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这些耳熟能详的,百听不厌的,脍炙人口的歌词,不由得不令人想起了吃苦耐劳的沂蒙人民。沂蒙人民的脚踏实地的吃苦耐劳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从厉家寨到九间棚再到沈泉庄,处处显现出令人耸然动容的事例和典型,沂蒙人民的不畏艰难,战天斗地的沂蒙精神总令人荡气回肠。
从战争年代的沂蒙红嫂,到新时代的渊子崖村;沂蒙人民用一腔热情,冲天干劲创造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重温那曲宛转悠扬、风靡大江南北的民歌《沂蒙山小调》,该对这方热土更加憧憬。我是眼含热泪写出这篇文字的,也许我心目中的沂蒙精神不止这些吧。。
想起了沂蒙精神,那就是不屈不挠,勤劳肯吃苦的精神,来到了红色土地沂蒙,我的思绪就不由的又回到了故土。
一步拉下趟,十步也撵不上。母亲如是说人生的机遇。人生在世的哲学之一是持之以恒,还有人贵有自知之明。读这些哲理,就有了不少体会。
年轻时,家里种地。麦收是抢收的,怕雨。大人孩子齐上阵,麦田里热浪翻滚,一片热火朝天。一人一畦割麦子。干一会儿,腰酸背疼,汗流浃背。瞅见地头还遥远呢,就没有动力了。母亲就安慰我:“再坚持一会儿,离地头就近了。”就是母亲这句话,我有了主心骨,如飞的干,不知不觉就到地头了。那时候庄稼人讲究割到地头就小歇。喝水、吃冰糕,可以来个痛快的。
旋地里推粪也不是个好活,秋后整地,要上地肥。一架木推车,两篓干粪,总要推到地里头,由里向外,一堆堆的推,然后扬掉。你说使上吃奶的劲,腰几乎弯成个弓,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推到地里。推一车进去,就够了。就怨恨起这命运来,怎么生在庄户人家里,吃苦呢。
车子推到地里一半路,就筋疲力尽了,烦躁了,嚷:“命怎么这么不济呢?”母亲说:“别怨天尤人,坚持推一车,就少一车。没有春风哪能有秋雨呢?你以为那白面卷子是天上掉下来的。”母亲的宽慰打动了我。
拉地排车上坡,也是个力气活,拉不到一半,就累死牛了。我就怨天怨地,要打退堂鼓。一块拉车的母亲就安慰我:“坚持一小会儿,就快上去了。上了坡,还有下坡。那下坡还不乐死你吗?”母亲的话语最明白,半途而废是人生的大忌。人生没有永远平坦的,有平坦,就有曲折。
农活干了不少,玉米套种也不容易。有刨坑的、撒种的、施肥带掩埋窝的,都分工协作。点了一畦又一畦,活也不见少。就唉声叹气,说:“这活干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母亲就是再累,也不说,就安慰没有耐性的孩子。说:“人来世界上不只是享福的,也是受苦的。坚持,坚持,就有奔头啊。”想来,多少个坎都是一个意志在支撑着迈啊。
玉米挂缨后,玉米地也能淹没人影了。那锄草是少不了的,母亲带我们去。那真叫热啊,酷似蒸笼。汗流浃背不说,嗓子冒烟,心焦,那个锄头沉重的像个负担,真想扔掉啊。母亲就宽慰,说:“不就是几畦子草吗?你们都不是孬种。你说,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还能被这点困难吓倒吗?”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就义无反顾的坚持到结束。
沂蒙,就饱含着我们的人生。人生就是这样,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从厉家寨到打拼的九间棚,坚持的魅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母亲的一言一行,与我们的沂蒙精神,难道不是一本至理名言吗?鼓励我们攻艰破难,足以让我们受用终生。
最后,给沂蒙红嫂和勤劳的母亲一样的沂蒙人写一首诗:
辛辛苦苦老诚人,雨雨风风乐励耘。
莫道夕阳无限好,一年之计在于勤。
完稿2017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