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纪强
生活的诗意无处不在,灵感无时不有,作为一个诗人也好,读者也罢,能从琐碎的生活中发掘出好诗,将它朝花夕拾。我想,这是一条思路,一个善于捕捉生活诗意的行者,对于面前的刘冲和他的日思夜想的诗歌,最恰当不过。
刘冲无疑是个按住生活脉搏的人,一个钻研古诗若干年,有些名气的人,这写起现代诗歌来也令人刮目相看。的确不容易,倘若一部唐风宋韵被刘冲演绎的熟稔如童年时街道上喊的乳名的话,倘若这部《咀芳斋诗稿》不足以透彻谙熟他的诗性的话,那不妨去他《远行与独舞》里字斟句酌一番,定能走进他心灵深处。
“人间万象”是刘冲诗歌的母土。诗歌如一个新出嫁的女子,读者是那刁钻的婆婆,清新秀丽的诗歌不在长短,在味道。有味道,人就喜欢。诗歌的长短,如菜肴的多少,不是以长短、多少来论英雄的。古诗的风格属于短而有味道的一类,而现代诗歌却多倾向于长而劲道十足的。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也许是我个人的偏见。
我虽然不懂诗,但却喜欢读诗。有人说,读与看是不同的境界,是读书的不同层次。看就是走马观花,就是左眼进右眼出,而读,却有得心应手的妙处。读拜纶、冰心、郭小川、余光中、舒婷等的诗,就有豁然开朗、引人入胜的快感和清爽。我想,读刘冲的诗也有如此感觉。
读刘冲的诗歌,谈几点感受:
1、诗歌是一条鱼。鱼刺自然就是诗歌的楞角,有棱有角的鱼,才更有滋味,这滋味来自于天然的野性。而诱人的鱼肉应该是诗歌的体。一首诗歌是否有味,是否寓意深邃,这鱼是靠肉吸引人,还是靠汤的鲜美的诱惑力,我想,大概兼而有之。脍炙人口的诗歌也如此而已。
2、“顺溜”是诗歌上口的前提。刚看完〈我的兄弟叫顺溜〉,就看刘冲的诗集,借这个词来用一下。我虽然不会书法和绘画,却喜欢观看画家现场作画,喜欢静观书法家挥毫。从画的意境,字的走势,心里有说不尽的愉悦。诗歌也是同出一辙,流畅、读之轻松,还是生涩。象人作文,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还是苦思苦想,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只言片语。顺畅的,自然是轻松的,却不一定是高深的。
3、诗是一盘菜。诗人是一个能左右开功的厨师,有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也有无品无级的。做的菜是否好,的确众口难调。但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看似小俗,实则大雅,雅俗共赏更受人欢迎。写一首好诗歌的人,如同奉献出一盘肴,这是否“佳”,最好的品尝者就是读者了。是难以下咽,还是一扫而空,是掺不得一点假的。
4、模仿是诗歌人生的坦途。学而实习之,阿宝、小沈阳就是诗人的样板,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口水诗、白话诗、打油诗、顺口溜,要写出意境,模仿实在是一条捷径。模仿是暂时的炼内功的阶段,一味地模仿,没有推陈出新,形不成自己的风格,也是失败。好兵不再多,再精,我想,好诗歌也不在长短,也在质量。
5、写诗如晤谈。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方面是交流,写诗、读诗如相对象,一个女人会一个男人也好,一个男人晤一个女人也罢。晤是一种交流的形式,重要的是感觉。诗也一样,有个诗词,一见倾心,再读不烦,三读如故,交流一次有一次的感受,见一面,就喜欢,有的看一眼,就忘不了了,有的只一瞥,就淡忘了。诗也好,人也好,越读越透彻,越读越上瘾,越读越渐入佳境,这是诗歌的极致,不妨把它当作一次精神旅游。至于旅途是否愉快,就全凭个人的感觉了。
