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府
漫步南京总统府,就是重温历史的沧桑和凝重。
清季,此地见证了两江总督的辉煌。让我们看看这些人物:林则徐、裕谦、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荃、彭玉麟、沈葆桢……他们显然都是人杰,没有了这些人,晚清政府至少会早结束半个世纪。物以类聚,人材都是相关联的,正是有了曾国藩,才有了李鸿章等晚清中兴诸公。而曾国藩的成功,固然有时势的因素,慈禧太后的信任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不管历史怎么评价慈禧,她的知人善任还是为清王朝续命了半个多世纪,这至少说明她还是个称职的政治家。不管这些中兴诸公的立场如何,他们的个人素质、为国为民孜孜努力的情怀,还是值得后来人敬仰。
洪秀全,一个书生,在此称天王,震动天下。洪天王和李闯都是草莽英雄,不成大器。他们在逆境中可以奋发图强,百折不回,但在快成功时,他们贪图享乐,率先扰民,从而上行下效,失尽民心,从而走向失败。这是农民起义军的通病,小农意识注定他们革命的目的不是解民倒悬,而是铤而走险,进而改朝换代,自己能凌驾于万民之上。所以,真正农民能够起义成功的,古往今来可能也只有朱元璋,他也真正把百姓是放在心上的,整治贪腐扰民毫不手软。
曾国藩和洪秀全的较量,胜在策略上。曾国藩敏锐的感到洪秀全的太平军鼓动了农民,他便立即以“毁种灭教”抓住了士人和豪强。所以,太平军受到了各地团练军的围攻。当然,太平军后来的失败,也是因为那个不伦不类的拜上帝教,并不能真正和中国文化相融合。这正验证了得人心者得天下,而人心首在士子之心的事实。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重重一笔。孙中山先生的满腔热血,多少志士仁人的前仆后继,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他的五权立宪,使民主中国成为了事实。但是,不管他如何努力,中国的封建压抑,使得民主在当时的中国只是一个空想。乱世需要集中,做惯了奴隶的中国人需要主人,所以,他的政治建构只是空中楼阁。很快,巨星陨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短暂的乱世后,蒋中正统一了中国。但是,在他的政治蓝图还未画出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内忧外患迫使他不得不实行独裁统治。
乱世需要独裁,治世需要民主。有不少史学家猜测日本轰炸珍珠港是罗斯福放任的结果,原因就是罗斯福想参与二战而国会不允许,他只得采取这种极端的损害国家利益的方式达到参战的目的。这正是民主的代价。所以,在当时的中国,没有民主是时势的必然,并非蒋之过。他的功我们不能忘记:正是他领导了中国抗日战争,从而打败了入侵者。当然,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独裁统治,习惯了无上权力的任性,那是他的弊病了。正是他的个人专制体制下衍生的腐败横行,使他失尽民心,败走台湾,也算天道昭彰,报应不爽。
总统府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不久,就迎来了日寇的到来。在民族大义面前,各种政治势力进行了空前的联合和分化,汪精卫从政治精英变成了民族罪人,包括中共一大代表陈公博、周佛海。而反共的林森,正是大义凛然的痛斥汪精卫,赢得了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尊敬。
风云变幻。日本战败,中国的命运在国共的炮火中呻吟。总统府也达到了它辉煌的顶峰。当然,我相信,如果是国民党获胜,总统府绝对是今日的中南海。但是,共产党没有定都南京。所幸,共产党人高瞻远瞩,没有让这座见证了百年中国近代史的建筑付之一炬,而是进行了保护。
简简单单的几进房屋,简简单单的办公设备,就在这里,决定中国命运的决策不停的作出,影响中国前途的会议、会面不停的上演。而我们如今各级政府豪华的办公楼呢?上演的只是一幕幕争权夺利的闹剧!悲哉!
