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纪强
临淄街道路名的文化味也经历了历次演变,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元素。改革开放四十年,感受最多的就是衣食住行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行”。行在淄博,乃至临淄是感触很多的。不必说,淄博已经绵延到西十几路,就单临淄路名的沿革也令人刮目相看。最早采用的南北为街、东西为路的老规则来命名,辛一街、辛二路,等等,街道的走向很明确,区域划分也很清楚,但就是太单调,如一杯白水,缺少文化内涵,缺少品位。与昔日临淄城之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据民国九年《临淄县志》记载,齐城有十三门,即:雍门、申门、杨门、稷门、鹿门、章华门、东闾门、广门等景象大相径庭。后来将齐文化的浓郁韵味和谐在路名街名,寓意古齐人物名及历史典故,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这些路名耐人寻味,意境深邃,也增加了临淄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25年前刚来辛店时,感觉临淄城区的道路名字太土,土的就如同庄稼人给孩子起的乳名,不是“玲”就是“凤”,不是“国”,就是“军”,不是“刚”就是“强”。那时候就想,倘若石子路变成地地道道的沥青路,那路啊街的名字也该起个响亮的大号,临淄才真正名副其实。顾名思义的太多了,辛一街变为齐园路,路南首是齐文化园。辛三街变雪宫路,雪宫是齐宣王时期修建的一个度假的别宫,齐宣王时期享乐之风盛行,不理朝政。齐国有一个长相丑陋的女子,无盐女,冒着杀身之祸,闯到雪宫规劝齐宣王。齐宣王如梦初醒,还娶了无盐女做王后,延续了齐国昌盛的伟业。辛五街变闻韶路,得名于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辛七街变遄台路,齐桓公是五霸之首,齐国的领地东至渤海,西至黄河,那时候黄河在济南以西是南北走向。有一次齐桓公带兵远征大胜归来,在这里休息,士兵拍打下的尘土跟战马抖落的尘土,竟然形成了一个台子,这里的土地比别的地方高出了很多,取名遄台。辛五路变桓公路,得名于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辛六路变太公路, 得名于直钩钓人的姜子牙。辛八路变晏婴路,得名于齐国名相晏婴。晏婴之所以名垂青史还在于他“以节俭力行重于齐”。他当了宰相后,仍“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这在当时不能不算是节俭、廉洁的楷模。“景公三赐而不受”更表现了晏婴的美德。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老临淄人,感觉临淄的街道名字虽然有点品位,但还是气氛不够浓郁。临淄大打文化牌的特色,给每一条街名都寓意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韵味,像桓公路,管仲路,晏婴路,遄台路,闻韶路,稷下路,每个名字都让人引发无限怀古的幽思。这是长处,应该从历史背景中去取长补短。
稷下路,因稷下学宫而得名。著名的学者荀子被齐王任命为祭酒,在稷下开办学宫,开课讲学。那时稷下学宫是齐国最高学府,盛况空前,令人叹为观止。倘若由路名发散思维,再在齐文化上挖掘潜力,重建稷下学宫,也是很好的建议。不过,要充分论证,集思广益,千万不要虎头蛇尾,华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其表而无其里,当是要避免的。
勇士路是我联想的未来的临淄的路,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是齐景公手下的三个勇士。三个勇士居功自傲,成了齐景公眼中钉,想除掉他们又没有办法。齐景公的宰相晏婴用两个桃子让三个勇士相继自杀。这个典故是“二桃杀三士”。
当然,石鼓路也是我臆测的,石鼓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而得名。元朝末年,外族想侵略中原,抬了一个石头做的鼓来让中国的皇帝敲,看看中原有没有真正厉害的人,结果走到石鼓地界的时候在这里休息,被还是放羊孩子的朱元璋敲响了。吓得他们把石鼓扔在这里落荒而逃。这个石鼓现在还在。
美中不足的是企业买断商标权的冠名路,如大顺路、中轩路、一诺路、宏达路,与淄博的金晶大道等类似,缺乏丰富多彩的齐文化韵味。而遄台路、闻韶路、雪宫路、牛山路、晏婴路、桓公路这些老牌子的路,如何使历史文化味道更浓厚,更值得研究。
309国道比叫临淄大道更深入人心,齐兴路应该改名淄河路,区政府北的北外环叫孟姜路或左思路也可以。当时临淄最繁华的是辛四路即现在的牛山路,而昔日的繁华如今却被辛五路即桓公路取而代之,而最不出众的辛八路即晏婴路, 晏婴公园的兴建将为临淄锦上添花。
南北方向的管仲路,北端与桓公路在临淄人民医院处交汇,遗憾的是没有由南到北通到头。东西方向的齐城路,是公交车站的坐落路段。我总感觉这名字起的也不响亮,企业冠名路段最经不起推敲。我想,其实按典故与历史人物命名道路还是赶潮流的。如:扁鹊路、思勰路、 荀子路、田单路 、孙膑路、 邹忌路、 穰苴路、营丘路。
看来临淄街道路名的文化味,还真值得去挖掘。不过,齐文化这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里值得去捡拾珍珠的。
完稿于2018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