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温圣巍的头像

温圣巍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6/14
分享

别样的乡愁

                                                                温  圣  巍



 

 

稿背村是我的工作单位以“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为主的“三送”工作驻点村这里四边群山逶迤,树木葱茏,极目眺望,朗朗晴天,碧空万尽。横穿村头的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呼啸而过,打破了万籁俱静的山村。

走进稿背村,昔日黑瓦房和茅草棚都已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大部分是依山错落的一栋栋崭新别致的小洋房,酷似城里人的小别墅,红色的玻璃瓦和洁白的外墙瓷砖在蓝天下熠熠生辉。站在村委会,旷远的垄田中间小溪蜿蜒穿行,小溪旁Y字型的新建通组公路在强烈的阳光下闪亮灼眼。新建通组公路是今年我局“三送”帮扶的“连心路”。看着新建通组公路,作为“三送”工作队员甚感欣慰,尽管我们“三送”工作没有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但筑路修桥也算是为老百姓做了一件解决“出行难”的实事好事。

来到村里,“三送”队员挨家挨户张贴“三送”联民卡。顾名思义,“联民卡”就是“联心卡”,是便于村民联系“三送”干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的一张名片。走家串户,细细打量这个村庄,发现她很像一位妖艳的女子,徒具一副空虚的骨架,她很安静,地上很少有鸡鸣狗叫,天空很难看到欢快的鸟群,听不到孩子的追逐嬉闹的声音,看不到大人们忙碌的身影。许多独门大院院内房屋装饰得很好,但大部分大门都上了铁锁,不少铁锁已锈迹斑斑。用水泥铺成的庭院长满了萋萋野草,偶尔可以看见一两只鸟雀在院内中的杂草丛里打斗嬉闹,有时还会碰见几只小老鼠在院内穿梭来往。房子是崭新的,空空的,安静得很,空气却异常凝重。偶尔也能看到些村民,大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在院内独自静坐,享受冬日里那抹可爱的阳光。见我们来了,老人很是热情,搬凳泡茶,问话聊天,但总觉得他们脸上少了些舒心的笑容,当我们告别时,老人总要我们多坐会儿,似乎在这个寂静的山村,聊天也变成了一种奢望。

大约十一点钟左右,刚救完山火的村干部回来了,我和村干部邓世锋又来到张思英家里走访,正好她家正在盖新房,三五个40多岁的村民正在砌墙,不时传来欢笑声,给整个山村添了不少色彩。主人张思英大约50来岁,见我们来贴“联民卡”,招呼我们就坐,谈起做房子,她说:“现在党的政策很好,土坯房改造,每户补贴1.5万元,做一栋三层楼的红砖房大约需要三十来万,仅人工钱就得十来万,占建房总费用的三分之一多。这些年村里绝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挣钱,家里只剩下些老人孩子,遇上什么大事还真的不好办!现在年底了,村里多了一些人,要是平时,很难见到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人。”我说:“你一个女人,在家料理工地,行不?”她赶紧接茬道:“在农村什么都得干,有什么不行的。年底了,我得盖好新房,明年一上春,我又要出门打工了。”我用怀疑的目光问道:“你一个50多岁的女人出门打工?!”她说:“你可不要小看,我在南康的家俱厂做一些杂活,一年下来也挣得四五万元钱呢!”……

下午,我和邓世锋又来到村敬老院,村敬老院是2013年我局和村里共建的一所敬老院,解决了村里十来户五保户老有所居的问题。走进敬老院,整个院子也是空空的,只见二位八十多岁一男一女的老人坐在一起,问起敬老院的生活时,老人说道:“感谢社保局和村里建起了敬老院,住得舒适,但就是缺少一些娱乐活动,每天聊天、晒太阳就是我们唯一的乐趣,万一哪位老人出了点什么问题,大家都这么老了,还真不知道请谁帮忙呢。”

夕阳时分,我们离开了稿背村,回望寂静的山村,一种别样的乡愁涌上心头,眼下大部分地方的“三送”工作都是做些帮村民筑路修桥,建敬老院之类的实事,送去了许多硬件实施,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但望着这些空空的房子,空巢的老人,谁为山村送“灵气”,谁为老人送“心慰”确实还是一件难办的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