长江路
一条长江路,半部民国史。我以为不确,因为简简单单一个总统府,就是一部近代史。当然,走在长江路上,完全可以体会时代的风云变幻,是事实。
江宁织造府。在苏州看过江南织造遗址,几乎没有任何遗存。江宁织造府,应该也是后来设计翻修的。江宁织造,在当时是个肥缺,但仅此而已。江宁织造府之所以能够重修,其实主要原因不在织造府引人关注,而是因为曹雪芹,因为他的光耀千秋的《红楼梦》。而江宁织造府,最重要的展示也变成了展示《红楼梦》的相关艺术知识。
《红楼梦》是曹雪芹穷其一生心血的巨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人、一本书,合二为一,光耀千秋。想到了我们的学术评价体系,每年要发表多少论文,出多少成果等等,想必曹先生如果在当代大学,肯定是评不上职称的,因为成果太少了。一笑。
在织造府红楼展馆慢步走过,脑中那些熟悉的场景一一显现——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林黛玉进贾府,黛玉葬花等等,不再赘述。织造府最吸引人的是一个环形影幕,播放的是太虚幻境宝玉仙梦。坐在影幕下,如同置身于太虚幻境中,随着警幻仙子指引,来到了真假难辨的仙界,特别是最后红楼序曲响起,真正为这些美好女子的凄惨命运感到悲凉。
走到织造府一楼,真正织造的展馆就是据说是根据林徽因收藏图设计的一个织造府复原模型,还有一些织造府的介绍。走出展馆,是一个花园,应该是曹家花园,当时康熙皇帝南巡,驻跸曹家的行宫。因为皇帝爱看戏,花园南边还特地造了个戏院。江宁织造府似乎和曹府合二为一了,我相信,这绝非是因为曹氏有四人任职织造,而是因为曹雪芹的深远影响。
从江宁织造府沿长江路往东,不远就是南京图书馆。图书馆气势恢宏,但不知藏书量如何。再往东,过了总统府,就是六朝博物馆。
南京市六朝古都,但遗憾的是,六朝的遗迹并不多。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六朝遗物渐次出现,便建立了这个博物馆。博物馆负一楼是城垣,展示了六朝时期的南京城及相关砖瓦、水利等相关建筑设施。二层是文物,其中很多文物的精美程度,还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尤其是曲觞流水的休息区,听着六朝雅乐,看着兰亭书法,六朝的气韵文脉似乎从身边缓缓流过,恍惚间可以看到狂歌纵饮的六朝雅士们集聚身边。三层是人物展,几乎都是宣传,虽然实物不多,但看看也足以增广见闻。六朝这个历史上不太引人关注的时期,其实也是名人辈出,文化极度繁荣的时期,很多后来的艺术都可以从六朝时期找到相应的传承。
再往东,就到了梅园新村了。梅园新村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当年国共谈判,共产党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就居住于此,当年以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正是利用梅园这个舞台,广泛和社会各界及媒体接触,展示了共产党人非凡的魅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拥护,为最后打败国民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走进梅园新村展馆,首先是周恩来的塑像,然后是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工作人员的浮雕。浮雕呈S型,据说象征着革命道路的艰难。浮雕旁是一个新村模型,导游介绍,恩来居住的是31号,周围都是国民党人的监视,说明国民党的居心叵测。哑然失笑。当时梅园新村紧靠着总统府,当然是国民党各核心部门所在,恩来居于此,肯定被国民党人环俟,这能说明居心叵测吗?也许,当时国民党有的部门,虽然在恩来周围,可能对共产党的举动毫不关心。当然,特工的监视肯定无孔不入,共产党谈判代表团,正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这是事实。
走到了31号,看到了恩来和颖超的居所,非常简单。而董老和其他人的住所,就更为简单了,就是一个小卧室,旁边一间小办公室而已,而享有小办公室的可能就恩来和董老。当时的共产党代表团,承担的是何等艰巨的任务!想想现在我党的一些考察团们,考察的不知是何种可有可无的任务,居住的星级酒店,吃的是山珍海味,不知看到梅园31号,会不会感到汗颜?
梅园17号,中共代表团主要办公场所。就是一幢普通的二层居民楼,正是在这里,恩来们宣示我们的主张,广交各界朋友,让国民党中央所在地的各界人士知道了,共产党绝非洪水猛兽,而是值得信赖的人。在小楼中,闭上眼睛,似乎可以感觉到,繁忙的代表团工作人员,在这狭小的通道里走来走去,电话铃声、电报声此起彼伏,不时传出恩来轻轻的指示工作的声音。共产党人,正是在困难中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天下,梅园的谈判也正是如此。
古秦淮
在秦淮河边,首先看到了桃叶渡。
桃叶渡边,应该都是后建的仿古建筑,无甚可观。不过,喜欢桃叶渡这个地名,不自禁的会想到柳叶传书和那位将真情用手帕付诸流水的宫女。桃叶渡应该是有故事的,我没有深究,然而看到河边的王昌龄在宴饮处的石像,震撼了。把酒问天,长袖飘飘,醉态酣然,傲世意气,这是王昌龄,更是李白,还是中国所有有傲气和傲骨的文人,是中国不睦于世但才华卓越的君子。他们秉承自己的真性情,在自己的理想天地中纵横驰骋,留给了后人无限的艳羡和慨叹。
走进古秦淮大街,牌楼上的古秦淮与两侧的休闲品牌专卖店实不相趁。
江南贡院。科举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无数寒门志士走上历史舞台,将个人与国家民族合二为一,为国家施展自己政治抱负和才能的唯一途径,所以,我始终认为,科举是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制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正是抱着这样的希冀,寒门志士们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以自己的努力改变着自己的人生地位。这些出自寒门的当权者,历经生活的艰辛,洞悉社会的最底层,自然会做出益国益民的举措。而且,科举制给普通百姓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晋升途径,从而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当今的公务员考试虽说是科举的传承,但公务员其实只是“吏”,是没有谁能一下考入社会上层的,所以,如今的寒门士子是没有通过考试当官的机会的,这点并不如古代的科举。
家住秦淮的吴敬梓屡次科举不第,著《儒林外史》,冷眼述说着士人的种种。这其中,范进中举的故事成了科举逼疯人的反面典型。其实,这是艺术的手法,我相信,不仅仅是科举,奥运冠军等其他足以改变人身份地位的转变,都会造就一个个范进的,这并不是科举的弊端。同样,儒林的丑恶更不是科举制度的丑恶。
漫步贡院,想想万余学子奋笔疾书,慷慨论政的场景,李世民会发出“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的喜悦,曾国藩等名臣想必也会以能为国选才为荣,为幸,为责。科举都是重臣主考,甚至皇上钦定,足见重要,如今的公务员考试,会有什么样的干部关注?
