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建文的头像

高建文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9/20
分享

学习随笔

高建文

2023-9-19

孔子在卫国。天还没有全亮,一大早就起来了,颜回陪同在侧。这时候,听到有人哭的声音,而且很悲哀。

孔子便问:颜回,你知道这是为何而哭吗?

颜回回答说:学生以为,这哭声不仅仅是为死者,还有生离的悲痛。

孔子说:何以知道有生离的悲痛呢?

颜回答道:学生曾听闻,峘山有一只鸟,生了四只雏鸟,等到幼鸟羽毛丰满将要分散到四方,母鸟悲鸣地送自己的孩子,那哀声与此很相似,因为一去不复返啊!学生私下从这类似的声音中推测出来的。

孔子打发人去问那悲泣的人,结果,那个人果然说道: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卖了儿子去安葬父亲,与孩子作长久的诀别。

孔子感叹说:颜回,可谓是善于识别音声的了。

颜回闻哭声便知有死别之伤,也有生离之痛。初听此言,令我们也摸不着头脑,颜回何以从哭声中就能分辨出生离死别呢?因此,夫子问:何以知之?颜回才回答说:因为曾经听闻母鸟与幼鸟分离的悲鸣,由此推测出来。

从这里,我们不免感叹!颜回这善于分辨声音的能力,真是超乎想象。可颜回为什么能听出峘山之鸟的悲鸣?又何以借此推测到悲泣之人的心境呢?

于是,我们也很想知道,由音声真能分辨出人的心理吗?

礼记·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意思是说:声音的发出根源于人内心的活动;而人内心的活动则是外界环境刺激的结果;人心因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感应而活动,就通过发声表现出来。

由此可知,泣者内心伤痛,所以发于声。于是,哭声中就包含了他的感情------有死别也有生离。

《礼记·乐记》中又有记载:乐者,音之所由声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意思是说:乐是从音产生的,其本源在于人心对外界事物的感受。

所以,内心产生悲哀发出的声音急促而衰微;内心因快乐发出的声音宽舒而徐缓;内心因产生了喜悦发出的声音是高昂而爽朗的;内心产生愤怒发出的声音粗壮而猛烈;内心产生恭敬发出的声音正直而富有棱角;内心慈爱发出的声音温和而又轻柔。

这六种声音,不是人的天性,即不是人的内心原来就有。各不相同,是因为人心感应于不同的外界环境而产生了不同的活动。如此看来,颜回能善于分辨音声,并不是没有道理啊!有什么样的心情就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各种声音不同,源于不同的心情,能悉心听察的人,就能从中体会到内心世界。这是“静水照大千”,就是说:当水宁静平和的时候,就能映照出周边的景致。

颜回,心地清静,心思缜密,于是对周围的感知很敏锐,对外界的声音,他能静心的聆听,在聆听中又能听出其中的感情,单单一个悲泣,就能听出悲泣中的生离死别。

我们听来恐怕难以察觉,都是悲泣之声,而颜回却能加以分辨,这也正是他观察细致,善于用心的结果。这也让我们更加体会,颜回的智慧的确不同凡响。

回想我们平常的生活,听到鸟鸣也不会多注意,对周边的用心程度也不够,甚至对自己的言行也不能善加观察,有意无意还会说一些伤害打击别人的话,有的时候,将别人伤害的很深了,自己还全然不知,如此,真可以说是非常的糊涂了。

如果,我们肯静下心来,用心感受他人的心情,体会周边的需要,不但令我们与人相处更融洽,做事更顺畅,也能更清晰地洞察周围,由衷体会人生道理。借此,还可以端正自己的言行,提升品德,开启智慧,生活自然朝着幸福和谐的方向去置顶位。

颜回,不但智慧高深,德行出众,生活也是快乐自在,无忧无虑。

夫子赞叹说: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敢其乐。意思是说:别人以为忧苦,他却能安贫乐道,乐在其中。

我们如果也想有颜回那样的快乐,就要学习颜回的德行和智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