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纪强的头像

王纪强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12/15
分享

飞天是一场大丰收的人生之旅

/ 王纪强

最近去兰州,耳闻目睹了“飞天”,这让我无比感怀。我要说的这个“飞天”,是中华民族的梦想。改革开放40年,临淄人的成就很多,最值得写的,就是临淄人为共和国太空飞船做出的突出贡献。作为一对一的采访者,我忘不了身边的这些默默无闻、可亲可敬的螺丝钉们。神舟返回舱凝聚了他们的汗水。恐怕你不会想到,临淄的一家名企山东齐鲁石化机械制造公司也种出了自己的人参,这就是神舟返回舱的关键部件“封头”,这一高超的技术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从神舟五号到即将升空的神舟八号,精益求精的齐鲁石化机械人,创造了一个个令人赞叹的奇迹,过硬的技术,漂亮的产品,支撑起了共和国航天事业的基础,吸引我走近这群脚踏实地,忘我创新的“机械铁人”。

和蔼可亲的王云强是神舟飞船返回舱封头分厂的技术掌舵人,他拿出了图纸,对我娓娓道来,他们攻克的一个个难关让人震惊。这位在封头一线掌勺20年如一日的热忱的汉子,个子不高,精明肯钻。他说:“航天封头难关不少,这却难不住我们。”我提问,他对答如流:“这不是一般的封头,这是航天的机械,来不得半点马虎。一是封头厚度要求非常严格,5MM的误差不可逾越。”他给我比划了一下,机械的产品必须精度上过关,要严丝合缝,粗心大意很可能陷入废品的边缘,那就推倒重来。迄今为止,接了20多单为神舟做的活,还从未因质量问题返工。问题不过小时,10重检验制度在这里被执行的顺畅自然。

王工接着说:“飞船返回舱上的连接法兰全是空心的,我们的诀窍就是过硬在焊接时防止变形,这项技术已经日渐成熟,我引以为自豪。”话不多的这个汉子,正值热天,不断擦着汗,络绎不绝的工友们来请教正在作业中的技术难题,他轻描淡写,一挥而就,别人舒心而去,他仍旧仔细的给我解释起这航天封头的细节来。

“(飞船封头)对应的法兰结构件焊接要求特殊工艺,形状、误差符合航天标准。压鼓弧面与样板的间隙≤10mm,翻边样板的间隙≤5mm,这是死命令,是绝对不能逾越的。”说到了技术标准,王工侃侃而谈。平时沉默寡言,往神舟封头制造现场一钻就是没白没黑的王大拿,说起他心爱的封头来,就像夸奖自己的学习出色的儿子一样兴奋。

     听王工细致入微的讲解,大海捞针般的细致,我知道了返回舱有两个封头、两个法兰。王工坦然的道出了他们探索20多年的氩弧焊焊接诀窍,“空气法兰中加满水,热量散发均匀,不变形”他诙谐幽默,“这好比你烙个菜饼,还要时常翻看,倘若大意,那糊了不好吃不说,糊了皮,里面的馅子还是生的就更糟糕。封头呢,里外两边焊接,那薄壁大直径的封头很难成形,这与烙饼一样,更不可掉以轻心。”这第四个技术难点王工一捅开这层窗户纸,我如释重负。

齐鲁机械封头分厂的这些老工人们,为航天制造封头只是他们接的高难度的活之一,王工说:“这没啥,我们就是干活的,这活漂亮不漂亮,不能自卖自夸。实质上,造神舟封头也好,每年都做导弹发射架底座封头也好,1999年国庆阅兵式洲际导弹的发射车封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火炬底座,这些我们都能做到最好。”

要做就做最好,一句多么朴实的话语,让我对这些默默无闻,不善言谈的航天奠基人肃然起敬。

说起我采访返回舱的意图,好客的党群部郭部长说:“这是小零头啦,我们每年的业务量,几个亿,封头只是冰山一角。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得知,他们的冷旋压技术已经跑在了国内前列。据说日本的机械制造技术在世界是一流的,日本人在机械行业几乎看不起别人。日本北海道封头厂专门来齐机公司培训,齐机人也毫不客气,在保守关键核心机密的情况下开展培训,让洋徒弟们学有所成,让齐鲁机械人狠挣了些日元。在这以前,技术输出对于齐鲁机械公司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齐鲁机械人早就接了不少日本的重活,最有名的是日本三井造船铬钼钢封头,这六件封头要求之严,令人忘而却步,齐机人却丝毫不畏惧,勇敢的接了下来,并圆满完成。据称,他们还接了许多印度、新加坡的活。

汗水浇筑出了璀璨的航天之花。封头分厂张学华厂长,这个魁梧的汉子,不顾流淌的汗水和工作服上的油污,从工作现场跑来,说:“我就几分钟,别见怪啊。净活。他干净利落,道来:“返回舱的封头制作,铆工划线下料是第一难关,旋压鼓是第二难关。