秦淮河畔,不仅才子荟萃,更有佳人成群。媚香楼就是李香君的故居。走进媚香楼,其实只是简单的充满诱惑的一个小楼,所有的一切都为了公子买春,绝没有多余的令人称道的地方,不管楼中的主人如何艳绝当时,也终将湮没无闻,顶多留下一段绯闻般的才子佳人故事。所以,当年秦淮艳姬成群,也最终只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如今已是芳踪渺渺无可寻。然而,一柄桃花扇让才子佳人的小情变成了家园故国的大情,几朵鲜血绘制的桃花让若有若无的爱情变成了民族大义的真情,所以,李香成了李香君,媚香楼成了数百年来志士仰慕之所,我相信,后人走进媚香楼,绝不是为了欣赏当年妓所的布局,绝不是为了嗅闻小楼中残余的脂粉香,而是感慨一个俗世中的享乐女子在国难当头的毅然决然的慷慨激昂,一个令人丧志的股掌玩物成了激奋人心的生活导师。李香能够如此,士子更应担当。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站在王谢故居门口的乌衣巷中,闭眼沉思,让历史不经意间流淌,体会着繁华过后终成空的哲学,会深刻的理解这首诗,更能深刻的理解人生的得失成败。
瞻园,天王府。导游说,瞻园是最符合风水学的园林,所以,只要住过瞻园的人,都升官了。也许吧,天王肯定也相信了这句话,所以也相信自己的事业会一帆风顺。但是,定都天京成了他事业的顶点,由于他的腐败堕落,风水也没法帮助他,只留下了后人的唏嘘不已。这只印证了一句话:求人不如求己。
十里秦淮,有才子,有佳人,有贵胄,甚至有天王,还有形形色色的秦淮人,演绎着一出出真实的故事。
夜游秦淮
说实话,夜游秦淮,就是源于对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的情结。
在夫子庙门口,一片灯的海洋,如织的游人,确实没有让人失望。“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何其美丽的诗句,而如今科学的进步,灯光的璀璨和熠熠生辉,早已超越了古人的想象。秦淮河两岸灯火通明,河里不时划过游船画舫,似乎是美丽和欢乐的海洋。
可是,我脑中的十里秦淮不是这样,不是灯光游船刻意造就的旅游胜地,而是自发的一片繁华。船很多,不是过来看灯的,而是匆匆忙忙为生计奔波的世人;人很多,不是过来旅游的,而是腰缠万贯销金享乐的纨绔;当然,在商贾林立,酒肆遍地之余,更吸引人的是秦淮艳姬,是空气中漂浮着的脂粉的香气,是琴瑟中展示出的佳人的才情,是多情公子头脑中念念不忘的美丽容颜。没有了多情公子和美艳佳人,没有了自发的繁华富庶,政府营造的秦淮夜景还是徒具其型不得其神。
沿着秦淮河,走进了老门东。明知道老门东都是后建的,还是希望来看看。老门东一条大路,左右如树枝般延伸出条条死胡同,而且胡同名均为“某营”,看来以前是军营。在此意外发现有傅善祥故居,那应该是太平天国的军营了。在一个小胡同里看到不少写南京的诗篇,饶有兴趣的看了看。其实,在中国,不仅仅是南京,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都会有美丽的诗文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中国,就是一个诗文的国度,大到社会动荡变迁,小到儿女一颦一笑,都可以成为美丽动人的诗篇。“金陵王气黯然收”,“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都是中国人的诗篇。而诗意的中国人,就在诗文中诗意地生存着,这才是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在老门东,看到一个叫“汉声”的小店,进门就是一个书架,书架中堆满了书,人从书架中低头穿过。还以为是书店,进去后才发现不然,陈列着不多的旧书,还有很多大幅画作,却没一个店员,不知道经营什么。