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纪强的头像

王纪强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4/04
分享

苦菜花开遍地黄 ------重读冯德英长篇小说<苦菜花>之景致篇

文/王纪强

苦菜花,是一个乡土的元素。这开遍家乡的苦菜花,那顽强的生命力,那不屈不挠的斗志,多像我们胶东的抗战战士。重读冯德英长篇小说<苦菜花>,也是感慨万端。

生活在农村十五年,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就特别想念那味道清苦的苦菜。春风一吹,草木复苏。不经意间。漫山遍野的草丛、沟壑、地畔静悄悄的钻出了那令人心动的苦菜芽。

苦菜的性格就如同儿时的我们,深情抛洒在故乡那片难忘的土地。好男儿,不远行,这是儿时老人对我们的教导。日子无论如何艰难,不到过不下去,是不肯离开那个穷疙瘩窝的。苦菜叶长大了,长长了,手挎提篮,腰缠草绳,别一把锋利的镰刀,乐颠颠的奔到坡地里去了。

剜野菜是童年的爱好,苦菜也是童年筐里少不了的菜。看到挂着露水珠在叶片上溜溜打转的苦菜,嫩嫩的,齐根割,镰刀剜,剜腻了,就用手掐那嫩如月芽的叶。

缕一下被露水打湿的脸,一股凉爽和谐着嫩苦菜的清新加上泥土味道直往鼻孔里钻,人的心都被挠痒了。采完了大筐,太阳也升高了。鞋子、衣服湿润的象被雨淋的一样,唱着不着掉的老歌,蹦蹦跳跳回家了。

童年的田野是野菜的故乡。青青菜、曲曲芽、婆婆丁、猪牙菜、扫帚菜、蓬子菜、白蒿、蚂蚱菜、灰灰菜、野人心菜,河畔地拢,葱茸一片。当然最爱吃的还是那最普通的苦菜,奶奶是碴菜豆腐,既顶粮,又好吃。炒一炒,解解馋。嫩苦菜就常拌着吃,老人习惯了苦菜般的苦日子。吃起来津津有味,我们孩子们习惯了幸福的甜蜜滋味,嚼一口苦菜,苦的难以下咽。眼巴巴的咽不下去,大人就鼓励我们,天长日久也就习以为常了。

嫩苦菜吃一阵,开出黄花的苦菜就变老了,就不能吃了。我们就剜来喂养猪啊、鸡等家禽,看家禽吃也是美滋滋的。

老人常说:旧社会熬过来的人,是不容易的。命苦的就象那漫山遍野的黄花烂漫的苦菜,是最能经受风雨考验的。叶苦根是甜的,儿时庄里在社场里放了一场电影《苦菜花》,我被深深感动了。期盼看这部长篇小说是很早以前的事,上学时都是零零碎碎的看了遍,故事情节却没有串起来。前段时间电视热播新版《苦菜花》,兴致勃勃,看了个遍,痛苦之余,不由得兴致勃勃重读了小说《苦菜花》。

《苦菜花》是冯徳英的成名作,写景是小说的点缀。楔子写道:“在山东…..,到处是连绵的山峦,一眼望去,像锯齿牙,……….。山上长满了…..草木,人走进去,连影儿也看不见。”仿佛身临其境,眼前浮现一副图画。

景色描述的细致到极点,“谷子被饱满坚实的大穗儿压弯了腰,随着微风,一起一伏的荡漾着”。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人的心情,“庄稼长得真好啊!可是,人们的心里像铅块一样重。”

春夏秋冬的景色被刻划的细致入微,景是故事情节的很好的铺垫。“秋天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汽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

对生活有着丰富的经历是作者的难得之处,字里行间透视的淳朴的乡情,是日积月累长期的农村阅历的结果。手到擒来是作者的工夫。“中午。晴朗的天空上,铺挂着一块块白皑皑的云彩。”“今年冬天特别冷,雪下得有两尺多厚。早晨起来,风门都推不开。而天上大块大块的乌云,像瓦一样,堆叠在一起。鹅毛大雪还在继续下着,看起来老天爷真要把田地间的空间填满。”小说中拟人化运用的恰到好处:“夜幕沉沉的拉下来。…..风吹着压满冰雪的枯树枝,枯树挣扎着,发出像用力敲打根根扯紧的细钢丝那样刺耳寒心的颤声。那狂风无情地横扫着雪野,把高处的雪刮到凹处去,把屋顶上的白被子掀掉,茅草不结实的部分,就被大把大把的撕下来,摔撒到空中去。低狭的茅草屋,在寒风中战栗着。”

结尾可谓画龙点睛,收的平稳有节奏。“母亲注视着女儿手中的花。…….在母亲的眼中,最吸引她的不是那粉红色的月季花,暗红色的芍药花,而是夹在这些大花中的金黄色的苦菜花。看着看着,母亲觉得眼前一片金光,到处都开放着苦菜花。”“母亲像尝到了苦菜根的清凉可口的苦味,嗅到了苦菜花的馨香,………,流露出虽然苦楚,却是幸福的微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