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工一的头像

王工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8
分享

莺啼无声独听蛙

立夏之后,大雨、暴雨接踵而至,将万物洗礼一新,还留下礼物,在水池里蓄着,在小溪中流着,在屋檐下滴着。窗外树林里的“合唱团”井然转场,原来每天唤醒黎明的鸟儿悄声匿迹,现在变作蛙声一片,“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我新入驻的小区位于深圳福田的香蜜山,宅楼依山而建,凸显山林特色,树密草盛花多,大小不一的水池牵手蜿蜒溪水,穿林而过。蛙客不请自来,从天而降,一夜之间,四处皆是。立夏之前,我只领略了鸟叫的精彩,却不知蛙鸣更加出色。

傍晚,推开窗户,蛙声扑面而来,好像音量推子抬高了一档,原先的微弱抖然放大,冲击耳膜,振动全身。那是一种多音色、多声部的大合唱。“咕咕咕”、“呱呱呱”、“咯咯咯”、“嘎嘎嘎”……嘹亮的,婉转的,尖细的,粗犷的,高音的,低音的,五花八门,融为一体。令人惊奇的是,还有显明的节奏,每种声音发出三次或者四次,就停顿一下,然后继续,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在这合唱旋律的底部,单独出现一个粗壮、憨厚的“哽——哽——”的叫声。与众不同,它每隔大约四秒叫一次,连续不断,酷似管弦乐队中的低音大贝司,4/4节拍的音乐,每个小节不正需要一个低音点缀吗?它的出现使整体音响更加浑厚、富有立体感。这么多不同的蛙,这么多各异的声音,聚在一起,不知道是约会,还是邂逅?是对歌,还是独白?它们配合得令人难以想象的默契,近似于交响乐队伴奏、有众人参与的大合唱。唱什么呢?歌唱他们有了温馨之家的欢乐,还是难得雨后团聚的美好……整个小区都沉浸在蛙鸣所渲染的热烈之中。

蛙声连续不断,音量不减,音色不变,令人费解,难道它就不知道疲劳?那无休止发音的声带怎么总不沙哑?莫非是有组织地来回换班?彻夜不停啊!正应了唐代韩愈的两句诗: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我毕竟不是青蛙,不能与之相伴始终,在他们持续欢歌的时候,关上窗户避开喧嚣,找回夜的宁静,迷迷登登进入梦乡。宋代诗人戴复古有诗言道: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夜宿田家》)。我却是身在乱蛙声中睡,梦入童年蛙鸣事……

小时候,夏季雨后,在村子里经常听到蛙叫,来自池塘、河边、草丛……印象最深的是稻田和水库里的蛙声。

家乡的田野多半是山地旱田,少有的河边低洼处的水田成了宝贝,种植水稻,收获大米,是村民年节餐桌上的珍品。所以,对稻田的种植养护格外精心。我上学从田间走过,经常看见田埂上的蛙跳,听到稻田里的蛙叫。蛙的外表,多种颜色。一种叫“青崴子”,也就是青蛙,有的绿,有的蓝,还长着一条条白道;另一种叫“癞结巴”,也就是癞蛤蟆。“青崴子”的叫声清脆,两个音节连在一起“滚——瓜——”;“癞结巴”的声音低沉,间隔时间较长“咕——咕——”。假日,参加生产队劳动,在稻田里清除杂草,听大人们说,稻田里有蛙吉利。蛙,不像麻雀之类吃粮食,它吃稻田里的虫子,保护水稻,蛙多水多,是水稻丰收的征兆。在粮食短缺的年代,吃粮食的麻雀也受到排斥。稻田由田埂分成一格一格的,每当走进新的一格田里时,“青崴子”就不叫了,从田埂上的草丛中跳进水里,有的从近前的水里跳到更远的水里,躲开了。大人们不伤害它们,让它顺利逃走。

