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蒙荣荣的头像

蒙荣荣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10/13
分享

一部明智与灵秀的英雄史诗

 

前几月有幸收到布依族诗人黔顺峰近新大著《中国脊梁》,这是一部倾注了诗人相当多的精力和不少才华的巨著,一部讴歌中华民族近百年来英雄人物的史诗。

这部英雄史诗与传统的英雄史诗不同,传统的史诗是对某个人某些事件的歌颂,而黔顺峰的《中国脊梁》,却是集体的、对众多英雄人物的事迹歌颂整体呈现。

黔顺峰是有心人,他所歌颂的英雄人物和事件,都是经过历史沉淀了的。历史大浪淘沙。如果历史长河中的英雄皓若繁星,诗人黔顺峰笔下歌颂的这些英雄,自然是繁星中最耀眼的那部分星辰的代表。

我在网上查了查,诗人笔下的人物和事件,取材于2009年9月10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正式揭晓中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从时间上推算,黔顺峰构思和创作《中国脊梁》,应该有长达10年之久。如果我的推算是对的,那《中国脊梁》,就算得上是“十年磨一剑”了。难怪当我手捧《中国脊梁》的时候,总是感受到沉甸甸的。

我个人认为,这沉甸甸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历史的厚重与沉重,英雄人物的负重。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历史,既是屈辱史、又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赶走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建设新的美好家园的历史。在这一段历史中,涌献出众多的民族英雄,黔顺峰讴歌的这100位英雄人物,正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人物的歌颂。

列宁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这句话照我的理解是,只有牢记,才是对历史最大的忠诚。不过这对于诗人黔顺峰来说,光是牢记和忠诚永远不够,他得拿起他那布依族诗人特有歌唱的天分和生花的妙笔,为他所钟爱的历史、在历史中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立传,抒写出他背后的民族,从心底发出的,对英雄人物及事件的崇敬与热爱。

黔顺峰对这100位最具代表性英雄人物的讴歌,自然就是对近代100年厚重与沉重的铭记和爱的表达。

二是作品情节的凝重与情感的丰富。史诗总有叙事的成分,特别是英雄史诗。至于其中成分的多少,得由着诗人对作品构思时事先给出的配方。至于配方中的“叙事”要“叙”什么样的事“事”,就得看作者的作品最终要表达的,和作者想要抵达的高度。

在这个维度上,黔顺峰非常注重情节的取舍。他在对每一位英雄人物歌颂的时候,着意去捕捉英雄一生最闪光点。比如他在开篇写到“八女投江”时,就着力于“人生太短”这一纠结,在这纠结中,通过诗歌这一方式,完成对八位英雄女性的诗意塑造。

黔顺峰通过诗歌这一方式对英雄人物塑造的同时,还不忘了对和平的歌颂。他歌颂和平,自然是在告诉人们和平的来这不易,唤醒人们更加珍爱和平,更加热爱今天的美好生活。黔顺峰几乎在每一首诗中,都对和平珍爱有嘉。我想他一方面是觉得,以这样的方式告慰英烈,是他作为一位诗人应该做的;另一方面可能是觉得,也只有这种方式,才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

《中国脊梁》自然想抵达的是英雄的精神高度,以至于在叙事中,总是捕捉英雄最凝重的情感。

三是诗歌语言选择上的恰当。使用语言是一门艺术,什么样的文章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更是超高的艺术。就诗歌创作来说,语言种类和繁多,至少是“十八般武艺”不够的。有人使枪,有人弄棒,还有人打炮,这些都是在“十八般武艺”范畴以内。

就英雄史诗的创作来说,最好的语言我认为是说“人话”。所谓“人话”,就是人民听得懂的,记得住的,颂得出的,传得开的话语。一句话,就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史诗也只有具备了“人话”的基础,才具有史诗的价值。

黔顺峰在《中国脊梁》中选用的诗歌语言,正是属于“人民听得懂的,记得住的,颂得出的,传得开的”。比如说《爆炸大王》这首诗,诗人是写给英雄于化虎的。于化虎是民兵英雄,1941年在家乡参加民兵组织,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海阳县村民兵分队长、队长,海阳县子弟兵团"化虎营"营长兼行村区武装部副部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制造石雷、子母雷等地雷,创造绊雷、梅花雷等布雷方法,培训了一千多名爆契手,先后炸死敌人一百七十一名,并创一雷杀伤七个敌人的纪录。

《爆炸大王》这样开头:

轰的一声

踏雷爆炸了

又轰的一声

绊雷爆炸了

……

这样的开头,语言是平实的;这样的开头,普通读者是很能接受的;这样的开头,一开始就把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到嗓子眼。

并不是平实的语言没有诗意,至少在史诗创作,诗人最要做的功课是,如何把平实的语言运用好。这好,就是恰当。

类似这样富有感染力的开头,几乎俯拾皆是。

比如说诗人献给刘老庄连的八十二名烈士的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一片树叶的绿

只有一丁点

一棵树叶的绿

只有一小点

一片森林树叶的绿

就是一大片的绿

……

当然,黔顺峰这100首诗,不只是有一个恰当的开头,整个行文都很风趣。特别是在文中众多排比和递进句的有效运用,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四是把握好了一个最富诗意的时间节点。黔顺峰通过诗歌的方式创作长篇英雄史诗《中国脊梁》,自然不光是为了牢记历史讴歌英雄,而是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上,从100年的历史长河中,选取了100名为中华民族做出历史贡献人物和事件,通过对人物和事件倾情歌颂,传承中华民族的英雄气节,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来。也只有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这样的作品才最富有感染力,才能让最优秀的英雄事迹和歌颂深入人心。

《中国脊梁》无疑是一部气势磅礡的革命现代英雄史诗,这无疑是诗人文学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诗人献给党、献给英雄、献给人民最好的颂歌。是一部融入100历史和诗人最丰沛才华的著作。

弗朗西斯•培根在《论学问》中讲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黔顺峰的《中国脊梁》,“史”和“诗”兼具。

似乎可以这样说:读诗人黔顺峰的《中国脊梁》,不仅能传承英雄人物的高尚情操与家国情怀,还能达到“读史”和“读诗”的的双重收获。“明智”与“灵透”,是布依族诗人黔顺峰送给读者最好的福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