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工一的头像

王工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30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 +《吹到骨子里的哨声》

我的军人生涯,是从军校大学生集训队开始的。集训队的哨声开启我从老百姓向军人转变的大门,引领我一步步走向成熟。这哨声,带着铿锵的韵律、浓郁的情感,神圣的使命,吹进我的心中,吹进我的骨子里。

1982年1 月,我被选派到军校工作。作为一名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地方大学毕业生,我对军校一无所知。报到时,首长通知先去大学生集训队,学习、锻炼、过度一下,尽快实现从普通老百姓到标准军人的转变。此举,恰如雪中送炭。

集训队队长是全校军事化管理的标杆、参加过北京天安门阅兵分列式的军事教研室主任,两位副队长也是从全校挑选出来的强手硬手。28名队员,全男生,听他们南腔北调的口音,就知道来自全国各地:北京、南京、长春、大连、西安、柳州……北航、南航、师大、工大……

在这里,我第一次听到了军队的哨音。

集训队队长长吸一口气,鼓起腮帮,用力一耸肩,吹出长长的哨音,足有四五秒,下滑音结尾。这分明是给我们打烙印呢!他离我只有几米远,听得格外真切,响亮、清脆、饱满,把耳朵根子震得嗡嗡响。看他的哨子,比我以往在地方见到的所有哨子都更大,也许更具有军事因素吧。按照要求,听到哨声,立刻停止正在进行的一切活动,原地立正,听候口令。队长高调发出口令:“集合——”我们便跑步赶到指定地点,站好队。

第一次听到军队的哨声,感到振奋,自豪。在集训队,一切活动都用哨声指挥,哨声就是命令。当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员时,以正宗军人的身份听从哨声的指挥,光荣感、荣誉感油然而生。

来军校工作,是很多应届毕业生的愿望、求之不得。我们校我们系,应届毕业生75名,分配方案中军校名额只有两个,我是幸运的,自幼一直怀揣的理想,如愿以偿,别提有多开心。我发誓,一日从军行,终生跟党走。

集训队每天各种科目的训练,单独进行,只有早操,与全校大部队统一行动。指挥员带队,按指定时间,从集训队出发,跑步到大操场集合。从起床到集合完毕,必须在10分钟之内完成。全校所属各部门、各单位,从四面八方汇集拢来,只听见“刷,刷,刷,刷”整齐的步伐声,“一二三四”嘹亮的口号声。两千多军人,满满当当、均匀地分布在操场上,操场外围的路面,也得到充分应用。进入操场后,各单位自行操练,大都以班为单位。我估算了一下,如果每十个人为一个班,那么,全操场就是二百多个班。宽阔的练兵场,处处都活跃着生机,像一片翻动着浪花的海。

突然,一声长长的哨音响起,全体官兵顿时停止操练,动态的操场即刻变成静态,每个人都定在原地一动不动。在此瞬间,我感到哨声的威力、威严。正在操练的,那是两千多人的大部队啊,一个哨声就能让所有人员无一例外地戛然而止,鸦雀无声,静候口令。这就是军队,这就是军事化,令我一个新兵肃然起敬。

哨音之后,全校总值班首长下达训练科目和要求。他不用话筒,完全凭借粗大高调的嗓门,这也是出于实战的考虑?从难,从恶劣环境出发吧!大家倒也完全听得清楚。

“开始操练!”口令音刚落,全场立刻又活跃起来。

半个小时过去,长长的哨音再次响起。这哨声比集训队首长的哨音要长得多。我听出来了,所指挥的人员越多,场面越大,哨音所延续的时间就越长。校首长的这一长鸣,好像扳动了开关,热动的场面顿变静止,随着“早操结束”洪亮的口令,又是一片“刷刷刷”的跑步声和“一二三四”的口号声。那声音远近高低各不同,伴随一方方队伍向四处散去,只过一小会儿,操场就变得空空荡荡,一个人影儿也没有。

随着培训的深入,我对“军人”两个字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不再仅仅停留在自豪哇,光荣呵,而是产生一种沉甸甸的压力感,更注重军人的责任、使命和军队的性质、宗旨、任务。我们系统学习了三大条例(纪律条例、内务条例、队列条例),我懂得,作为一名军人,不仅在外表要有军人的样子,礼节着装、军容风纪、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按标准去做,而且更要有军人的头脑、灵魂,军人的信念,军人的意志,掌握军人的职责,背负军人的使命。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并参加国家建设事业,是我们军队的任务。我们的使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严守纪律,服从命令,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是军人的铮铮誓言。

