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若水的头像

若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1/18
分享

漫游贵州

初识贵州,满目幽绿,山繁水复。放眼望去,黝黑青亮的岩石上,生长着深浅不一,郁郁葱葱的绿色,映照着省会贵阳之名。太阳总是那么吝啬,孕育着潮湿的夏日空气。

饥肠辘辘搜寻美食,没有想象中美味的酸汤却被但家香酥鸭吸引了目光,工作的浮躁仿佛随香味飘去。鸭子卤了以后油炸至喷香酥牙,装在印着土味情话的袋子里,让人满脸笑意,遐想无限。也许对于云贵高原的人们,没有什么名动天下的菜肴,但最爱的,真的是一种麻辣香美的滋味,“一生方得一味,一世只爱一人。”这种麻辣不似川味,性质中和,不过不及。

起了大早,我听着《渡风》,在去荔波的路上,想象撑着一苇江湖,在拱形小山的之巅的烟云处,把千万里路写字成书。

整个贵州简言而说就是绿的,荔波的绿独独偷了几分翡翠的清亮,让人脱口而出“清泉石上流”之句。曾误以为水不干净,更惊诧于蓝绿色的水色,石上林间的瀑布群,细长嫩白的游鱼。一时间抬头看见云雾因温暖的气温升腾的奇景,想象天边云上有腾云驾雾的神仙。被流水的泠泠声拉回向下的石上森林,人在石上走,步履蹒跚,生怕踩到脚下的清冽白花。泉在足下流,透凉肆意,带着现今岁月少有的惬意。总算踩石穿林而过,看到大路又是另一番图景。我仿佛被绿色淹没了,满目都是绿,吞没了山河天地。路途的蜿蜒流转把深深浅浅,层层叠叠的绿色变成对大自然永恒的思念,不论你睁开多少次眼睛,都是那样坚定的绿色,把正在消失的绿色环保现状抛诸脑后。忽然抬头惊叹,一道飞瀑横跨大路,飞进大路边的河流,毫不犹豫,不染尘埃。清澈若白色玉带,连接着两岸的绿色长廊。荔波最著名的是小七孔,走到这里水突然间乖乖变安静了,好像为了保护古桥一般,水流静默着流去,不远打扰这千年的守候。桥孔为七,均匀分开,桥上石缝间悠悠的绿草青苔,茵茵绒绒,呼应着两岸的绿意,浑然一体。只是觉得连乘一叶扁舟,执一根长蒿走近都会显得突兀,于是我只能坐在远处遥想着那些不为人知又古朴美丽的故事,娴静安然美好,入神不出。

离开荔波直往西江,从自然走进人文,我满心满念都是古老朴质的吊脚楼,却惊讶于商业扩张的速度,无奈看着余秋雨先生笔下:“让美丽回答一切”的挥毫。只能望着灯红酒绿的万家灯火,苦笑着这也许只是一家吧!抬头哭寻往日时光,只有一河流水记得吧!心中的山水岂能是想看就能看到的?只是希望这里不是空留的牵挂。我自己在山野田间长大,离别西江,对走进乌利苗寨并没有太多的惊奇,只是在苗家木质的吊脚楼的房檐头搜寻苗蛊的踪迹。前面的阿姐银饰贴合着绣衣沙嚓作响,我早就陷入那些古老的毒蛊传说,医疗妙法,忠贞爱情的故事漫想里。我挥挥手示意阿哥阿姐我对昂贵的银饰没有兴趣,悻悻离开。经济的繁荣永远只是假象,总有一天会因为没有过多价值而消亡,只有文化的传承和繁荣才能源远流长。我知道这样的现象到处都有,但免不了心中一阵落寞。

