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纪强
童年的过节最有意思,盼节日,成为那个年代的梦想。
小时候,最盼望的事是过节.一年到头,经历过寒冬酷暑的煎熬,缺衣少吃的我们,在数算中盼望节日到来的日子,小孩子的期盼是迫切的。
一年到头的节日可真多啊,春节俗称过年,阴历年是一年一度的最大、最热闹的日子。无论家境如何,总要精心准备、郑重其事的。春节前,家家户户赶集采购年货,找老写家写对联,炸年货如炸刀鱼、馍馍丸子,要炸上一两筛子的,蒸馍馍,预备招待走亲戚的客人。小矜年的二十九、大矜年的三十下午,贴对联,农历正月初一凌晨早早起来,放鞭炮,祭天地,吃水饺。黎明,男女老幼着新衣,如流水涌出家门,串门入户,到长辈家中拜年。进门后大老远就说话了,二爷爷、三奶奶、四大爷、五大娘、七叔、八婶子“过年好”,闻声长辈迎出门外,晚辈进门在正中的地上或苇席上磕头,路上遇到拜年的人,互道“过年好”、说“起来的早”等吉祥话。
想来想去跪拜礼等旧俗,在我们梧台农村延续了若干年,至今仍旧风行一时。
听老人们说:旧时过年不出正月是不算过完年的,流传多年有了逐步改变,以后演变到出了正月十五就算过完了年,但最关键的是初五前,过了初五就基本上年节到了尾声。正月初五,俗称“五末日”。又称“五马日”。记得小时候,这一天早早起来,奶奶下水饺,舀出头三碗,放上三双筷子,先供奉灶王爷,边磕头,边说“上天言好事、下凡带福来”。然后吩咐我们放鞭炮,鞭炮响过后,出锅的水饺就热气腾腾地入了肚。
农历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过去不象现在时兴吃元宵,照例是吃水饺。白天,扮杂耍走村串户的高翘队热闹起来了,锣鼓开道,装扮的五彩缤纷的人物是惟妙惟肖,什么铁拐李、八仙姑、孙悟空等应有尽有,让我们大为开眼。正月十六日乌河沿岸,锣鼓喧天,临近乌河各村的“玩艺”都集合在乌河“七空桥”上展玩,群众云集观赏,热闹非凡,叫做“踩大桥”。
填仓日 ,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旧时农村人家,家家于是日早晨,以草木灰在院内地上撒成圆圈,圈内放豆、谷、杂粮,称“打囤”,意在预兆丰年。
传说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旧时东齐、柴家疃等村在村前运粮河里放河灯。一般河灯由固定灯、游动灯、烟火三部分组成。固定灯用白菜疙瘩、水萝卜做灯碗,燃料是豆油、棉花芯。将灯碗固定在上端劈成六股的芦苇上,周围糊上彩纸,形成莲花瓣形的灯罩,芦苇的下端插入河底。各盏灯距水面高低不一,参差不齐。游动灯是装置在木板或高梁秸编成的排筏上,筏上置有各种人物图景的转灯,用长线牵着筏来回游动。烟火场设在河灯后面的河堰上,也就是观众的对面。晚上看河灯,水上有灯,水中有影,一盏灯变成两盏灯;排筏上旋转着的游动灯往来于河灯之间,水灯相映犹如神话中水晶奇观。再加河堐上的烟火纷纷向上空发射,一时间水中灯花似锦,天空中的烟火和水上的千余只河灯交织在一起,胜似天上的繁星,经微风吹拂,水中烟火的倒影,闪闪烁烁,别有一番情趣,这种奇观引得临近村庄的百姓扶老携幼,前来观赏。二月二吃“蝎豆子”意防蝎子蜇。用面擀饼再切成豆大碎块,叫“旗子”,用文火烘干。把黄豆泡透喂入佐料,放入炒热的井黄土中焙干后用粗箩箩出,拌入“旗子”,称“蝎豆子”。家中有属大龙或小龙的忌二月二这天炒蝎豆子,有“炒一不炒二”一说。
清明节旧时称寒食。旧时家家到墓田祭祖,并往坟头上添新土,煮熟鸡蛋分食,到野外踏青,打秋千放风筝等。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旧时,这一天家家门旁插艾,以五色线缠“棕子”,做荷包,装入麝香、艾叶带在身上,意在驱邪除“五毒”。幼童把五色线系在手腕上,节后落第一场雨时,剪断投入雨中,传说可以“化龙而去”。家家户户打苇叶、包粽子、吃棕子成为时尚。
六月六,时当炎夏,把小麦炒熟磨成面粉,和枣泥或糖,以凉开水拌了吃,可以驱暑降温,俗称“吃炒面”。傍晚上坟祭祖,称“上夏麦坟”。
农历七月七乞巧节,旧时,绣花少女夜摆鲜果,向织女星乞巧。现仍留传着牛郎、织女“七七相会”的神话故事。
中 元,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是上坟祭祖的日子。
农历八月十五日,仲秋节, 又称“团圆节”、“人节”。这一天,要吃水饺,晚上一家人围桌饮酒分食月饼、赏月。
九月初九重阳节,赶庙会、登山逐渐成为风气。
腊八日 ,农历腊月初八早上要用黍米、粘谷米、红小豆、豇豆等杂粮加大枣、花生米熬粥,称“腊八粥”。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这天喝了牧女用杂粮、野果、泉水煮的粥后,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故僧侣每年这天用香谷杂粮煮粥供佛。渐成习俗。又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饿极了,想找老鼠充饥,不料从鼠洞中扒出大米、豆子、红枣等杂粮,煮成粥吃后感觉很好吃。做皇帝后,啥也吃厌了,忽然想起小时候吃鼠洞杂粮粥了,下令太监用杂粮煮糖粥,那天正是腊八节,故叫“腊八粥”。官员效仿做粥吃,后民间也跟着学,于是吃“腊八粥”成习俗。有的富裕人家行善事,这天早晨煮成枣粥抬到大街上,让“叫花子”等贫者食用,称“舍粥”。
辞 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亦称小年,旧时此日傍晚要置酒给灶王饯行,谓之“辞灶”。即把旧灶王画像焚化换贴新灶王画像。并供以糖瓜(麦芽糖),意在粘住他的嘴,希望灶王爷“上九天但言好事,下三界多带福来”。
除 夕,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内外扫除清洁,贴对联,挂“乐门钱”。有的户还要在正堂上悬起财神象或“老能轴子”,屋门口放“栏门棍”,门旁焚香,全家喝辞岁酒,男子喝酒“守岁”至深夜。
一年的节,到底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