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从亮的头像

吴从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9
分享

没有父亲的中国父亲节

父亲节并非舶来品,中国也有自己的父亲节。民国时期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专家学者为倡议弘扬孝文化,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父亲节,并且两个八重叠在一起经过变形即为“父”。中国父亲节更具“中国”化,更有“中国”味,既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又充分表达出了子女们对父亲的敬意。只是于我而言,已三十六年没有喊过“爸爸”或“父亲”了,这份沉重和残缺也伴我从青葱少年走到天命之年。

———题记

                                        01

父亲走了整整三十六年,三十六年好长好长,长得那似乎是遥远天际跨越千年的一场噩梦,但梦醒后心仍戚然;三十六年好短好短,我从为人子转而为人夫为人父,从莘莘学子转而工作二十七载;三十六年好累好累,在坚强乐观的背后我也渴望有一座坚实的山可以依靠,可是-------

我家属“世隶耕”,爷爷伐竹患破伤风去世时父亲尚幼,但祖母还是让父亲读完了初小。父亲刚成年应征入伍,在江苏淮安服役三年,算是见过一些世面。可惜的是我没能也已无法了解到父亲那段军旅生活,记忆中父亲卧室的门楣上曾经悬挂着一方深红色的“光荣之家”的门牌,只是已湮没在老宅的瓦砾和岁月的尘埃中。如今只有父亲遗留的肩章和帽徽,还有一身戎装却已泛黄模糊的照片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

父亲退伍回家,任当时大队民兵营长。依稀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卧榻之侧堆列着十多支56式半自动步枪,还带着雪亮的刺刀,它们随着父亲早出晚归,不知道父亲带着他的民兵营打靶归来是否也会高唱“ 日落西山红霞袜旁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胸前红花映彩霞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那时家里的抽屉里有些古铜色的弹壳。至今回想起来,我作为一个男孩,对那些特殊年代里凝结着英雄情结的器物竟然没有表现出极大兴趣,也没有相关深刻的印象,两个顽劣的堂兄也少有触碰,是忌惮于父亲的威严吧!

父亲后被群众推举为村长,工作上勤勤恳恳,刚正不阿,敢于直言,有口皆碑。行走在田间地头,奔走于村民乡邻,为民排忧解困,谋福祉图发展,以致多年后还有村民盛赞怀念父亲。父亲重视文教,主持修建了后河小学。建校时日夜操劳,事必躬亲,甚至下雨的晚上还亲自在工地看护砖瓦和建设材料,最终建成当时全乡最好的小学。我有幸成为该小学第一届毕业生,并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走进初中的大门。我也曾去母校用心寻觅过父亲过往辛劳的身影和洪亮的声音,去感受过父亲那为民造福的情怀。只是岁月变迁,物是人非,生机勃勃的校园已夷为平地,变成排布着太阳能板的光伏基地,校园里曾经朗朗的读书声连同我们的欢声笑语化为虚无。

                                                       02

父亲对祖母极其孝顺,凡家中大事都要征求祖母意见,从不会向祖母说句语气重的话。早晨出门都会和祖母招呼一声,不管回家多晚就会到祖母床前问候一下;公干出差都会买些水果或好吃的东西回来孝敬祖母。父亲对我们小字辈却很严厉,家规极严格,但并不责罚我们,我们满心充满敬畏。父亲在家,我们不敢造次,连顽劣的堂兄弟们都会有所收敛。父亲在我们家族也是德高望重的“叔伯”(家族中说话办事权威的人),红白喜事都会亲临现场,主持管事,安排事务公道合理,族人都会欣然接受而不会持有异议。

父亲和伯伯们的一团和气也在我们当地传为美谈,一大家13口人,尊卑有序,欢乐祥和。父亲主外总管财务公平合理,家里所有开销用度统筹安排,所有孩子的衣物添置、学习用具统一标准;伯伯们承担家里的农活任劳任怨,勤俭节约,各得其所,几十年凡事商量,从无争吵,和睦相处不言分家。直到堂兄们初长大,我和弟弟妹妹尚小,父亲不想拖累二伯一家被人议论,其时很多大家庭为避免日后生隙结怨而分家立户,于是和伯父们商量分家的事,伯父们坚决不同意,说他们孩子大了,我们兄妹年幼,不公平。父亲几度说服,通过沟通协商终在友好气氛和不舍情绪中分了家。听说父亲事后大哭一场,我从学校归来,面对新砌的灶台和冷清的家,也不由悲从心来。

父亲对我读书是有所期望的,但他从来没给过我压力,只在默默地呵护着我的健康成长。记得小时候,父亲因工作便利案头上常摆放着《东海民兵》《山海经》之类的书,成为我除课本外最早接触到的识字读物,从中读到的“人心不足蛇吞象”等故事至今记忆犹新;还有《毛泽东选集》《镜花缘》等著作或小说,其时并不能读懂,只是偶尔翻阅罢了,也许这是父亲对我有意无意的教育熏陶吧。

