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诗词创作
前天,武汉的一位诗人回乡,有人约了一圈诗友相聚,午饭的时候大家边吃边聊,话题当然是谈诗。反正他们都是有名的诗人,个个谈得津津乐道,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也评论了当代的自由体诗歌,总的评价是唐诗登峰造极,到现在还没有哪位诗人能够逾越,唐诗宋词无疑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学艺术殿堂的魁宝。我见大家有说不完的话,就旁听着,不愿意搅扰了大家的雅兴。当然我是有话要说的,而且还知道他们谈及问题的所以然。
本人认为中国当代诗歌创作的境地是尴尬的,无论哪一种体裁都处于一种令大多数人漠视的状态,既少有人写,也很少有人记住现代人写的诗作,与妇幼皆知的唐诗的待遇完全不可比拟。
首先说诗经和楚辞,由于它们属于古诗,大多数是晦涩难懂的句式,现代人只能记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通俗易懂的诗句。从唐诗开始才接近于现代语言,故“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才让众多的写诗者和婴幼儿作为启蒙的样本。因为这一首诗的意境美到了极致,虽然按诗律而论,似乎有不规范的地方,但好诗从来都是看重诗意,其它的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当然52800多首唐诗中都有经典的名句,故我的那些文友说这是今人无法企及的。其实唐诗也在不断地演进,不断地规范,之后各个朝代的诗人对其格律都进行了很多的补充和完善,并创造出了众多的体例和格式,直到清代还规定了不能“合掌”等众多的规矩,所以写律诗的难度的确不小。因此今人能按照规定写出标准律绝诗句的是少之又少,可能只有总人口万分之一的比例而已,就是大学里中文系的教授能写出像样的律诗也不是很多,就是得了诺贝尔奖的莫言写的诗也是打油式的表达,与律诗根本不沾边。
再说宋词是古曲中的歌词,今人虽然能够按照词牌名进行撰写,但是对于这些词曲是用什么样的腔调诵读,大家则都感到茫然。有人说宋词大多是在风月场所产生的,其作者主体是达官显贵、纨裤子弟,这是因为在古代能精通阳春白雪式曲子的人士只是极少数。虽然也有民歌传唱,但那毕竟是下里巴人式的随心所欲,其歌词则以大众化语言为主,很少有文雅的风格。因此今人能按古词牌填词的高人更是凤毛麟角。
还有现代自由体诗歌,这是一个特例,其写作难易程度丝毫不亚于古体诗词,要理解它的原意更是比古诗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现代诗歌是一种外国的舶来品,追求的是一种朦胧美,加之不讲究语法,常常采用的是外国的倒装句式,还有作者所构思的一种独特意象,所要表达的是个人一时的心境,与他人没有相通之处,所以才让人读后觉得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指何意。因此,大家公认的优秀现代诗歌作者是少得可怜。除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之外,很少有广为流传的新诗,其原因是新诗不讲究押韵造成的,不押韵就没有音乐美,人们看后很容易忘掉。其实早年的一些名人写诗是讲究押韵的,《再别康桥》就押了韵,曹禺等早年大作家的诗也有韵律。还有要符合大众化口味,能引起共鸣,能揭示多数人认可事理规律性的诗歌才有影响力。试想如果你的诗只有少数人或者你一个人懂,其分量自然轻微。还有格调要尽量高雅,最近网上对贾浅浅写的诗歌进行了批判,说她写的是屎尿屁的垃圾诗,我倒认为这是她想寻找一条写新诗的题材,或者是为了出名而另外开辟一条捷径。因为时下许多演员选择用自嘲、互损、绯闻来制造网络热点,而获得更多的点击率和流量,以提高自己知名度,并不是她的写作水平以及人品低下。
造成诗歌写作者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产生的问题则是多方面的,也可以简称为“标本”二字。关于“标”的问题主要是,在语言上全民已经普及了普通话,因此写诗就必须与普通话接轨,应改革为用普通话的读音写作诗词,如果还按古人讲话的音调平水韵作韵脚和平仄写出来的诗词,再用普通话朗诵就会拗口,青少年更不愿意去花那心思了。虽然现在也有用中华新韵的,但写诗的权威们认为那是特例,似乎是比平水韵低下一等,并要求注明为“新韵”。我倒认为这是搞反了,应该将不是用普通话的平水韵注明,因为那是过了时的语言,是少数人很少时候用的语言。如果有人反对改革,固守旧的戒律和模式,请问你写文章怎么不坚持用八股文,讲话怎么不以“之乎者也”为主体词汇。原封不动地因循守旧,终究会让中国诗词退出历史舞台,只有改革律诗的写作语言才是推广普及诗词写作的唯一出路。
要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也要对文学界进行标本兼治。当前,文学作品已经绑上了权力和金钱等附着物,有谁去管你诗中的艺术成就啊。普通群众纵使写出了优秀的诗作也会无人问津,不信你寄到国家期刊试试,因为期刊是要生财养人糊口的,作者没有名气就不能取得名人的效应,就不能吸引读者带动阅读量。而“本”是文化界早已形成了圈子文化,高层人士巧妙地编织了一张网,你想进入这个城堡是要创造条件的,就像演员一样必须付出大的代价。否则就是痴人说梦。
时下,还有一些文化机构本想为弘扬诗词文化做一些事情,但由于设计的运行方案不对,反而起了负面作用。最近,本人用试探的心态加入了一个网络文化公司举行的全国诗歌大赛,可是当他们征集到诗词之后,只是要求作者本人将诗作发往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请求朋友们不断地点赞,每天三赞,公司再以点赞的数量确定诗歌的档次,结果让许多垃圾低水准的诗歌站到巅峰的位置,什么状元诗、榜眼诗竟让众人笑掉了大牙,这样就让比赛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一是点赞者大多是不懂诗歌的群众,而且是每天反复地点赞,他们只讲人情,绝对不会考虑质量。二是没有专家按文学标准评审,使优秀作者心寒,让朋友众多水平低下者爽,使诗坛良莠不辨,鱼目混杂,让贾浅浅现象滋生。三是降低社会公信力,使人们对正规的比赛活动也失去了兴趣,让不良的社会风气腐蚀了高雅的文坛。四是破坏了诗歌的发展和优秀文化的评判标准。五是让国家的扶持打了水漂,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之所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文化界缺少文学巨匠和有魄力的大家去引领文学艺术的改革和创新,没有建立起先进的文化标杆。要振兴中华,就必须整体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让全体国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系统性地超越古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