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纪强
记忆中对路遥的印象大概在1986年还是1989年,记不清楚了。一部长篇广播剧《平凡的世界》感动了我们兄弟三个,中午小说播放时刻,弟弟继涛是每集不落,喜不自禁的笑容写在脸上。弟弟是迷得不得了,母亲喊他几声也听不见了。晓霞、孙少平等性格鲜明的人物走进了我们幼小的心灵深处。两小无猜的情感经历,不同的生活环境,将人物心理、坎坷命运刻画的灵活而生动。平凡世界里的人物都是不平凡的,生活是平凡的,也是清苦的。孙少平们骨子里一股不屈不挠的不平凡的气质,是生活的本质,抗争是生活的灵魂。
陕西的信天游,就像羊肉扁食、荞麦饸饹一样,滋足味正。“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读书也如此。“硷畔”在《人生》中不止一次的提到,索性就查了个大概。美中不足的是黄土地上的音,黄土地上的味,要众口能调,也难。地域文化是亮点,也是弱点。
田福堂这个“大能人”,是黄土地上的“原味”,人的好坏如同人复杂化的情绪,从现象揭示实质是难以评判的。孙少平这个志向远大的农村青年的理想、追求,仿佛是“我”的熟稔的、深谙的“翻版”,他的境遇、思想、感情,就是我的影子。对号入座,也许是读者的嗜好。
人生何处不风光,生活就是人生的五彩缤纷的“立交桥”,农村青年与命运的抗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平凡的爱情丰富到“作品”,富有新意和透彻的深邃意境。
一部《平凡的世界》不是路遥的全部,《风雪腊梅》里的冯玉琴、《月下》里的大牛、《痛苦》里的高大年,都以感情的纠葛为亮点。充满了曲折人生,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爱恨交加是生活的内容。
《在苦难的日子里》“我”的自尊,贫困、经历都被精雕细刻了。“等呜咽渐渐咽下去之后”,我对亚玲的敬意与感激纷至沓来,人生道路漫长,最可贵的是人年轻时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人生》里又有许许多多《在困难的日子里》,高加林的命运又是如何?路遥的作品都是悲伤的情怀,不屈不挠的角色。
活出个人样儿一直是高加林的执着追求,当干民办教师的他被高明楼的儿子三星替代退回家时,他的报复性,父亲高玉德两口的惊慌失措、胆小怕事,一幕人生剧上演了。
“大能人”高明楼与“二能人”刘立本的明争暗斗为这幕剧添色不少,高加林被辞退回村后,为换油盐钱去集市卖蒸馍,他避开大路折进一条拐沟去偷偷练叫卖声,擦拭额头的汗水,狠咽一口唾沫,把眼一闭,难为地怪叫。这幕精彩简直是绝妙。
巧珍对加林的爱是炽烈的,“很男人”是巧珍对他的爱慕之处。加林一身的本事:吹拉弹唱,安电灯,开拖拉机,写文章,讲卫生,这种爱是“偷偷的”。巧珍对加林的暗恋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正应了那句“痴心的女子,负心的汉”。还有一句“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一个农村少女的梦想与追求是与感情生活交织在一起的。
巧珍借为加林卖馍之事将自己的恋情倾诉了,加林劝巧珍刷牙成了一个“文明事件”在小村演变为“新闻”引起轰动。加林的矛盾是复杂的,也是痛苦的。内心世界里对未来生活的幻想之火从未熄灭。既期盼人生的转机,也惧怕与巧珍结合会被拴在土地上,让进城的希望成为泡影。但又想念巧珍,渴望见她,又回避她。
谣言四起后,刘立本上高玉德家兴师问罪。极力阻挠巧珍与加林的事,在刘立本眼里两家是“门不当户不对”,高加林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二能人认为人活着的理由有二:一是钱,二是脸面。他权衡利弊,还是传统道德观念占了上风,来个“棒打鸳鸯散”,制服不了高玉德,他就求助于亲家高明楼。而高明楼就更技高一筹,与目光短浅的刘立本看法不同。
从高明楼与刘立本“一线五孔大石窑”的气派上对比,就看出了二人在村里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玉德不敢高攀二能人,二能人更不肯低就与他结亲家。这让靠挤压加林害了心病的高明楼更为难了。而是劝解刘立本“不能小看加林”,“后来者居上”。这样的“前瞻眼光”和“雄辩”加“利害关系”没有能说服自作聪明的二能人。
作品的生命力离不开读者的火眼金睛,大浪淘沙始见黄金。好作品是这样,名作家也如此。人物不形象化必然不生动,高玉德的胆小怕事,对书记高明楼的尊敬和巴结有点令人透不过气来,老实巴交是他的性格,急了就摸赤脚片也是亮点。
高明楼这个出类拔萃的村领导人,向来是工于心计,圆滑而精明的。高玉智高家村之行,他是高接远送,极尽逢迎巴结之能事。促成了高加林招工进城,生活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大转折。高加林的出现,把黄亚萍平静的心湖搅乱了。感情这东西,是微妙的。在亚萍与巧珍两个女人面前,加林何去何从呢?人生最大的不是来自于贫困生活的痛苦,而是感情的折磨。加林、巧珍、亚萍的“三角恋”能结出开心果吗?
