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匣子
文/王纪强
童年岁月,收音机陪伴了我们一年又一年。老人把收音机叫做话匣子,这样的叫法延续了几十年,话匣子是童年的期盼,还能回响起故乡的点滴往事,温馨和幸福写在那童年的眉梢。
小时候,收音机在困苦的农村还不多见。印象最早的收音机是六爷爷家的老式样的木头盒子收音机,喜欢无事时走东家串西家。有收音机的人家成为我们小孩子喜欢去的地方。
当时有木头收音机和烟台木挂表的人家屈指可数,谁家要有个会说话听曲的收音机颇被人眼红,家里应者云集,成了名副其实的玩埝子。当时,六爷爷家、德太爷爷家、全意二哥家就是人人向往的玩埝子,老人们中午歇息时,晚上休息时,就乐此不疲的去聊天。
这样人人羡慕的好地方,大人们去聊天,多数是去听收音机,过过评书瘾。每天,我们就去这几家好几趟,总见到德太爷爷、六爷爷在把着旱烟锅,吞云吐雾。老人们最乐意听的是《杨家将》,桌子上的茶水是少不了的,簸箩里的黄黄的烟丝,吸引着嗜好旱烟的男人,手卷烟、烟袋锅,轮番上阵。听的舒服,吸的得意,咂一口茶的爷爷,摇头晃脑,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奶奶就说,过的是神仙日子。
到了麦收季节,忙碌了一头午的男女老少,在村东的湾边的柳树下,坐在大石头上,在乘凉。有的依靠在墙上,就鼾声如雷了。到了评书联播的时刻,住在村头的全意二哥就搬出了他那个宝贝疙瘩---话匣子。刘兰芳的一段《岳飞传》,激动人心,动人心弦,疲乏的睡熟的人,也禁不起吸引,睁开眼睛,津津有味的听起来。直到结尾,“欲听后事如何,切听下回分解。”才恋恋不舍的回家,不久就上工了,干活间隙,还常常回味无穷。
我们听着话匣子,听到了《岳飞传》,第一次听说了民族英雄岳飞抗金的故事,对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有了更深的体会。一些历史故事都是从评书中,耳闻目睹的。
从懂事起,我们就是听着话匣子一天天长大的。以后,有了半导体收音机,而老人们仍念念不忘当年的话匣子,提起话匣子带给他们的快乐,还非常舒心。
如今电视、网络进入了家庭,告别了话匣子近三十年。还非常难忘往昔那激动人心的日子,有了话匣子,童年的生活增添了姿彩。难忘童年的话匣子,那心潮澎湃的日子还如此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