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温圣巍的头像

温圣巍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19
分享

神奇的白鹤岭

文/温圣魏

白鹤岭位于江西赣州市南康区隆木乡的邹家地,邹家地距离南康城区70公里,地处南康最北端,与遂川县交界,这里群山连绵,峻岭雄奇,白鹤岭属罗霄山脉中段的万洋山脉。从隆木乡政府到邹家地整整有7.5公里路程。从圩镇往北望去,就是南康最高峰——1042米的白鹤岭,白鹤岭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崇山峻岭连绵,四面御雨抵风,守护着邹家地这块神奇的土地。据说登上白鹤岭可以远眺茫茫五百里井冈山。

“茶油石拐斗方蛇,清泉狞石毛栗子”,著名作家龚文瑞在《南康笔记》里面这样形容邹家地;

“七上八下十八弯,弯弯汗水一箩担”,当地老表这样形容山路崎岖的白鹤岭。

这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四面被高山峻岭层叠裹掖着的村落;这是一座粗旷野性、充满原始风景的奇山秀峰。因为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素有南康的“西藏”之称;因为风景秀美,原始神密,被当地人称作南康的“阿里山”。

初听白鹤岭这个名字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感到好奇,白鹤岭真的有白鹤吗?有的,但不是年年都能看到,据当地老表说,有的年份,11月中旬以后,偶而有白鹤南迁来这里越冬,幸运的话,可以在去白鹤岭的路上,在山脚下的层层稻田里,看到一大片白鹤翩跹起舞。此时的邹家地,白鹤、稻田、老牛、晨曦、暮霭、袅烟,勾勒出一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这里的世外桃源风景,最美、最纯、最自然......

白鹤岭,一岭接一岭,一弯接一弯,盘山行驶,如坐过山车,实为惊险。我们从山脚下的福田村出发进山,沿途大部分路段都是水泥路,路窄弯急,车子缓慢前行,过了半山腰,但见路两旁油茶树片片成林、茶花点点。油茶树是隆木乡大山深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特色产业。全乡油茶树种植2.8万亩,年产茶油84吨,直接经济收入达1260万元。近年来,油茶树成了带动隆木山区一方百姓致富的“小茶树,大产业”,特别是助推农村山区脱贫的生态产业,全乡1000多户贫困户,其中有800多户贫困户靠发展油茶树产业脱贫,贫困户家庭年增收可达2200元。

再往走,山坡上,梯田层叠、金黄涌动。举目望远处,峰峦起伏、秋色迷离,幽谷深处,哗哗流过的溪水,听来清脆悦耳、沁人肺腑……过了半山腰,白鹤岭的面纱也就一点点撩开,在旷广的视野下,远处蒙蒙雾霭中,群山万壑,起伏连绵,风光旖旎。我们屏气凝神,俯视广袤大地,仰视清朗蓝天,似乎怕亵渎了大山的神圣,肃然起敬之感油然而生。

经过近半小时的崎岖山路,我们驱车登上了海拔约700米的东风坳。前面不再有水泥路,我们只好停车驻足,大家便在路旁的“白鹤岭家庭农庄”休息。再往上走400多米,就是白鹤岭主峰了;如果往下走,前面有一段用碎石铺成的羊肠古驿道,看样子应该有些来历,我好奇地询问路过拣油茶籽的村民。原来,沿着这条古驿道的方向一直走入山谷,便是南康“阿里山”的邹家地。邹家地以前出过大户人家,至今还保存着一座约200多年、有显赫历史背景的袁氏宗祠。由此可见,邹家地曾一度辉煌,但村里如今一户邹姓人家也没了。现在袁、刘、谢、黄四姓人家近百户约300人口安居于此。邹家地竟然没一户邹姓人家,实在不好理解。查阅客家人历史上五大迁徒史料,历史有过这样的记载:客家先民迁徒过程中,一般选择山区作为落脚地,正所谓“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他们以家族为单位傍山耕作,靠山吃山,安居家业。迁徙扎营时,曾出现过強势家族姓氏驱逐或排挤弱势、衰败家族姓氏的现象。至于为什么后来没有了邹家姓氏?是否属于上述情形?至今无法査证。

从东风坳向白鹤岭主峰攀登,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且时而要在长得比人还高的灌木丛中穿行,我们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蹒跚前行。眼下正是野果成熟的季节,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忍不住想摘来尝尝,谁知正在修山路的好心人告诫我们说,“山上的东西可不能随便吃啊!生怕中毒”。无奈之下,我只好用手机把那些诱人的家伙拍了下来。

山上风很大,大片大片油茶树,花丛竞放,摇曳多姿,树下点缀着一簇簇野黄菊,从山上往下看,视野一览无遗,白鹤岭岗岭逶迤、轮廓分明,隆壑纵横,错落有致。突然发现,整个白鹤岭以灌木为主,很少有高大乔木,丝毫没有大山深处层林叠翠的感觉。问修路的人才得知,白鹤岭以砾岩为主,不适合乔木生长,而且山上有牧场,一年四季牛养群群,特别是春天,几百只牛羊放生山岗,嫰草绿叶的生长速度远赶不过牛羊的嘴巴,要想幼树长成参天大树,何其难矣!