路上修路,摇摇晃晃来到镇远,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自然有一番别样的风度。徽州园林式的建筑,不得不俯首佩服徽商的眼光和远见。正好镇远烟雨成线,仿若走进了烟雨蒙蒙的江南。垂柳依依,雨打芭蕉,青石桥板,如诗如画。唯一与江南不同,风雨交织的江水上,端午节的龙舟比赛正如火如荼的准备着。一时间,静谧和热烈交织在一起,好像看到了古时的诗意与战火,渲染着这方寸之地的天下乾坤。回眸造访青龙洞,镶在石壁山腰上的书院文化。王阳明留有一块石碑,字迹不清,远不可考。我想到他曾有诗言:“分席夜堂坐,绛蜡清樽浮。鸣琴复散帙,壶矢交觥筹。”这样的快意不论什么时候都让人向往。我只能仰望古人,惊叹文化,若是我们能这样幕天席地地学习,听风沐雨,共享雅意,那学习就不会成为人生三苦了。青龙洞只是幌子,并不是有多大的山洞,而是亭舍两分,各立崖腰,错落有致。佛道文化并存,似乎总在诉说着建设者和拥有者的情怀,更体现着镇远的文化,昭示着文化融合的丰功伟绩。仙山佛水,至今惠及后人。现在还有中学飞立山顶,据说规模不小,成绩斐然,但我只能高望着刻有“飞岩”的石壁,带着满心敬意,走出这洞天。

镇远的夜景名声在外,灯火似点点繁星,连成两岸的星辉图景,中间穿过一道绿水,站在新大桥上放眼望去,繁华又不失气质,自有一种独立不染的态度。两岸豆腐烤鱼数不胜数,似乎整个贵州鱼都是招牌,而我却在逃避这样的招牌。就像贵州的酸汤闻名中外,酸而不涩,清香淡然,酸辣相伴,风味独特。但我不知为何却惧怕吃鱼,惧怕酸汤,腥味仿佛镌刻在心里,汤汁不浓,难以接受。这种怕招牌菜并非诟病菜的味道,因为我怕我吃不到心里的味道,心想何不如就留在心里去回味。这时两旁的酒吧歌声此起彼伏,吸引了我的思绪和目光。这些歌声就像菜肴一样,质量不一,好在有一种生活的味道,随意安在,我只好点一杯蓝山,百无聊赖的搅拌着。置身这其中,在诗意、佛道和凡俗的夹杂之间,用咖啡的味道提醒自己,思考自己。只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次日拜别镇远,我就是去访名山,山曰梵净。贵州的绿依然,乘坐的小巴车九拐八绕,把我们送到梵净山下,乘坐索道仰山而上,旁边的外省朋友紧张得哆哆嗦嗦,我莞尔一笑,甚为习惯,安慰她不必紧张。也许是漫漫的旅途,让我忘却了自己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上班一族。放眼绿意茫茫,烟云浩渺,值得欣喜的是贵阳终于向我示意友好,终于让太阳挥洒少有的光芒,尽管还是有些吝啬,但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果真是神佛仙山,木质的阶梯二千有余,一件外衣穿则热,脱则冷,可心中虔诚地梵香而上,难意全无。我不喜欢拍照,因为拍照留念的游客太多了,而留在心里的人太少了。飞来的千层岩直直耸立,庙宇安筑在千层大岩上,超然物外,连爬上去都颇让人为难。我只能双手合十,默默祈求上苍,仙缘道法,神明天地,虚化这红尘万象,静心修心,让一切随风而去,不乱心智,不忘初心。所有的喧嚣和过往都与我无关,我只是天地人间中渺小的一员,值此而已。我知道所有的执念就像枷锁一样,不论好与不好,就是放在心里,抬在头上,永远挥之不去。我只是借着这人杰地灵之地如释重负,一步踏出所有好的不好的情绪,把一切都赋予群山绿海之中,带到烟云升腾之上,以至于何时下山,何时在佛前许下愿望都不记得了。问道梵净山,我的旅行意义得到了实现,本来那么干净简单的人生思考之路,奈何被我重重加码,何其可笑?自己才是罪魁祸首,思而不行,怨不了,哭嫌贵。

人生豁然开朗了,贵阳阳光明媚,毫不吝啬,就像回到了大理一样。最后我探访了黄果树瀑布,那白瀑壮美豪迈,日夜奔流,不愧为贵州的一面旗帜。我丝毫不疲累,爬上蹿下游览景色,水雾潮湿,别有一番滋味。我知道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语,知她日夜奔流,又随她日夜奔流,竭尽全力。我要学习她,竭尽全力,向前奔流,九死不悔,问心无悔。

贵州之美,在于绿意,在于山川,在于民族,在于文化。能看见你原来模样,也能顿悟你失去的自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