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纪强的头像

王纪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07
分享

旱码头:丝绸之源

文/王纪强

北方旱码头,周村,的确是中国北方名副其实的丝绸重地。明清,成为旱码头。

感受商城的原汁原味和古色古香,是我多年的梦想。巍峨壮观的大牌坊,这就是名闻遐尔的朔易门,“大街”两字诉说着周村过往的辉煌,也预示着今日的开放。沿大街放眼望去,古街内青砖灰瓦,沧桑的石板路,林立的商埠群,飘扬的旗幡阵,如织的人流,令人恍如走进了百年以前的岁月胡同。

百年老字号泉祥茶庄,幽幽的茶香好像在有滋有味地述说着它古老而又悠久的历史。古街的两侧几乎全是老字号,书铺、文物店、茶庄、绸布庄、旧址群等,古色古香的花样各一的摆件、老家具、石碾子,青花古瓶、樟木箱子、典雅绝伦、精雕细琢的屏风、惟妙惟肖的玩偶等,无不显示着浓郁历史的风韵和昔日的鼎盛。原汁的定是原味的,原味的定是有生命力的,这也许是周村的商埠文化的魅力所在。

我面前的周村大街是一个“老人“,他出生于明永乐年间。不止商味浓过茶香,就是这令人无法阻挡的周村烧饼味的地道,一个“诱”字就能使你欲罢不能。美食的诱惑,你说谁又能拒绝呢。鼎盛时期,日进斗金的辉煌无论是谁也能猜得出来。大街就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活化石,叹为观止的还有那极富人味的文化底韵。如店铺的特色门联,异芝堂药店门口的“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瑞蚨祥绸布店的“麻棉毛葛总因时,紫白红黄皆悦目”、清馨斋茶庄的“宝鼎茶间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刺绣庄的“变得鸳针如此巧,舒将风彩自成文”、三友书画社的“友直友谅友多闻三友是也,亦书亦画亦文章九州扬之”。“岁寒三友“、”书画文章“这都是值得称道的。这些斑驳岁月的痕迹,无论是粗线条,还是细镂刻,仿佛听一个百岁的岁月老人,在滔滔不绝地讲述过往的风雨,谈笑风生一段段鲜活而精彩的传说。“早那呢…………”。

除了周村的烧饼、王村的醋这些我们祖祖辈辈赞不绝口的地道品名外,老字号真是数不清,瑞华堂、古韵阁、万珍轩、玉廷轩、紫筠轩、泰兴堂,想做个玩家你就进古玩店、字画店,想做个名副其实的吃家你不妨去茶庄茶楼、烧饼店,想做个民俗爱好者,农具、乐器、石具、木匠用具、瓦匠用具,有时光淘汰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当,吹糖人、卖糖葫芦,捏泥面人、戏院、说书场,也有被历史烟云剔除了的糟粕,如烟枪等。上了年岁的小推车、地排车、棉花车、古炮车、雕花笔筒等,翔鸟蓝印布艺馆里琳琅满目,粗布床单、头巾、枕巾应有尽有,鸳鸯戏水、腊梅绽放、喜鹊登枝、风凰展翅,式样、图案随你选,那三天三夜看不完的博物馆令你流连忘返。倘若还闲知识味不浓郁的话,这与老山西相媲美的票号展览馆也能让你过足眼瘾。当然状元府的历史背景你去参悟一下,应该不虚此行。

千年前的於陵候国的烟尘离我们似乎遥远,而这美妙绝纶的“丝绸之乡”大花园里的艺术奇葩的确是无与伦比的。“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周村绝对是个手艺和知识的出类拔萃的大学堂,什么叫绸、缎、锦………,我想,“丝“的后代繁衍的程度岂止是”瓜瓞“呢。绸文化、烧饼文化、醋文化,都该是老周村这本古籍缮本中精彩的一页吧,也许”旱码头“这部堪与《聊斋志异》相媲美的不朽的”名著“里的篇什篇篇都是无可挑剔的精彩章节吧。

周村烧饼也好,王村陈醋也罢,在这里饕餮你绝对不怕撑坏肚皮,也绝对不怕酸倒牙。周村的婆婆不是厉害茬子,周村的媳妇也绝对不是”酸坛子“。沿着古井般的大街一路走,越走味越浓,越走意更深。迫不及待趁虚而入的不绝如缕的芝麻的香气,能把你的馋虫引出来。“周村烧饼博物馆、”“天下第一村烧饼坊、”“杂粮烧饼”,在这里童叟无欺的周村人,绝对能让你“先尝后买,知道好歹”如愿以偿的。

我这一生不知道吃过多少次烧饼,超市里的成品的周村烧饼我不知道吃了多少遍。同样是名副其实的“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驰名商标“系列烧饼,这现做现吃的刚出炉的烧饼的味道是脆而绵延悠长的。有点刚出锅的饺子更有味的感触,吃着形如十五月,薄如妙罗扇的周村小烧饼,这透彻的香、脆、薄、酥,你定有品原浆美酒的感觉。烧饼入口不用刻意咀嚼,入口如碎玉,能品出绵长的芝麻味。”品“与”尝“,这两个字里的韵味看来要靠你自己体会了。当然了,你肆无忌惮的象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吃周村烧饼,好客的周村人绝对不会讥笑你“下面“的。

大街、丝市街和银子市街,应该不是“大周村”的全部。染业繁荣的周村不愧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街博物馆群”,我想,活着,不是周村的全部,活出特色,才是大周村人的不懈追求。我面前的百年古商城就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大书,这字里行间不只是千百年的奋斗史,也承载着集周村人民丰富聪明才智于一身的堂堂正正的鲁商创业奇迹。

古朴,大雅,内里的这股不屈不挠的劲应该是大周村的特色,这股血脉应该是通贯古今的。周村商埠文化的博大精深,应该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周村这个老人走了百年的路,我想还会继续豪迈地走下去。

光说周村的好了,遗憾的是除了吃喝,啥也不擅长的我,瞥见了“勺勺汤儿天上味,雪飘三日不知寒“的众人赞不绝口的”丁家煮锅“是啥味道,我想穿了脑袋也想不出来。百闻不如一品,我想,下次再来周村,我这个业余美食家定要如愿以偿。那银子市里的老行当呢,还有多少值得我们如读《聊斋志异》那样如饥似渴、不厌其烦地去参悟,去珍藏呢,我一时说不清,也许这心灵手巧的周村人那里有灵丹妙药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