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纪强的头像

王纪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4/23
分享

待要吃好饭,围着博山转

文/王纪强

石蛤蟆、聚乐村,美食,都围绕着博山这方土展开。菜系的渊源,一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自古以来淄博民间广泛流传着“待要吃好饭,围着博山转”的谚语,真正感受博山菜的鲜咸醇厚的地方风味,是十几年前的事。

自古以来,苏家馆、双盛居、春和园、永盛馆、公和馆、同心居、荆山村、一品居、聚乐村、石蛤蟆等知名菜馆名闻遐迩,将流传几百年的博山菜肴小吃风味内涵发挥的淋漓尽致,丰隆博深。

十年前,适逢同学聚会,来到了博山,在博山饭店聚乐村厅,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纯正的聚乐村老牌博山菜风味。体会最深的是“四四席”的套餐制。菜肴依次上来了,让我们大开眼界,四拼盘、四行件、四大件、四饭菜计十六道菜,八人一桌,人均二品。除四拼盘外,其余者兼有炒、炸、溜、氽、蒸、琉璃、炝、烩等形式组合。至于菜肴的品位高低和饭菜的增减数额则根据菜金多寡和就餐者的食量而定。席间主人为表热情有时则添菜补簋,显示个四面八方的开头,合出个四红四喜的吉数。

老人说:汤之不存,博山菜便失去本色风韵。博山菜得力于汤头,诸般菜肴的清香味醇均是使用高汤的缘故,更有甚者高汤之外又垫补精肉沤底,其味更为浓郁。

博山小吃更有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能吃出滋味,吃出乡情。游人盛赞:吃在博山,味在全国。博山小吃与陶瓷并列为地方奇葩,名扬四海。例如郝家的肉烧饼和糖火烧,十字路的干炸绿豆丸和逯家的椒盐瓤子火烧,穆家的油粉二油饼,东关钱家的干粉豆腐菜火烧,西冶街老钱家的八宝粥,县煎街的水煎火烧,城壕万香斋孙家的烧肉,福门里石家卤酱杂拌,刘家的清酱猪头肉,三元赵家牛肉蒸包,簸箕掌的熟驴肉,丰茂斋的腌咸菜,西冶街张家的煎包,箔市街李家和河滩石家饭铺的水饺,县前街杨大娘的素油饼,下河滩李家的菜煎饼,西关老蒋家的粞藕,王家大姑的地瓜米粥等等,都闻名于世,食客云集。

石蛤蟆是庞大博山菜系的一个分支,来自于遥远的传说。在大海眼的北边,有一座山头,远远望去,就象一只巨大的蟾蜍正在仰天鸣叫,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蛤蟆石。要知道蛤蟆石的来历,还得从禹王治水说起。

传说当年大禹治理好南方的水祸以后,便率众来到这里,察看水道,分析流向,用疏导的方法,把这里的大水引向了东海。那些水中的鱼鳖虾蟹,自然也都随水退去。于是这里沧海变成了良田,人们春耕夏锄,秋收冬藏,渐渐呈现出一片升平景象。

人们谁也没有想到,大水退去时,有两个精灵却潜藏了下来:一个是鲤鱼精,藏在大海眼东的小河里;一个是蛤蟆精,躲在大海眼村西的水湾里。他们俩虽是同时修炼成精,品行却大不一样:鲤鱼精随时都想兴风作浪,向人民显示它的威风;蛤蟆精却坚决反对它这样做,处处保护人民。

有一天,鲤鱼精在河中游玩,忽见天空阴云密布,就要下雨的样子。它心生一计,便一个鲤鱼打挺,蹦到空中,把雨云全吸到肚里去了。这时地里的庄稼正缺雨呢!人们眼睁睁在看着空中的乌云消失,红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心中都万分焦急。蛤蟆精看到这情景,猜想,这定是鲤鱼精作怪,便连夜赶到东海去衔了水来喷洒。于是,打蔫的庄稼得救了,人们都感念蛤蟆精的功德。鲤鱼精一计不成,对蛤蟆精恨得咬牙切齿:你这只丑陋的癞蛤蟆,早晚要让你知道我的厉害!于是,它又想出了一个法子,变成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假装给人家打短工,借回家吃饭的机会把人家牲畜牵走,或者吃掉,或者弄到河里淹死,一时间村里人心惶惶。这事也被蛤蟆精识破了,于是,它时时留神,看到鲤鱼精去了谁家,便跳到谁家门口大叫:"呱--呱看家!看家!"这家的主人便警惕起来,鲤鱼精的鬼花招再也不能得逞了。

