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启蒙年代开始,对读书一发而不可收。从看图说字,到绊绊磕磕读书。童年时代的小画书,不乏爱国故事。那套四大名著的连环画,能一睹为快,乃至拥有。是童年的梦想和追求。
“书越读越薄“,童年时代老师对我说的话目前还记忆犹新。喜欢读书这个习惯已经延续40多年了,五十知天命,人到中年,对名誉地位金钱等的欲望越来越淡。做事,成功与否,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一个不屈不挠的心态,心态平和了,能静下心来读点好书,开阔一下眼界,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曾文正公一生离不开书,毛主席一生也爱书如命,这些都是我所钦佩的。
文友陶安黎的习惯是:每天读三十页书,并把这当作一件快乐幸福的事,并坚持不懈。听之,太难能可贵了。
让人不读书也难,让人人都读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有一个领导,也就是我钦佩的士金叔,十年前热播《三国演义》时,无论多忙,即使回来到深更半夜,他也抱着书看一段。明天的几集就提前预习了,而工作间隙总要评论一下书本与电视剧的区别。人物的气质,书中的韵味,总能按着脉搏,评论的得体。他这个习惯竟然坚持了多年,直到现在。读书不只是心灵的愉悦,暂时的安慰,而是一个知识面的问题。
一个工薪层的工作是规律性的,生活是也是平稳的。你说,把时间浪费在酒场、扑克场,浪费在山南海北的胡拉八侃上,一天天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多年后,才醒悟,还不如闲暇时,看点名著,有积累,有进步。物质上的富足,代替不了心灵上的空虚。
我把“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作座右铭,而我们如沧海一粟的小老百姓虽然不能左右国家大事,但国之兴替、家之兴衰、人之和谐,却是感兴趣的话题。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虽然褒贬不一,但细琢磨,还真是一个境界。我固执己见,读就有收获。
毛主席每天都读史书,并评点二十四史,中国革命的典型战争案例,无不得益于孙子兵法中的教益。书非借而不能读,也是一种读书的有益的方式。而嗜书如命,把藏书当毕生理想的人未见得就爱读书。藏书、惜书是一个好习惯,但藏书而不读也是悲哀。
读史等于白读,这样的说法有点偏激。即使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读名著,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电视上的百家讲坛,于丹讲论语、易中天品三国,马瑞芳讲红楼梦,王力群讲史记,金正昆讲礼仪,还有鉴宝、华宇之门、收藏淄博等栏目,收视率极高,现代人太需要知识的滋养了。而阎崇年讲的《明亡清兴300年》,脍炙人口,引人瞩目。现代人太需要“恶补”历史的偏科了,历史学是不会过时的。
读史使人睿智,如果像看故事那样去读,像听评书那样去理解,只能是言者泛泛,听者寥寥,有何益哉。洞彻古人之心,通晓古人之意,只有融会贯通,才能事半功倍。读书不像做生意,难以为继了,就放弃。品书,品到极致,也能使人耳聪目明。
身边的许多人读书喜欢神速,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如同看报那样去读书,先看标题,感兴趣就读,不敢兴趣就罢手。人的弱点就在于为情绪,为兴趣所左右。我曾问过不少人,四大名著读完一遍的有几个,微乎其微。即使是我这个爱看书的人,《红楼梦》也没有坚持下来。“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是多么片面和极端啊。《西游记》我磕磕碰碰的读了一遍,《三国演义》我就字斟句酌了三遍,一次有一次的感受。从迫不及待、欣喜若狂到心平气和,也是个心态的转变。而《水浒》我是读了两遍。
有人对我说,读过《三国演义》,不妨去读读《三国志》,等到去钻研这部书时,我就对三国演义索然无味了。也就是读了其中的〈魏书〉,而〈蜀书〉、〈吴书〉至今也没有机会去品。而经史子集想读也不容易,我对明清小说颇感兴趣,也读了不少,曾异想天开在有生之年能读完〈四库全书〉当是伟大的胜利。如今我已经有计划了,等读完“世纪文学60家”,我也要读点〈明实录〉、〈清史稿〉,过过瘾再说。
我大言不惭以为藏书不如读书,哪怕一月读一本二三百页的书,如此习惯,有生之年当很欣慰。而我曾立下雄心壮志研究甲骨文的想法怕是一厢情愿了,如今我生活的很充实。自费订阅两份报纸,免费一份,工作之余,乱七八糟的事忙里偷闲,每天读一小时书,也是一项任务了。
把读书当作一个好习惯,当作一个硬性任务,一个必修课,也是难得的。不过,这个“硬性”是以自己的爱好为转移的。牛顿有句名言:“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读好书,毕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
中国的书读了不少,不妨也尝试读外国的名著。儒家文化提倡的包容天下之心,受益匪浅。读者喜闻乐见的是英雄和智谋,也能成为你自己明辨是非的良药。
经典著作中的哲理性的启示是不少的,路遥的《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刘丽英对丈夫高广厚的不满意乃至变本加厉,高广厚的懦弱与忍让,如黑洞的雨夜打击着卢若琴的心。离婚后的高广厚愁眉苦脸,卢若琴产生这样的感触:人不仅能创造幸福,也能制造不幸。幸福和不幸其实都是生活的宠儿,你说,谁又能舍弃呢?
当得知哥哥卢若华与刘丽英结婚的消息,具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卢若琴劝哥哥罢手。理由是:你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当人们看见自己所崇拜的人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尤其是当一个孩子看见自己所崇拜的大人暴露出可怕的缺陷时,那痛苦和伤心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也许是自己的过错,妹妹萌发谴责之心。
当刘丽英的第二次婚姻结束后,她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我并不穷,只不过没钱罢了。”财富和幸福并不能划等号,刘丽英想起这句话,就不由得怀念起过去。而丈夫重新接纳她,她就更加珍惜生活的恩赐。
“生活正如这浩荡的秋风,吹熟了生命的颗粒,也能在黄叶飘零的枝头再生出一片嫩绿的叶片。”这是路遥作品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
读经典,迷名著,爱读书,这应该是一件乐事。心有多高,书有多厚,读书的愉悦是其他爱好所不同的。
你见过瞅见好书偷笑的人吗?也许,我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读好书,写美文,做好人,四大名著只是浩瀚中华书库的一页,这好的享受不止是来自于路遥的作品,还有博大精深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明智,悦目,赏心,不妨去书的海洋中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