穿过一片灌木丛,前面出现一个大约6000平方米的高原牧场,牧场草甸茂密,十几头耕牛和近百只山羊正悠然自得地觅食当中。突然,不知从哪儿隐约飘来一缕缕委婉动听旳歌声:

“那是你秋天依恋的风,那是你漫山醉人的红,那是你含情脉脉的心,酸酸甜甜招人疼,......又见山里红,久别的山里红......”,

白云远处有人家,大山深处有歌声,这无疑给峻秀的白鹤岭带来了灵气。循着飘来的悦耳歌声,只见草甸尽处,一位充满激情的中年男子正声情并茂、手舞足蹈地唱着广场舞歌手祁隆的经典名歌《又见山里红》。这位中年人一瘸一拐,边走边唱走上前来,得知,原来此人正是牧场的主人,人称“牧羊人”的袁长美,50来岁,开朗活泼,一位白手起家靠养山羚羊脱贫两年的贫困残疾人。儿时的袁长美曾患过小儿麻痹症,至今落下腿疾。长大后,他并没有因为行走不便向生活低头,而是只身前往福建泉州等地打拼,在历经各种人生挫折磨难后,他回到老家邹家地,承包了整个白鹤岭,在山上开了一家“白鹤岭家庭农庄”餐馆,和妻子一起过着远离城市喧嚣的田园生活,平日里,袁长美夫妻种菜养羊,目前养了60只母羊,80只羚羊,还买了车,生活过得美滋滋的。聊天中,谈起今后的打算,他指着正在修建通往白鹤岭山顶的水泥路,兴奋地说:“现在地方政府很关心脱贫户,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正在启动实施“助推乡村振兴计划”,打造一村一品白鹤岭乡村旅游景点,力争两年内,把白鹤岭建成集餐饮、停车、民宿、油茶树林场、高山牛羊牧场等一体化的休闲生态农庄。此时的白鹤岭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四周群峰拱翠,白云蓝天下,勾勒出一幅牛羊、游人和谐共处、相得益彰的大自然美丽生态风景画。

最让人意外的是,我们在“高原牧场”猎“摄”之际,遇到一个采茶树籽的山民,经他指引看见了一块被称作“仙人石”的巨石。那块巨石位于白鹤岭的西北面,它与另一块巨石相连,约10米高,呈黝黑色,质地被风化成一层一层。无论从正面还是背面看去,都极像一个哀怨的女子独处一隅,正静静地守望着什么或倾诉着什么。她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大家看后,纷纷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想,“仙人石”背后肯定有什么动听的传说故事吧?可是当我们问及修路的村民时,他却说不出来,这不禁让人感到有点遗憾。我们爬上仙人石,面朝大山,虔诚地顶礼膜拜,“咔嚓”声中,在蓝天白云下,留下了一个个倩影......

我们轻松地翻过几个“山包”后,便爬上了白鹤岭最高峰,南康“第一高峰”的白鹤岭就温柔地匍匐在我们脚下!只见前方山色迷蒙,一道道山脉蜿蜒连绵、横亘百里,那莽莽群山之中就矗立着革命圣地井冈山!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天地之博大,生命之渺小……

返回山脚下,我们来到一个神奇得让你不得不去的地方,那就是邹家地小学;走进了一位让你不得不敬佩的人,那就是情系大山奉献教育事业40年的刘光炎老师,因为这里仅有一所只有位8名学生和唯一一位老师的学校。刘光炎老师,今年58岁,中等个儿,清瘦的脸庞带着一副550度深的近视眼镜,孤独清苦地坚守在大山深处,从18岁开始在这里教书,无怨无悔,甘守教育40年。这里有一群追梦的山里娃,这里有一名筑梦的“孩子王”,这里有一所圆梦的“微”小学。一个老师、一所学校,几间低矮的瓦房,几张破旧的课桌,一张老式讲台......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青春、汗水和才华都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默默地践行着自已的教育梦;他家就住在白鹤岭半山腰上,学校却在山脚下,每天风雨无阻,跋山涉水1.5公里,每日4个来回,行程6路公里,一星期50公里,一个月120公里,一年1200公里,40年,刘光炎老师在崎岖山路上走过了4万公里,相长于绕地球走了一圈;他对教学大胆创新,摸索出了一条复式教学的新路子,复式教学论文多次获市级一、二等奖,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乡前列,先后被评为“南康区最美教师”、“江西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更令刘老师深感欣慰的是,40年里,从大山深处先后走出12位大学生。

夕阳西下,彩云飞舞,山下宁静的邹家地,炊烟袅袅。我们注视着庄严而又神奇的白鹤岭,依恋难舍,不虚此行,收获满满,渐行渐远......

再见了!神奇的白鹤岭,那神奇的山,神奇的事,神奇的人.....神奇得让人敬仰。

2020年11月18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