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纪强的头像

王纪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2/25
分享

书香阵阵熏童年


                     文/王纪强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从小就对知识非常苛求,几近疯狂,痴迷不悟,难以想象。过去的农村,没有书店,视野狭窄的可怜,听同学眉飞色舞的描述去临淄新华书店逛的情景,就非常眼馋。想归想,却很少有机会去。

    77年,公共汽车非常罕见。村东的公路上偶尔飞驰一辆29路辛店到淮阳的公共汽车,我们眼巴巴的去过瘾。一把连们就在一起开碰头会,酝酿去城市里逛书店的念头。回家不厌其烦的做父母亲的工作,招来一阵埋怨。吃都吃不上,还幻想去书店。老人一句异想天开,将我们的兴致消磨掉。但去城市的梦仍旧做了一年又一年。

   78年,弟弟坐着生产队的驴车去了一躺辛店。说起老红旗饭店的纯肉蒸包,孩子们都馋的流下了口水。弟弟央求了半天,瞅正午的工夫,公胜大爷给生产队采购齐了物资。抽了半小时的时间,带弟弟去了当时城里唯一的赫赫有名的新华书店,那是庄稼孩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

   当时农村的娱乐活动少,精神生活贫乏。老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看京剧,偶尔也能看场露天电影过眼瘾。孩子们也兴致勃勃的藏在大人堆里捧场,电影是最激动人心的。那京剧、吕剧、山东邦子就看不懂了,就图恋个热闹。淄博当地的五音戏,孩子们也乐滋滋的去看。总在场地里闹哄,打闹,几场当时流行的战争题材的电影非常过瘾,看完了,就踅摸着弄本小画书温习一下。

   当时战争题材的电影和书籍非常时髦,《敌后武工队》、《车轮滚滚》、《红色娘子军》、《南征北战》、〈红旗渠〉都很流行。谁拥有本书就能盛气凌人,当一回孩子王。说话算数,很有号召力。小画书过完了瘾,不断溜地有上市的新题材的书籍。当时《故事会》在农村很流行,央求同学允许自己看十分钟,也乐颠颠的。同学想吃我的煎饼,我这个抠门的人也大方起来。毕竟是物有所值,过书瘾比过馋瘾还令人动心。

    我上四年级时,战争题材的小说,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学作品非常时髦。当时南王小学,只有同学华为去辛店新华书店买了本《新儿女英雄传》。堪称凤毛麟角,被当作个宝贝。崭新的带着油墨香的新书,倍加珍惜,裱了起来。就是免一个角也要大发雷霆,可见当时对小说的爱惜。

   他看一段,要给我们这些同学讲讲。同学们就很受鼓舞,梦寐以求想亲自过过眼。他却抠门,死活不把书借出过夜。我们就断断续续的看,也了解了个大概。

   家里日子困窘,母亲叫打累阵。想来是人生记忆中最难熬的时期,孩子们多,嚼口多,工分少,粗粮尚且吃不饱,有数的细粮就更难想象了。穿也忧愁,一身补丁衣服,像叫花子一样。吃饱穿暖,都困难。如果企图让大人开口,给买本两块钱的书就如同登天了。轻则训斥,重则打一顿,自此拥有一本自己喜爱的小说只能是个梦了。

    奶奶与父母常教育我们老老实实做人,不要小偷小摸。看了鲁迅的〈孔乙己〉一文,暗暗高兴的手舞足蹈。有一句话叫“窃书非偷也”,被我们小孩子们天天模仿,挂在嘴上,津津乐道。曾在雷电大作的一个晚上,去学校偷那本心目中的〈新儿女英雄传〉,想据为己有。却没有得逞,直到工作后,才从临淄图书馆办了个借书证实实在在过了几次瘾。

    读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倍受启发。诸葛亮引用先主刘备的话教育后主“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成为千古的训条。兴致勃勃的读了不知道多少遍,就打算买一本〈三国演义〉看看。当时小叔是个书迷,他最乐意看的是帝王将相的纪传体书籍,有一个大木箱,满满当当的。里面有很多宝贝,什么〈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还有〈封神演义〉、〈七侠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岳飞传〉、〈呼家将〉等题材的,小叔既爱看,又爱惜,一般不外借,我们这些没有褪孩子皮的他心目中的”奶孩子“是不舍得借给的。最多是在他家当面过瘾,不等看几个回合,就铁将军把门,我们也望洋兴叹。

      已届不惑之年,对小说的兴致丝毫未减。儿子从新华书店办了个借书证,他也没有兴趣去借,我到乘其之美,乐滋滋的风雨无阻的往返借书还书,乐此不疲。

     一缕书香,氤氲了天真烂漫的童年,伴我度过了那个渴望知识的如饥似渴的年代,在书的海洋中披荆斩棘,遨游顺畅。一本书,一行字,墨香中是淡淡的喜悦,是心理的愉悦,心灵的解脱。

    一本书,如一个红粉知己,足以伴你一生,如黑暗航行中的一缕光,照亮你的前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