他给我讲了神舟七号返回舱制造中的酸甜苦辣,令我感慨。“铆工班的邓文宁班长接到返回舱封头的活时,白天晚上的‘猛’干,干猛了,在质量保证上也绞尽脑汁想办法。拉紧丝一片片对起来,不厌其烦,五次三番做工装,就是防止焊接中变形。邓班长儿子很小,老婆没工作,这一干就是连轴大战60天。老婆略有怨言,当飞船返回舱从浩瀚的太空着地时,她被丈夫的真情感动了。虽然自己为了小家也辛苦,但比起丈夫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的汗水喷洒上,她心里平衡了。“你说我不关心他,我不支持他,他怎么能干好呢?”一句温暖的话语,胜过万言的说教。当成功的消息铺天盖地时,她紧紧抱起了丈夫的额头狠亲了起来。那阵日子,变着花样给丈夫做了些好吃的,为此邓文宁深受感动,逢人就说:“我们这活值啊。一个“猛”字,一个“值”字,这就是奉献第一的齐机人的风采。

封头厂滕成武厂长忙的间隙,我对他进行了采访。他说:“旋压班执掌着飞船封头的最重的任务,张学华、李焕春、王卫东这都是些冲锋在前的硬脊梁啊。”返回舱封头制造,劳动强度大还在其次,最关键的是技术的把关不敢松懈。张学华、李焕春、王卫东这些技术尖子在制造现场,频繁换胎具,不怕辛苦,造神舟7号封头时,时值冰天雪地。返回舱封头外是天寒地冻,封头内是热如蒸笼。这冷热两重天,对连轴战的他们是严峻的考验,返回舱是球形,在外边干还好点,在里面干,人站不起来,里面还打滑,这些硬汉子们没有牢骚,弯着腰,干得一丝不苟,干得热火朝天,我想那返回舱外的冰都被他们这战天斗地的热情给融化了。

我让他们倒倒苦水,说说艰辛,这些为了祖国航天事业孜孜以求的汉子们却词句枯竭了。我看到,他们的厂房都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盖的,光线不好。但他们为了早日保质保量完成返回舱的焊接任务,连轴干,每天14-15个小时,一直干到夜里11-12点。我想要不是铁打的汉子,怎么能挑得起如此的重担。每逢重活、急活来了,他们都主动留下来。急躁的是技术的改进,是质量的保证上。

听旋压班李焕春师傅拉起抢干返回舱封头的日子,我让他说说自己,他却说:“我没有可说的。”他却眉飞色舞的说起了他身边工友们的事迹。正热火朝天赶神舟5号封头的一天,时逢王卫东年迈的父亲过生日,早上出门全家人嘱咐他一定回来吃顿饭,这可是老人盼着的大事。他一去封头现场,像马儿一样撒欢干起来,就把这家里人千叮咛万嘱咐的‘大事’给忘得一干二净。为了专心致志的干好活,他怕人干扰,早把电话放在了更衣橱里。家里人几乎把他的电话打爆了,他也不知道。性子急的老婆来喊他,到封头现场瞅了半天,也没有瞅见自己的丈夫。这些忘我的汉子们,干的灰头土脸的,活似一堆煤黑子。媳妇喊了几嗓子,李焕春从返回舱里钻出来,这脸上的一道道黑,把这心急火燎的媳妇逗乐了。李焕春说回不去了,老婆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李焕春师傅说赶返回舱封头焊接的日子,这些人每天都是两点一线,几近封闭的日子,丝毫没有枯燥的感觉。这些从来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公休日的人们中,还有一个令人敬佩的巾帼,那就是朱宁宁。干神舟六号封头时,当时她的孩子也就是两岁,她交给了家人。一直忙在现场,这孩子好几天不见妈妈的影子了,吵着要妈妈。她总是早上天还不亮就进厂,夜深时候才回家,等她到家时,孩子却早已经睡熟了。吻着孩子想妈妈流出的泪痕,朱宁宁泪流满面。坚强的她,第二天仍旧雷打不动的去了焊接现场。她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返回舱的安全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不干利索,哪能对得起谁呢?

从神舟5号到7号,当返回舱顺利返回后,看到电视实况中欢呼一片,神州大地沸腾时。齐机封头厂的这些功臣们,有的兴奋的说不出话来了,有的情不自禁的从沙发上跳起来,他们喜极而泣,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当采访到他们的家属的时候,她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他这不是为了国家吗?一句朴实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人,也让我流下了热泪。

采访接近尾声,我让李焕春师傅说一句感言,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要干就干最好,永远争第一。”

齐机人,他们正信心百倍,豪情满怀的迎接新一轮考验,那就是“神舟8号………..”。改革开放40年,祖国的航天事业地覆天翻,齐机人永不满足。

飞天,我们还在努力。只为共和国的强大,我们无怨无悔,我们意气风发。永远在路上,这是我们的心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