我知道,一声令下,就要做好英勇献身的准备。这时,对每天的哨声,我听出了她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沉重的分量。

道理自明,但,要用道理管住行动、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集训队的生活非常紧张,哨声催促着,什么事情都按照分秒来计算,按照标准去行动。吹过起床哨,五分钟内集合好队伍;吹过熄灯哨,十秒钟内熄灯……全身的每一根神经都崩得紧紧的,天天如此,实在有些吃不消。为此,我还挨过一顿批呢。

集训期间,28名男生睡的是木板床,大通铺,目的是体验生活。那天,熄灯哨响过之后,我躺在床上,心里十五只吊水桶打水,七上八下。队员们多在热恋之中,而我,新婚没度完蜜月,就按规定时间来到军校。自从在飘雪的铁路小站与她一别,就再也没有联系。当时,随着列车速度逐渐加快,我从车窗里望着她挥手告别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逐渐消失在晨雾中,却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在眼前。那年月,通讯主要靠写信,鸿雁传书。没有手机,长途电话也是稀有之物,不会轻易使用。亲人来信,由邮递员送到校总值班室,再由总值班员分发到下属各部门、各单位,一封信往往要经过几次转手才能收到。她的来信,传到我手上的时候,已经很晚,刚想打开,外边,全校的熄灯号响了,室内,指挥员又补充吹了两声熄灯哨,不到10秒,宿舍里一片寂静、漆黑。本来,一天强体力紧张的训练,又困又乏,但她的来信给我打了一针兴奋刘,完全没有睡意。

我俩分手以后,相互都不知道对方的信息。她去了一所大学报到,地点远在七百公里之外,遥远的两地书,强烈地吸引着我。如果在大学宿舍,我会不顾一切,开灯,看信。那时,都是夜猫子,学校规定的就寝时间,基本上形同虚设。先回来的同学躺下了,关灯了,后回来的同学又把灯打开,热门话题还要议论一番,如果观点碰撞,会激烈地争论到深更半夜。可是,现在不行啊,这是军队。

突然想到,来时备了手电筒,真是远见。翻身刚想去掏包,发现有人影晃动,是指挥员查铺来了。我屏住呼吸,希望他尽早离开。

指挥员离开后,我在被窝里借助手电筒的光,一口气看完七八页的长信。一石激起千层浪,想起歌词:“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起古诗:“紫萧横笛寂无声,独向瑶窗坐愁绝。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连夜回信,又说事又抒情,写到几点钟我也搞不清楚,只见手电筒的光,由强变弱,由弱变暗。

没料到,我的极力掩盖遮挡,终没能逃过指挥员的法眼,被抓了个现行。第二天,找我谈话,给予严肃批评。

指挥员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抗美援朝战场,一位战友正在为完成一项急迫任务而忙碌,这时防空警报拉响,应该立刻熄灯,他想再坚持一会儿,便拉上双层窗帘,继续忙碌。突然,“叭叭叭”,一梭子弹从屋顶扫射下来,他立刻卧倒在地,本能地扒到桌子底下。这时才发现窗帘的一个角没有遮严实,露出一束光,招来横祸。他立刻关了灯,再也没有扫射。血的教训啊!

我服了,服服帖帖地接受批评。虽然是和平年代,也要立足战时,从实战出发做好军队院校工作,才有利于军队建设大局。结合平时培训的内容,我对“铁的纪律”有了新的领悟。“铁的”,就是无情的,无私的,无条件的,铁板钉钉地、坚决地,毫不含糊地执行,决不能婆婆妈妈,卿卿我我。纪律要求每个军人必须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用铁的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锤炼铁的作风、锻造铁的队伍。

军人要按照军事化的要求,锤炼、铸就出硬棒棒气昂昂的钢铁汉。需要放的时候,放得下,需要睡的时候,睡得着。相反,也同样,需要提的时候,提得起,需要醒的时候,再困也要挺得住,用意志战胜困乏,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向生命极限挑战。

夜间紧急集合、急行军,就是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指挥员在进行夜间紧急集合、急行军训练动员时,再次回忆红军长征路上飞夺泸定桥的历史: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他们翻山越岭,沿路击溃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淋透了,在漆黑的夜里,冒雨踩着泥泞的路急行军,于29日清晨赶到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敌军抛在后面。最后夺得泸定桥,取得长征路上的又一胜利。这就是说,红军一天一夜,急行军240多里路,这就是革命意志的力量。正如名言所说的那样:胜利的号角,是用自信与奋斗吹响的;岩石硬,硬不过军人的意志,山峰高,高不过军人的责任。