我小时候乖巧听话,安静内向。父亲也许是为了锻炼我的胆量,经常让我独自去离家两三里的经销店购买一些生活用品,或者让我去他的朋友家递送一些便笺或短信,总要好奇地打开看看,记得常有“见字如晤”的开头。甚至有一年腊月,让我拿着一本税票去给杀年猪的人家开具屠宰税,我不小心写错了一张,竟然自作主张把写错的税票连同存根撕下扔掉,掩耳盗铃以逃避挨骂。事后,父亲并没有责骂我,但多年后听说父亲由此受了处分。

父亲对我一些习惯的培养润物无声,影响至今。我也曾做作业的时候,课本作业文具铺满桌面凌乱不堪,父亲不动声色地给我理码整齐,让我由此养成爱好整洁的行为自觉。父亲还教会我做人要懂得感恩。那是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进入初中后,父亲让我给小学老师写封感谢信并亲自修改,记得父亲开头给我改为“忆往昔看今朝”。也许正是父亲退伍不褪色的军人作风,和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育方式,让我受益终生。

我家是大家庭,小时候堂兄弟姐妹7个,父亲并不因为我学习上名列前茅而娇宠我。每天早早喊我起床,安排我和堂兄各负责五间房子的清洁,我几乎是无死角地清扫干净,堂兄却敷衍了事,形成鲜明对比。后来稍大,天蒙蒙亮就喊我起床放牛。每年暑假,更是给我们分配了割草和放牛的任务,也许烈日炎炎,也许狂风暴雨,我们从不退却,老黄牛在我们精心的喂养下膘肥体壮,我们也收获了一份年少时独特的快乐。

                                           03

原以为在父亲的庇荫下快乐健康地长大,却不料一场巨大的灾难正悄悄逼近。我永远忘不了,那是一个初冬的午夜,霜重夜寒,只有一点淡淡的月牙儿挂在西天,父亲怀着对亲人无限的眷恋和深深的遗憾被无情的病魔带走了,瞬间所有的不幸全降临到我们全家的头上,那是怎样的凄风苦雨哦,那是怎样的悲惨世界啊!跪在父亲僵硬的躯体前,望着父亲毫无血色的脸庞,我对自己说我要争气,我还用粉笔在卧室的木门背后写下“化悲痛为前进的动力”。我精神上依靠的那座山塌了,我别无选择从此要坚强地孤独前行。那段日子,我只有麻醉自己,强迫自己埋首中考前夕的书山题海中,为了自己朦胧而美好的梦想,也为了父亲的未了之愿。

皇天不负,初中三年后我考取了县城重点高中。不同于其他家长满面春风一路护送,是堂兄背着我的行囊走了几十里山路才乘车到县城。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置身全新的环境,我不知所措,恍惚了很久。特别看见中秋的圆月,我想家心切,不禁潸然泪下,无助而孤独。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迷茫,如同行走在无垠的旷野上,因为没有父亲给我指引方向。直到有一天,蓦然回首,我如梦惊醒,深切感受到举全家之力只为助推我走出农门的挣扎,依稀看见父亲期待的眼神,还有众多亲友真诚的厚望,于是奋然前行,一朝梦圆。

当大学通知书落在我的手上,我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虽然可以农转非,可以毕业包分配,可以收获一份荣光,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也是一份残缺的遗憾。亲友们送上他们最真诚的祝福,也凑足了我上大学的费用。打点好行装,我又独自登上去省城的汽车,辗转到了学校,开始了新的征程。好在大学的时光是那么轻松惬意,跻身一群激情洋溢的天之骄子中间,可以去图书馆借阅自己想看的书籍,可以去运动场上释放青春的能量,可以呼朋引伴串访周边的城市。也许别人眼中的我是那么阳光乐观,但我知道心灵的一隅,缺失的父爱是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大学毕业了,回到家乡工作,实现了和亲人团聚的梦,我也责无旁贷地背负起照顾这个历尽苦难的家的重责,我成了这个家的主心骨和顶梁柱。也许回首往事时我对家人仍有太多的愧疚,但我一直在为这个家而努力。如今,虽然我们兄妹白手起家,但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依为命,携手共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在县城有了稳定的工作,更有温柔贤惠的妻子,单纯善良的儿子已高我半头;弟弟也娶妻生子,在镇中心地段也有了温暖的家,侄子即将成人,高中毕业在即;妹妹也有了自己的事业,在一线城市安家落户,有两个漂亮可爱的孩子。我们还携手在老宅地基上合建了一幢足可遮风挡雨安心托身的乡居,为安放乡愁提供了一个可依附的所在。只是这一切,父亲都不再看见,更不能享受其中。当与父亲故旧老友回忆往昔聊及现况时,他们无一不发出“要是你父亲健在,该会如何高兴”的惋惜,我唯有长叹一声,空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抱憾。但我们相信,天堂里的父亲定能感受到的,是会为我们感到欣慰和骄傲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