要抒发的意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