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工一的头像

王工一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07/16
分享

柔弱而坚韧的瓦楞草 ——中国作家网散文大赛一等奖作品《瓦楞草》赏析


得知孙国华的《瓦楞草》荣获一等奖后,我再次阅读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再次被文中浓郁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优美的语言所打动,油然产生写一篇赏析文章的念想,不写不快。

作品以瓦楞草为红线,贯穿全篇,分四个部分,层层深入进行描写、抒情、议论,生动形象地展现瓦楞草的形象、性格、精神,揭示人生哲理,启发人们学习野草柔弱不能懦弱,纤细不能弱不禁风,坚韧顽强,安度一生。

作者在对瓦楞草进行正面描写的同时,更多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展现瓦楞草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将瓦楞草与“生在墙头的野草”进行比较,与在瓦缝里长出的一两棵小杨树或者小榆树进行比较,与“河滩的野草,荒野里的野草,山坡,山顶,岩石缝隙里”的野草进行比较,写出瓦楞草“柔软,纤细,坚韧”的特点。

瓦楞草的性格具有两面性,既是“柔弱”的,也是“坚韧”的。

所谓“柔弱”,就是在所有的植物中,它最为卑微、最为悲情。一层薄薄的泥土,被瓦片覆盖着,山风刮来的尘埃,跌落下来,积攒在瓦槽里,那些不知道从哪里飘落下来的草籽,就在这里生根,发芽,长出一株纤细的草来。很多时候,那些瓦楞草还没有长大,就因为干旱,或是刮风,就枯萎,折断了。瓦楞草不比河滩上的野草,有丰沛的河水滋润着,有和煦的微风抚慰着,自由自在,快乐生长,瓦楞草“从瓦缝里钻出来,小心翼翼生长着,从来不敢用力过猛,生怕一用力,就会连同根底下的泥土一块跌落下去,连指甲盖那么大的一块生存之地都没有了。”

所谓“坚韧”,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瓦楞草的命就在房顶的瓦缝里”,“瓦楞草的命,得有多坚韧。”具体说,风一来,瓦楞草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掌摁住,齐刷刷伏倒,紧贴那坚硬的瓦片。风一过,瓦楞草重新站起来,快快乐乐,像从未发生过什么。瓦楞草“是薅不尽的,秋草黄了,春天就会返青,就会长高,雨水一来,一棵一棵还是会在瓦缝里,衍生出来”。

写草的目的是写人,用草喻人,喻人的性格,喻人的一生,喻人生的哲理。作者把更多的笔墨用在妈妈身上。“我的眼里含了泪水。我想起了妈妈在这老房子度过的一生,风风雨雨,却从来没有被生活击垮。这个长着瓦楞草的老房子,是妈妈的婚房。那时候,爸爸在部队里,结婚不长时间,爸爸就回部队,留下妈妈一个人,就像远方飘落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妈妈就是一朵花,从娇艳妩媚到枯萎凋零,一生的繁华与落寞,都销磨在这间房子里。妈妈就是一棵瓦楞草,荣荣枯枯都在这里。”“妈妈无法像一株瓦楞草那样,枯萎了,再返青,再生长。她躺在床上,一个人瘦得像是一株草。她几个月躺在床上,空洞的眼神盯着屋顶,仿佛看见了房子上面那株瓦楞草用一根柔韧的草根穿透了瓦片,穿透了泥土,挽住了她草叶一样的手指。她抬起手,去挽那草根,却终于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慢慢软下来。枯瘦的手掌垂在床沿,像是被抽干了水分的瓦楞草。”

妈妈就像一株刚刚破土的青草,柔软却柔韧,无论风里雨里,总是微笑,总是充满生机活力。远方的父亲来信问她是否生活艰难,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妈妈总是摇头,瓦楞草都能生长,成活。人怎么不能生活。人得向野草学习,柔弱不能懦弱,纤细不能弱不禁风。

从妈妈写到全家人。

瓦楞草极易弥漫成片,从一株到两株到几株。房顶上,那些瓦楞草艰难繁衍着,屋子里的人,也在艰难的岁月里,有了男男女女一家人。瓦楞草枯枯荣荣,一年一年换了一茬又一茬。屋子里的人,也一个个长大。他们是妈妈生出来的种子,在风中雨中,飘向外面的世界,在那些未知的地方,生根,发芽,长大了。妈妈只能生出种子,让种子随风飘飞。自己的根,却是扎在这片泥土,无法拔出来。就像瓦楞草,瓦缝里的泥土虽然瘠薄,拔出根,瓦楞草也绝难存活。

从全家人联想到更多的人。

妈妈说:“这个世上许多人,都像这些野草,艰难地生活着”。

从更多的人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历史:房顶上像是突厥人,契丹人的眼睛,我们祖上蒙古人的眼睛,细长,闪烁着鹰一样的光,通过燕长城的残垣断壁,追溯到秦砖汉瓦、秦皇汉武。

这就使得文章显得更加厚重,更有分量。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展现出人生、人性,哲理、规律层面的内容。野草,遮蔽着岁月也厚待时光,让那些前朝往事在柔软的回忆里,积字成章。我们,就可以拨开一茬一茬荣荣枯枯的野草,去发现,去揣摩,去唏嘘。野草也有野草的无可奈何,也有无法选择的时候。就像这世上许多人,在什么地方生存,选择的余地并不是很多。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或者可以选择,谁会做一株瓦楞草呢?瓦楞草也是有生命的,就像人一样,生在哪里,长在哪里,都是命。人有人的命,草有草的命。

作者的语言干练、优美、含蓄,颇具张力,诗的语言,富有诗意。作者引用了唐代刘禹锡的诗词“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读来朗朗上口,嚼来津津有味。接下来写道:“野草可以蔓延古老长城的残垣断壁,自然也可以站在那些有些年岁的瓦片上,眺望未来,也回望过去。”将野草赋予人的情感,令人回味。“房脊中间则成了盆地。风雨都往里面冲灌,岁月的尘埃,也日积夜累,想填平那个缺陷。却不知越是填补,越是沉重,房梁越发不堪承受。”这些语句,是在写散文,却给人以诗的享受。类似的例子很多,可以说是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文章结尾写道:“瓦楞草的命,得有多坚韧。”“坚韧”,点眼、点题,发人深思。

(2022年7月15日星期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