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纪强的头像

王纪强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3/17
分享

难忘童年的“幸福糖”

             文/王纪强            

难忘童年的“幸福糖”,故乡的元素,无论想起哪一点,都会喜滋滋的。

 2004年是我倒班生涯的第四个年头,虽不是倒班老人一族,但对年味的体会、对糖的回味无穷。今天是大年初一,车间为每个班组准备了一年一度的零嘴,除主食的水饺外算是一到精美的作料。吃着零食,谈论着关于年节的大事小情,坚持着规律性的工作岗位,对曾从事过10余年科室管理工作的我,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看到每人分到的一个苹果、两个桔子、九块糖。苹果、桔子一扫而光,惟独望“糖”兴叹。不禁使我产生了魂牵梦绕的关于糖的感想,激起了我尘封多年的对糖的回忆。

 在过去糖如同鞭炮、对联、年夜饭、笑逐颜开的笑脸一样是年的标志,就象节气和五行深深烙在人们的脑海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往往体现在一年一度的吃糖的感觉,甘甜的滋味如同婴儿吸吮乳汁一样,那种高兴和幸福感令人荡气回肠。今年三十四岁的我,对糖的体会可谓刻骨铭心。我虽然未曾象父辈那样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艰难困苦的经历,但对儿时嗜糖的回味却也意味深长。儿时对幸福快乐的理解,无非是能得到一块糖。当时一分钱两块、后来是一分钱一块的糖对我们抑或成年人、老年人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就如同李白斗酒诗百篇、画家成画时的意气风发、诗人诗意大发时的淋漓尽致、庄稼久旱逢甘淋时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当时一听到有糖吃,简直是馋涎欲滴,迅速扒开糖纸,送到嘴中。吃糖的感觉有多种,一是含着慢慢吮吸,慢慢化掉,一丝丝甘甜浸入心脾,如神仙一般。对小时候的我是一种少有的享受,幸福之感油然而生。一是牙齿咬得糖咯蹦作响,一块接一块,风卷残云,象饿兽一般。这种感受是今天象我儿子一般大小的孩子们所难以想象、难以置信的。小时由于物资匮乏、多数商品实行配给制度,向煤票、白(红)糖票、油票、肉票、布票等等均是凭票供应,而票的发放均是少而定量,因此在年节能喝上一杯白糖水、吃上几块块糖成为一种享受。为能由此而来的享受,最盼望的有两件事:一是有人结婚。每到结婚时,主家都能节衣缩食,置办在当时算奢侈的8元/桌的酒席,或准备一些待客的糖,宴席用糖是我们这些小孩望尘莫及的,因大都是大人上桌做席,小孩无缘沾光。每到婚礼到来时,参加者云集,小孩最关心的莫过于红传盘里的糖。眼巴巴地盼着仪式早点结束,到了最后撒糖关节,大人小孩拥挤不堪,争先恐后,弯腰抢糖,此时气氛达到高潮。孩子们之间往往以捡到糖的多少作为炫耀的资本,令许多捡到数目少的甚至是一无所获的孩子们眼馋不已。二是过年。春节是中国习俗的大节,是孩子们翘首盼望的节日。进入腊月,也进入孩子们过节的倒计时,天天扳着指头算。一是可以穿一件新衣服;一是可以拜年。拜年是收获糖的好时候。初一早起,串东家,去西家,能得到一把软枣、花生、块糖时喜出望外。吃糖时的满足感和喜笑颜开的感受是以后二十多年从未有过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人们无法拒绝的。

 今天又是大年初一,离开农村走进城市生活环境多年的我,依旧是迎来送往、嘘寒问暖、笑逐颜开,现在家家糖的层次提高了不少档次,质量也是今非昔比。但始终只是看,却再也挑不起那如同昨日的风卷残云般的食欲。吃糖时的甘甜幸福感觉也只是永远留在了记忆大海之中,兴致勃勃的感觉一去不复返了。农村大哥驱车来给父亲拜年,小侄子倒出了满满两口袋的拜年糖向我炫耀。看着面前蹦蹦跳跳的小侄子,一举一动如同二十多年前的我的一个缩影。勾起了我对故乡的眷恋和相思之情,激起了我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慨。小小九块糖的喜好,不正印证了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吗?朋友,你说是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