集训队的紧急集合,安排在夜间进行,指挥员布置了紧急集合的位置,进出路线、警报信号和通知方法,当然以哨声为准,规定了全体人员到达集合场地的时限、着装要求和携带的装备等。事先不预告,不提醒,随时都有可能。为了取得好成绩,有的队员故意与队首长聊天,打探消息,以便提前有所准备。但指挥员丝毫也不透露,绝对保密。大家感觉很神秘,晚上不敢睡得很死,睁着半只眼。

正像夏天的雨,盼它来,它不来,怕它来,他偏偏来了。那神秘的哨声终于在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深夜吹响了,令人防不胜防。急迫的哨声,连续吹响几次,像打出的信号弹,划破夜空,撕裂寂静。指挥员震人发聩的口令:“紧急集合——”队员们一骨碌爬起身。我也立刻精神抖擞,如临战场,好像战斗已经打响,哨声就是冲锋的号角!黑暗中,碰撞声、脚步声,声声催人;你也紧,他也紧,紧紧相追。穿衣服,打背包,左挎包,右水壶……偶尔有人小声指责对方:“你抓我的背包带干什么?”接着就是急匆匆的跑步声,大家谁也不甘落后,全部、按时到达指定场地,列好了队伍。指挥员看了一下夜光表:“6分8秒!”。指挥员下达口令:“报数!”“向左——转!跑步——走!”这一跑就不停了,从宿舍一直跑到大操场,又绕操场急行军5大圈,最后在一个侧面停下来。再次报数,人不全,有人掉队。等候一会,掉队的队员赶上来,才发现,背包带开了,抱着被子、鞋子、脸盆等物件急行军,显然跟不上。回到宿舍,开灯一看,错漏不少。捆绑行李本来应该“三横压两竖”,却做成“十字花”;衣服扣子错位;行李中的物件缺失。

大家憋着劲,期待下一次紧急集合表现更好。熄灯了,队员们仍处在兴奋之中,不能入眠。

不管夜间怎么样,早上,到了起床时间,照样要按时起床。而且要在十分钟之 内整齐队伍在大操场集合完毕,个个披上衣服边往外跑边扣扣子……

集训队的哨声,吹掉了我的懒散、怠慢恶习,吹走了喜欢随意、不愿受约束的毛病,变得敏捷,守时,准点,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纪律,更锻炼了意志,多了韧性和顽强。

细细品味,哨声也有抑扬顿挫,有不同调号,有不同感情色彩,还能嗅得出不同味道,具有音乐的智慧和诱人的美感。起床号、起床哨,激昂、振奋;熄灯号、熄灯哨,沉稳,平和……指挥员有时用哨音代替有节奏的口令, 2/4拍:︳一0︳一0︳一二︳一0︳。不同氛围,不同场合,不同心情,会吹出不同的调号。如果说“一”是标准调“C”,那么“二”就降到“A”,或者更低。用音符表示,就是︳50︳50︳51︳50︳。呼号,按照2/4拍,我听出了四种节奏:

︳一0︳二0︳三0︳四0︳

︳一二︳三0︳四0︳00︳

︳一二︳00︳三四︳00︳

︳一0︳二0︳三四︳00︳

当大部队行动,各种节奏的哨音与各种节奏的呼号交织在一起时,会让人想到浑厚、动人的交响。

在霞光灿烂的傍晚,大家结束一天紧张的训练,指挥员拉着队伍:“目标——饭堂,齐步——走!”人人都会感到轻松、愉悦。这时,带节奏的哨音就像一个旋律,一首歌曲,美妙动听,甚至会听到哨音里的歌词: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有人说,“新兵怕哨,老兵怕号”。其实,并非尽然,但是对哨声多样的感觉,当然也包括了畏惧在内,那是一种敬畏。

一个月的集训很快结束了。仅用一个月就想实现从普通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转变,那是不可能的。这种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学习、改造、磨练、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集训队只是一个开端。一个良好的开端。28名队员,以崭新的面貌,以新人的姿态,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开始履职尽责。

离开集训队,回望居住过的营房,回想在那里的日日夜夜,不禁感慨,集训队的哨声啊,注入灵魂,溶进血液,深入心底,融进肌体,让人刻骨铭心,伴我一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