6、大同小异、大异小同都是诗歌的不同风格。写诗如写字,没有一个人写的字是与别人完全相同的,诗也如此,即使手法一样,也有差别。人有品,诗有级。诗歌不似清朝官员凭顶戴就容易区别出职务大小来,而靠读。有的诗,如书法,好与歹,“一字而见高低”。众所周知,生活中处处诗意,但诗意的生活并不常见。诗歌如理想,生活中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生活并不常见。这并不能压制我们去追求生活中的诗意,好诗就是好生活的表露,轻松自然的,流畅潇洒的诗,即使没有太丰富的寓意,也是好诗。
7、诗是一件衣服。有两个极端,一是华丽的外表,一是耐用的质地,好诗歌应该是二者皆有的。片面性的追求了一个极端,诗歌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单纯追求一,有华而不实的毛病。单纯追求二,“败絮其外,金玉其中”,别人难以看到。好看,好用,是诗歌的基本。
8、诗歌能为橘,也能为枳。好看的诗歌,加上汁水甘甜,肉体厚实的诗歌,自然就受人欢迎。读者是判断诗歌能为橘,为枳的火眼金睛。我想,刘冲的诗橘,虽然并不是个个都甜美、丰润,我想,这诗园里结的果也是诱惑力无穷的。当然品者自有他的口味,成千上万读者把之当为橘的,你说它是苦涩异常的枳,有几人能相信呢?
9、诗能言志,诗能解忧。不要取笑大众的智慧,一个不抽烟的人也能品出烟的好歹。虽然不如嗜好烟草的人对烟情有独钟。《再别康桥》,那能将成千上万的国人痴迷地不得了。而却有不少的人不知道这诗的作者是徐志摩,精彩的现代诗歌总是少见,总不如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的出众。还有一句话:好诗是能疗伤的良药,而这伤口却是精神的伤口,记忆中的疼痛。
9、诗为人师。文不能篇篇是精品,诗也不能首首成国粹。从刘冲的诗歌中,不难看出丰富的寓意、透彻的感悟和绵延的韵味。《生活是一条长河》,的确,你说谁又能否认呢。“人生如一叶扁舟”,就更想象力无穷了。《青花瓷》,那说的是纯粹的古董吗,仿佛又层出不穷的寓意,女人、历史、唐诗宋词、楚词汉赋,一寻思间“有一种青翠/不可触摸/仿佛一经触摸/便能滴下水来”。这样与众不同的词汇,通畅的诗意,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你说,没有厚厚的功底,没有唐风宋骨,不经深思熟虑,这样的念头(诗思)是挤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这样风格的诗歌还有《蓝田玉》、《青州古道》等篇目,都令人叹服。虽然刘冲的诗歌有的还不成熟。但我想,一年的时间能奋斗到这个层次已经是不容易了。
总之,诗人应该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练家子。懂诗,读诗,写诗,用“文思泉涌”比喻刘冲应该恰如其分。作为一个诗人,刘冲是一个既能做一手可口美味,又能品尝和懂得享受的美食家。读者不乏只会品尝别人诗歌佳肴,而终生也写不出一首诗来的人,哪怕是一首顺口溜或打油诗。不会做菜,却能品出千般味道的人是阅读的主体。由此我想到前不久看过的一篇文章,那人的观点是:读书与看书,有天壤之别。倘若这观点站住脚的话,我想,诗人也是有才份的。那我们就努力成为一个读诗人,看诗就是走马观花式,如同日历,翻过去就忘记了。而读呢,却是读出一番味道,读出愉快的心情,读出一片透彻的天地。
人有情,诗有眼,诗有味,诗有魂,你说,刘冲的诗歌境界是否也如此呢。不妨仔仔细细读一遍这部《远行与独舞》,至于味道如何,读后再说。倘若一遍读不透,再读,三读,多读,这诗是橘,是枳,是小炒,还是家常饭,就自在心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