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纪强
童年是人生的一个驿站,最美不过少年时,弥漫在弥勒胡同里的乡思是绵延不绝的。如果说童年就是一只五彩斑斓的翩翩飞舞的蝴蝶的话,那么故乡就是蝴蝶流连忘返的花园。人生不止是酸甜苦辣,也有无限的喜悦。捉迷藏的胡同,喊街的熟捻声,乳名响亮的岁月里浸泡在记忆里的是一腔窖香的浓情。眼前的这一簇簇热情奔放的火红,就是“我“火热的思念。
与命运抗争的四奶奶,“人干净,脾气好,蒸的窝头好吃。”和蔼可亲的四奶奶,在拮据的年代,给她的一条围巾,这是“爱好”的她一个幸福的情结。为了她的少不更事,为此挨了妈妈的打。亲情不止是刻意的赞美,也有凄凉的本真。爱武的风格就在于善于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去挖掘朴实的美,我曾读过不少作者的文章,通篇都是对家庭生活的无限赞美,美的没有一丝暇。这尽善尽美,有点自欺欺人,我想,白璧无瑕那是没有滋味,而微瑕的白璧,让人赋予无穷的想象,也许正是滋味十足之处。
记忆是作者创作的一脉活泉,汩汩不绝的是一幅别具一格的乡情图。在“家情谱“里,爷爷、奶奶、姥姥、姑姑这些亲人中不乏感人肺腑的小事小情,宛如一幅幅《永远的雕像》,让她念念不忘。因为一巴掌对爷爷“记仇”,奶奶对她的疼爱,父母对他无微不至的爱护,这就是一部感情真挚的大书。
“璞玉微瑕”,意犹未尽。声情并茂的忆旧文章,总有点遗憾。“我是吃枣树长大的”,初看多了一个字,就别扭。细看一惊,小时候奶水不足,爷爷义无反顾的砍掉了心爱的枣树换了炼乳。你能说这字多余吗,越琢磨越有滋味。忘不了找枣子的惊喜,夺枣的乐趣,吃枣的满足,“故乡永在我心上”,枣花多像她朴实的乳名啊。
记忆里的宝藏,不乏酸甜苦辣,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奈,更多的是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牵挂,对生活的感悟。《走进大街》她寻觅那消失了的清真包子铺,“垂涎那包子的美味,以至我看到包包子的纸都有了舔的冲动”,这样的力透纸背的感染力,对生活一往情深的悟性,若没有浓厚生活汁液的积淀是难得入味的。文以味出彩,而不是靠华丽的词藻堆积来入胜。
《石榴花开》是一桌乡情的视觉大餐、生活大餐、亲情大餐,《老屋》、《希望的彩虹》、《迷恋女红》都是字斟句酌的美文,流淌的宛如春水般的记忆片段,春夏秋冬、瓜果菜蔬都是悠扬的乐曲。
母亲的言传身教仿佛就是一个作者的标尺,母亲的真挚话语足以受益终生:“困难是暂时的,读好书却是你一辈子的事”。母亲伟大的人格力量鼓舞着我们,呵护我们告别幼稚,走向成熟。儿女是父母的影子,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懂得感恩,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我们的一面明镜。
故乡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口甜水井,流淌不尽的是清澈和甘甜,滋润着她去热爱这片热土,在她的盎然的心田,盛开一片旺盛的芍药花。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
亲历永远是笔财富,《我与自行车的故事》里翻出了童年生活中的几则乐事,“遭遇小孩”、“遇马”、“吓了大娘”、“掉脚蹬“、”叉车“,耳熟能详,那就是我们原汁原味的生活,侃子是生活的作料,生活因之精彩,更有韵味。
围城里的生活,家庭的琐事,都热情洋溢在《我与母亲斗智》、《有夫如此》、《无奈的签字》,流淌出一湾生活的源泉,感觉她的短小精悍的文字日益成熟,渐入佳境。
《老公不在家的日子》抽茧剥丝,一个哲理发人深思:相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这种感觉不止存在于夫妻间,还存在于父女间、母女间,乃至亲情的角落。
《石榴花开》,精彩不断,“璞玉微瑕”,欠缺也是有的:“看她有腰有胯的,长成大姑娘了。“这屡次出现在几篇文章中,有点重复了。常言说得好:理不点不透,话不说不明。有时候,一句话,说一遍,就大功告成了。再说,就有点画蛇添足了。还有“璞玉微瑕”点,《考试的老公》中有些是几篇文章中对同一件事的重复。还有那篇精致感人的文字《俺爹俺娘》,看到母亲操劳,为之感动,她想退学,母亲劝慰她:困难是暂时的,读好书却是您一辈子的事。“这个”您“由母亲称呼女儿,有点用词不当了。这也许是我班门弄斧的一点发现,还望读者及爱武谅解。
买电视,装空调这些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就是和谐生活的协奏曲,没有这些琐碎,一味的歌颂尽善尽美,生活也就虚假了。
《无奈的签字》一文里的“家庭条约”,“甲方必须”的字眼,滑稽可笑,让人忍俊不禁。孩子朔朔的一幅天真活泼、聪明直率的模样,也许是比文字更动人的。而“乙方有权”就更诙谐风趣,片面性的一纸袒护女儿的“不平等条约”简直是美不胜收的一幅景色啊。
《石榴花开》,喜悦连连,家情是个永远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
《石榴花开》,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