人生的抉择不止是工作,还有爱情。爱别人与被人爱是矛盾的,幸福应该是二者的统一,缺一不可。在爱情的三岔路口上,伤害他人和被人伤害都是无可奈何的。路要自己走,弦要自己弹。黄土地上的这幕“人生”悲剧是生活的艰辛、曲折的历程、悲观的爱情,错综复杂、交织和谐的绝唱。生活给予人的是什么呢?
与巧珍分手后的加林沉浸在亚萍的任性与巧珍的温顺的思绪中,感觉亚萍如烈性酒,使他头疼,也使他陶醉。人生的完美无缺的绝妙的爱情是没有的,巧珍出嫁前妹妹巧玲的安慰有些哲理:“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而日后的巧珍与加林又有什么感情纠葛呢?路遥个人的影子就在这部小说的字里行间闪现。
失恋后的张克南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母亲搜集了高加林走后门参加工作的证据,实施了报复。报复儿子的这个“夺妻之恨”的“情敌”,加林被退回村,人生的梦想又一次破灭了。加林回村后,刘立本舒了口气。“好好活人啊”!人生,“金子般”的巧珍,庄稼人宽阔无私的胸怀,炽烈的爱恋啊。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耳朵不自由主地听着外面的动静”,应为“不由自主”。刘丽英对丈夫高广厚的不满意乃至变本加厉,高广厚的懦弱与忍让,如黑洞的雨夜打击着卢若琴的心。离婚后的高广厚愁眉苦脸,卢若琴产生这样的感触:人不仅能创造幸福,也能制造不幸。幸福和不幸其实就是生活的宠儿,你说,谁又能舍弃呢?
当得知哥哥卢若华与刘丽英结婚的消息,具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卢若琴劝哥哥罢手。理由是:你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夺人之爱毕竟是不道德的,若琴认为哥哥若华试图与刘丽英结合是破坏他人家庭是不道德的。
“当人们看见自己所崇拜的人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尤其是当一个孩子看见自己所崇拜的大人暴露出可怕的缺陷时,那痛苦和伤心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也许是自己的过错,让哥哥与丽英好上了。妹妹萌发谴责之心。
高广厚在卢若琴经常性的关怀下顽强地支撑着每一天的生活。这个宽厚的弱者还在眷恋过去那个并不美满的家庭,若华地位的显赫让再婚后的丽英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她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再婚后的家庭生活伴随着一些小口角使她深深体会到:一个能认真思考的人,就不会是一个轻浮的人。她对新生活的热情减退了。虚荣心膨胀到一定程度,家庭的不和谐与婚姻的裂痕会越来越大,那痛苦会纷至沓来的。
当刘丽英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局副局长卢若华是一个伪君子的时候,处于长期的压抑和思念孩子的巨大痛苦之中。第二次离婚在所难免,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我并不穷,只不过没钱罢了。”财富和幸福并不能划等号,刘丽英想起这句话,就不由得怀念起过去。忏悔自己的爱慕虚荣和种下的恶果。
意料之中,高广厚重新接纳了迷途知返的刘丽英,令刘丽英百感交激。生活正如这浩荡的秋风,吹熟了生命的颗粒,也能在黄叶飘零的枝头再生出一片嫩绿的叶片。
《平凡的世界》曾深深感染了我们,那时候我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如今已接近不惑之年。人是为读书而生的,有书陪伴,即使碌碌无为,起码精神上是充实而富有的。精神上的充实与物质上的富有合二为一,是人生的至高无上的境界。经历了几十年的人生困惑,众多不如意之后,读好书也许是寻求精神寄托,自我陶醉的手段之一。书香,你说谁能拒绝得了呢?20天两本书,具体到每天,也是不小的收获。有精神上的美味佳肴,心不再苦闷。
生活,是人生的老师。人生又离不开生活的磨练,路遥,教给了我们很多很多。
挫折和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劳燕纷飞,难遂人愿的生活图景,是作家精彩的片段。“伟大的艺术家是时代的眼睛”,路遥就是那个岁月“黄土地的眼睛”,他的作品是黄土地上的一脉绝唱永远脍炙人口的传承。苦涩中的甜蜜,你说读者能不珍惜吗?
路遥笔下的黄土高原,是生活的沃土。这样富有生机的生活素材源源不绝,恰似我们的灵感。我想,我们优秀的中国,也是如此。我们诗意无限的齐鲁,也是如此。
完稿于1991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