村里的小孩则不然,有人偷偷地伤害它。

到河岸边割草的时候,看到有大孩子在堤坝上生火,抓来“青崴子”,活生生地剥了皮,拽下两条大腿,将白花花的肉放在火上烤,当成美食。他们在村里没有市场,像我一般大小的小孩们,看着肉麻而恶心,不会去模仿,大人们更是强烈谴责,说他们不是好孩子。所谓好孩子,两条标准,一是不打架,二是学习好。而做这种事的孩子,正是在村里打过架,在学校里成绩也不怎么好的那种。他们只能私下里,在野外偷偷地做这种事,不敢在稻田里抓,那样会被痛斥为伤风败俗、不吉利。后来,在村里就再也看不到有人烧烤青蛙大腿了。

“癞结巴”也受过伤害。它的皮肤表面长着很多大大小小的疙瘩,有人挤疙瘩里的白汁,卖给收购商,说是可以用来制作什么东西。也有人用他的皮做二胡的共鸣箱。村里有一个农民乐队,二胡、笛子、三弦等民东基本齐全,家族式地传承下来,逢年过节必有演出。有的小孩子想学拉二胡,又买不起,便动手自制。正宗的二胡共鸣箱,是用蛇皮做成,抓不到那么大的蛇,就用“癞结巴”皮代替。做成二胡以后,音色很差,被讽刺为是“癞结巴”的“挣命声”,也就是临死挣扎而发出的声音。这种谴责很管用,彻底断了他们祸害癞蛤蟆的念想,再也没有人去做这种事情了。

村里大片的稻田,在夏季,特别是雨后,远近高低不同的蛙鸣与蝉鸣鸟叫一起为夏日的村庄增添迷人的魅力。

水库里的蛙鸣之所以能够留下记忆,是因为它曾教过我怎样游泳。

和小伙伴们在浑浊的池塘里戏水,我只能限定在浅处,深处站在里边不露头儿,大孩子们能浮起来,随意到深处玩,我却不敢,一到深处就手忙脚乱瞎扑登,呛过几次水,喝了好几口,又腥又凉,好难受,玩得很不开心,还被他们嗤笑。

一次,会凫水的孩子们到离村子较远的水库去玩。这是家里大人们一再叮嘱不能去的“禁区”。因为那里水域面积宽,又很深,危险。但是,大人们不在跟前,管不住,一起上山割草的小伙伴们就经常偷偷地去了。我也好奇地跟随。水库是“兴修水利,人定胜天”口号时髦的年代修建的,长约百米,宽约五十。靠近泵房的位置,水深十米多。会游泳的大孩子们,愿意在深处游。以我看,他们是在显摆给不会游泳的小孩们看的。离人稍远的地方,有“青崴子”和“癞结巴”在叫,走到跟前,它们就“扑通扑通”接二连三地跳进水里。水面上溅起水花,形成一个个水圈,由小到大,向四周扩散。我不敢下水,蹲在岸边看,哎呀,水库里的水比池塘里的水清多了,一群黑糊糊的小蝌蚪,摆动着小尾巴,晃动着小脑袋,自由自在地游着,看得清清楚楚。不远处,有“青崴子”和“癞结巴”在叫,我好奇地走过去,它们好像听到了动静,“扑通扑通”跳进清澈的库水中,我第一次看到“青崴子”在水里的游泳的情景,它们两腿用力一登,窜出去好远。看着它们一下一下,自由自在地游着,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我好像受到什么启发,似乎觉得游泳并不像我们那样“小狗泡”、两脚乱扑登打出水花,再回到那浑浊的池塘里,就试图学着“青崴子”的样子,一下一下登脚,加上小伙伴们的指导,我很快就能两脚离地,浮在水面上了。感谢水库里“青崴子”的示范。

香蜜山窗外的蛙鸣、儿时家乡稻田里的蛙鸣、水库里的蛙鸣,引我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溯古诗词里的蛙鸣,走进一个更加广阔、多彩的天地,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听蛙的叫声。

在唐代诗人贾弇的笔下,蛙声像管弦乐器演奏的乐曲一样优美动听:“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孟夏》)。而诗人吴融则认为,仅仅把蛙声比作管弦乐,那是远远不够的,蛙声比管弦乐更胜一筹:“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君听人静月明夜,肯饶天籁与松风。” (《阌乡寓居十首 蛙声》)在明月静夜里用心倾听蛙鸣,胜过天籁之音。

