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纪强的头像

王纪强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1/10
分享

春风化雨入心田

文/王纪强

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一个老话题,那就是孝道。中国人最讲究的是孝道,也叫人无孝不立。任何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没有不孝顺的,当然还有忠孝不能两全的。不过我想这总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为国尽忠,为母尽孝,都是提倡的大义。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忠孝是能两全的。想尽忠怕是没有那个机会,我想自己是沧海一粟,为国尽忠一说太遥远了,那不妨就对老娘尽点孝。

也许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走大略是母亲对我们的教诲。为人如此,对老人尽孝也如此。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做了表率,感念母亲的孝道,足以感天动地。半身不遂是老年常见病,奶奶晚年虽然说不上半身不遂。总之是神智清楚,生活却不能自理。母亲擦屎擦尿,像伺候一个婴儿一样无微不至伺候奶奶。当邻居们对母亲不嫌脏累,不顾臭气熏天,认真擦洗时,母亲微笑着说:“自己家的老人哪里有嫌脏的”。按照母亲的说法那是理所当然的。

奶奶临走时,也许是回光返照的时刻,一家人都在场,母亲紧握住奶奶的手,依依不舍,早已经是热泪盈眶了。奶奶说出了自己的话:“孩他娘很孝顺,没有亏待我。”这句语重心长的话,令母亲深受感动。总以为在孝敬老人问题上对母亲心有芥蒂的父亲,此时此刻也算彻底明白了。

常言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幼小的时候,与奶奶、母亲都在农村那个大院里生活。在外工作的父亲是陌生的,好像是我家的一个客人。母亲与奶奶拉扯着我们,鸡蛋换油盐钱,母亲给奶奶几乎每天都打一个冲鸡蛋。倔强的奶奶,不是瞅见母亲出去,偷偷从积攒鸡蛋的毛囤里换个小的。就是把冲鸡蛋,给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偷偷一人舀一勺。怕母亲瞅见,熊我们。像躲贼一样地躲避母亲。多年后,母亲笑说:“你以为你奶奶做的那好事,我不知道。以为我是傻子吗?”心照不宣,是老人一贯的伎俩。母亲的做派就是我们为人的一面明镜。

母亲与奶奶疼人不是一个疼法。有好吃的,先是给奶奶,然后给孩子们。家里做黏粥,无非是地瓜、胡萝卜、南瓜的。母亲总是给奶奶舀稠的,把大个的地瓜蛋给奶奶舀上,我们虽然眼红,也不敢有微词。隔代亲是必然的,有点好吃的,桃酥、饼干、瓜果父母都是给了奶奶。看孩子们眼巴巴的馋,奶奶就一人分点,绝对的公平。母亲看见,就埋怨奶奶:“娘,这些下面(贪婪)的孩子们,吃还早呢。别给他们。”奶奶是笑眯眯的,依然如故,一个孙子赏点,我们是欢天喜地。

奶奶去世前几年,家境虽然窘迫,已经吃上了麦子。母亲叫细粮食,吃口多,饭量大,有点好吃的,那吃相,如饕餮。当时奶奶已经过了七十五岁了,母亲就打算将她老人家给隔离出来。隔,言外之意是给奶奶单独开小灶,做细粮的饭。与奶奶商量,说:“娘,你岁数大了,该享点福了。单给你做白面的。”麦子是有数的,工分换麦子,母亲的主意是大不了一家人吃粗粮食。奶奶的小灶自然是白卷子、面条之类,奶奶一思量就不乐意了。说:“还是一块吃。你的心思我明白,你说,隔我是件好事。孩子们都是长材,都小,家里也没有好吃的。我能狠心吃好的,不让孩子们吃吗?我不忍心,有我吃的,就少不了孩子们的。要真隔,不是把你这出大力的隔出来了。那我于心不忍啊。再说,一家人吃两家饭也没有个亲滋味。”母亲一想也是,就不再坚持了。

我紧握住娘的手,眼里泪花流。母亲啊,我要是能有您对待奶奶的半点心思,那我的内心也就满足了。

写到这里,我幡然大悟,原来美就在身边。孝道,实质上也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正是中华民族的正能量。也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和谐社会建设的亮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和谐,和睦,这里面有孝道的缩影。

感恩社会,感谢党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深谋远虑。家就是一碗水,端平了,和睦了,国能不和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