两次计谋都让蛤蟆精识破了,鲤鱼精更是怀恨在心,于是,它又想出第三条毒计。这时正赶上鲤鱼精的肚子鼓鼓的,眼看就要产卵了,它本来应该把卵产到水里,让它们长小鱼的。可是,它却躺到岸上来,把千千万万的鱼卵产到了草丛里。不久,这些鱼卵都变成了蝗虫。这无数的小蝗虫,一生出来便吃庄稼的叶子,大片庄稼都变成光杆了。人们一齐向蛤蟆精求救。蛤蟆精知道这又是鲤鱼精使的坏,便跳到山坡上,向着蝗虫飞来的方向,张开大口放出蟾酥,那些蝗虫嗅到蟾酥的味儿,便懵懵懂懂往蛤蟆嘴里飞,不到一天功夫,大片蝗虫就被蛤蟆吞食干净了,给鲤鱼精来了个断子绝孙。鲤鱼精看看不是蛤蟆精的对手,便灰溜溜地到远处去了。蛤蟆精由于吃了大量的蝗虫,变得肚大腰圆,胖得跳不动了,蹲在那里渐渐就成了这座蛤蟆山,又叫蛤蟆石。

小时候,曾听父亲说过关于石蛤蟆菜系列纷纭,什么豆腐箱、布袋鸡、锅烧肘子、酱烧奇鱼头、鸡汁干贝、炸春卷、烩什锦、麻花牛肚和红扒牛掌、蝴蝶海参、碧绿竹荪卷、烤肉、酥鱼锅、烧锅、丸子、水饺、博山菜煎饼、王贯东油粉、油酥饼、烧饼与火烧、蛤蟆粥、酱菜,真是品种众多,引人馋涎。

小时候,父亲常去博山开会。回来时,就常带回坛博山酥锅、博山酱菜、豆歧,说是石蛤蟆牌的,很有名气的。我们只知道是博山的,吃得带劲,什么酥鱼、肉皮、藕片、海带、猪蹄急不可待的向嘴里填,香酥可口,津津有味。对石蛤蟆老店和品牌却知之甚少。

前几年,一场石蛤蟆商标注册、确权大战,在国内上演。市内外报纸、媒体都有跟踪报道,我对石蛤蟆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钦佩石蛤蟆人珍惜品牌、弘扬传统文化的勇气和魄力。

九年前,患了严重的脚气病。脚底流脓,单腿跳跃,非常痛苦。经过博山同学的推荐,到淄博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医。当时博山的出租车还不多,好久找不上一辆。无奈只好艰难的步行,从汽车站南行,到半山腰的医院,费了好大力。到了医院,已经是气喘嘘嘘,大汗淋漓。

看了病,买上草药。中午下班后,同学来陪我。知道我爱吃水饺,高兴的说:我请你吃次真正博山风味的,石蛤蟆特色店的。平生吃了一次淋加椒汤的石蛤蟆水饺,美味可口,大解馋涎。

以后,又三番五次去博山拿了几次草药,又兴致勃勃的品尝了几次石蛤蟆水饺,梦中流涎,终身难忘。

几年前,临淄东王附近,开了一家博山永乐水饺店。我常光顾这家小店,8元一斤的水饺,要上三两或半斤,颇有石蛤蟆的风味,遗憾的是缺少了椒汤,吃的虽然舒服,感到美中不足。欣喜若狂,得知老板娘原来在博山饭店干厨师。聊起聚乐村、石蛤蟆等博山菜系,干了三十年厨师的老板是眉飞色舞、娓娓道来。我听得是如痴如醉,恨不得插翅飞往博山,大饱口福。

石蛤蟆,博山菜,今非昔比,难以忘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