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纪强
平静下来的时候,我常常自由自主的思索,想到了家庭的琐事,一股心间的暖流汩汩而来。
关怀备至这样的字眼本不该用在母亲身上,母子之间更多的是无微不至的疼爱,那是浓郁亲情的一种。按理说关怀一类的词用于领导对之下属更恰当,而我却用于母亲。
儿子好长时间没来了,邀请了这小家伙来,父子间也没有几句话谈。儿子仍旧乐此不疲的来上网,也就由他了。问儿子在这儿吃饭不,儿子说去姥姥家吃就不在我这儿吃了。我想,也好,就是在我这儿吃,也没有什么好吃的。靠自己的微薄之力刚装修完房子,从牙缝子里省了再省,虽然对一腚空子无济于事。但也是迫不得已,这点深知我这个脾气的父母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人最糟糕的不是和别人过不去,而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我这人有个习惯,四天去父母家一趟。这手紧了,就空着手去。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也不说什么,自己也不得已。你说,都四十岁的人了,力不从心地弄了个大房子,这座山背不动了。母亲看我消瘦的样子,心疼了。这俩老人话赶着话就上来了,说再累也不能穷自己,苦肚子。说孩子去你那里,这当爹的不弄点好吃的伺候一下孩子。这轮番给我上课,我心里不舒服。以前我也是个孝顺的孩子,老人身体也不怎么好。尽量顺着老人,谁叫我是他的不争气的儿子呢。至今快四十岁了,还让老人担心。实质上,父子连心,母子连心,即使我过了六十岁,倘若老人还健在的话,为孩子们担心这根筋怕是断不了的。说急了,我就顶撞了老人一句。向来我是不喜欢当父母的面哭穷的,你说,让老人担心又何必呢。
住进了新房子,母亲来供宅神。毕恭毕敬的祷告一番,烧香磕头。我虽然不信,不好反驳老人的好意。母亲又心疼孙子,说过路口啊这么小的孩子,多令人担心啊。又担心我为了房子的事操心,怕身体垮了,怕心理压力太大了。怕吃不好,说实在的,我也是节衣缩食,天天青菜对付。你说,也怪,宽松的日子有鱼有肉的,还馋。这经济上负担过重,酒也不馋了,肉也不怎么想了。你说,真是过上了苦行僧的日子。倘若再添一幅僧衣木鱼,云游四方也未尝不可。
自己经受了挫折,父母担心也是在所难免了。而母亲说,最吃亏的就是这个小孙子。母亲眼里含着泪,你说,我再伤感也不能当着父母的面哭一场。假如再哭一场,母亲这就又失眠了。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近在咫尺,家庭的变故也够两个老人操心的。我就尽量镇静自若,尽量不反驳,当好父母亲的忠实听众。父母亲还是那个老理,信奉“娇子如杀子”的哲理,三番五次翻捡我的“不是”。把我说的一无是处,事事一针见血。批驳的我是抬不起头来,至于听进去与否人家也管不了了。父母的训子经,吃不完饭是不告一段落的。老人的良苦用心,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体察。不过,好孩子还是顺为孝。当孩子难,上有老,下有小。而也许我到了父母这个年龄,经受过多的挫折的人生磨练后才真正体会到。
母亲的关怀,虽然都是些家常便饭式的琐事,足以感天动地。我多想,这两个善良的老人好好活着,我就是到了八十岁,还有老人时常在耳边敲打一番该多好。
当我八十岁的时候,倘若这老人家还健在,我想,只要她老人家思维还敏捷,定然还会事无巨细的嘘寒问暖的。有老人疼,即使当面训你一番,让你尴尬,一时心里不畅快,事后想想,也是一种幸福。
我想,能将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写下来,积累起来,总结一番,改进一番,也是一件乐事。常常检点生活中的细节,常常反思,将生活这一湾水清澈了,也不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