宋代诗人周翼之从另外一个角度,从蛙鸣缺席的缺憾来反衬蛙鸣之美妙。他写道:“莺声不得蛙声接,杨柳池塘寂寞多。”(《初夏》)没了蛙声就显得不热闹、不完美,而变得伶仃寂寞。

蛙鸣不是孤立的,它与水、草、池塘、蒲叶等周边环境连为一体,经过诗人灵动之笔的点化,蛙鸣之处,生机盎然,诗情画意,胜似仙境。

宋代诗人张舜民:“电掣雷轰雨覆盆,晚来枕簟颇宜人;小沟一夜深三尺,便有蛙声动四邻。”(《鸣蛙》)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晚上转凉,枕席宜人。小沟一夜,水涨三尺,引来蛙声一片,惊动左邻右舍。雨后的田园生机勃勃。

宋代诗人张良臣《夏夜》:“恰则黄昏雨便晴,青塘迤逦尽蛙鸣。月明已在芭蕉上,犹有残檐点滴声。”雨后明月芭蕉,青塘蛙鸣与残檐水滴声相互碰撞,情景声色交融,美妙之至。

还有更多的诗人写出别样的美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代赵师秀《约客》)“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宋 陆游《幽居初夏》) “雨积蛙鸣乱,春归鸟哢移。”(宋 欧阳修《题张损之学士兰皋亭》)

蛙声是田野里丰收的预言,丰年的征兆,是农人寄托的丰收之歌。南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景,有声,有味,触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月光明亮,惊醒了喜鹊;喜鹊惊飞,树枝摇曳,伴有知了的鸣叫,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群蛙在稻田中与人争说丰年,预言五谷丰登。

南宋诗人范成大也有“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四时田园杂兴》)的诗句,与唐代诗人章孝标的诗句“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长安秋夜》)如出一辙,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情感。

悦耳的蛙鸣激起诗人无尽的创作灵感,一听到蛙叫便诗兴大作。晚唐诗人韦庄《三堂东湖作》:“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蛙鸣所表现的感情色彩丰富多样,不仅仅快慰喜悦,在宋代诗人戴复古笔下的蛙鸣,透着淡淡的乡愁:“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夜宿田家》)寄给家乡的书信很难收到,久游在外,思乡心切,万感交集,“乱蛙声”愁绪满怀,梦归故乡。

唐代诗人张籍在《过贾岛野居》写道:“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好是经过处,唯愁暮独还。”一种凄凉、忧伤之情跃然纸上。“莫信人嫌无理闹,颇疑渠有不平鸣。”(宋代刘克庄《题白渡方氏听蛙亭》)这是借蛙声鸣不平呢。

不仅诗人墨客对蛙鸣情有独钟,封建王朝统治者也借蛙声抒怀。唐太宗李世民曾写过咏蛙的诗:“独坐井边如虎形,柳烟树下养心精。春来唯君先开口,却无鱼鳖敢作声。”好一幅盛气凌人的架势。明代奸臣严嵩作模仿,这样写道:“独坐池边似虎形,绿杨树下弹鸣琴。春来我不先开口,谁个虫儿敢作声。”大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李增录《古诗词里听蛙声》中国石油报)也有一说,明代诗人、大学士张璁,少年上学因一天午休时独自在池塘边玩水,弄湿了全身衣服,被老师罚跪在池边草地上。池塘边的一棵树下面蹲在一只青蛙,老师要张璁以青蛙为题,作一首《咏蛙》诗,张璁略加思索,随口吟出一首内容基本相同的诗。(王传学《青草池塘处处蛙——咏蛙声古诗词赏析》)从这些咏蛙诗的内容当中也可以看出,蛙是害虫天敌,庄稼卫士,如果虎是万兽之王,那么蛙就是万虫之王。

在古诗词中细品蛙鸣,享受这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深感蛙鸣承载着中华文化,从古流到今,必将延续得更加久远。

(2022年5月18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