回头看到书架上一排字,却让我对这个店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书架上说的是:“为了表达对书籍的敬意,请弯腰通过。”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视频、电子书的滥觞,让我们确实对传统的书籍丧失了敬畏心。中国古人其实是有敬惜字纸的传统的,一张白纸没什么,如果一个人在上面写了字,就如同一个躯壳有了灵魂,那是应该尊敬的。特别是书籍,蕴含了一个人的思想和情趣,更应该得到尊重。对书籍的尊敬,就是对作者的尊敬,更可以说是,对人类智力成果的尊敬,对知识的尊敬。我们必须在书籍面前低头,以虔诚的心看待书籍,看待知识,这样,人类才会进步。
夫子庙灯会
久仰夫子庙灯会大名,终于有幸在新年来到了夫子庙。当然,没敢在元宵节当天过来。
在古秦淮的入口,看到了一盏足有三四米高的巨型花灯,而璀璨夺目的光芒,一下子将游人的兴致提到了高潮。巨型花灯旁,十余米宽的道路上,密布着花灯的销售者。以前总听说秦淮河畔的花灯是一绝,是艺人们用手工编制的,其质量、款式都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所以很想买一个。也许,人同此心,整条道路摩肩接踵,都是各地赶来选购花灯的游客。看那商家的招牌,都是“张氏花灯”、“李氏花灯”等相当典雅古朴的招牌,让人看了立生敬重。还有夹杂其间兜售各种小玩意的小贩,为本来就很拥挤的街道更加添堵。唯一遗憾的是,想象中手工制成的花灯应该是各式各样的,可在所有招牌下的花灯几乎都是一模一样,让人真的质疑是否手工制造。当然,想想也释然了,就几十元的花灯,也基本上是不指望纯手工制造的。
买了灯的小孩,手中拿着花灯,趾高气昂地一路走到了夫子庙。夫子庙内,更是游人如炽,几乎每一盏大花灯边都是驻足留影的游客。在夫子庙观灯,感受的绝不仅仅是元宵节的热闹,更感受到了热闹背后的儒家文化和期盼。首先,那一盏盏巨型花灯,就是极富儒家意味和传统的,如魁星灯、才高八斗灯等等,有趣的是,很多家长并不是把这些看成单纯的花灯,要孩子在这些灯面前磕头礼拜,嘴里还念念有词。我相信,这些家长肯定是期盼孩子也能够沾些福气,能够才高八斗。还有,在庭院东西两侧的走廊上,巨型花灯形成了六个大字,分别是忠义礼信智廉,这分明就是儒家的价值取向嘛。其次,夫子庙花灯设计的巧妙,就在于花灯的摆放,突出了夫子庙主体景观,如庭院内垂拱而立的八大弟子,大成殿外的夫子塑像,均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甚至墙上的铭文,也应花灯的照耀更加夺目。小孩刚读过《论语》中的“宰我昼寝”一节,看到宰我像赫然在列,还说他是贤人,大惊,说:“他不是上课不听讲睡觉吗,怎么也是好学生?”我没回答他,但很欣喜地想到,儒家文化已经在潜移默化地传承给了下一代了。还有,观灯的游客,必定会在观灯的同时,也游览一下夫子庙这个文化象征的符号,潜意识内又进行了一次儒家文化的熏陶,是好事。
夫子庙的灯会,在繁华中夹杂着文化,方不负十里秦淮的文人雅士,名媛艳姬。
钟山
钟山景区是南京的代表景区,到金陵必到钟山。
沿着中山陵的大门拾阶而上,走了数不尽的台阶,就为了瞻仰中山先生的遗容。中山伟业,毋庸赘述,应该参拜,而中山陵的政治价值也远远大于游览价值。中山先生是难得的国共两党都奉为“国父”的人物,所以,蒋介石远遁台湾时,也放心的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钟山是最好的葬骨之地,好像历届帝王都喜欢埋骨于此,汪精卫也曾效仿先人埋骨于此,不过他不配,所以日本人和汪伪政权失败后,蒋介石回到南京,第一件事就是掘了汪的坟墓,不让汪玷污了钟山的英灵之气。
在明孝陵景区,首先看到了孙权纪念馆。孙权埋骨钟山,但史料少有记载,足见其务实作风。孙权大帝是一个务实而守成的人,三国的两场最重要战役都是他取得了胜利,但他很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力量,并没有觊觎中原的野心,只是让江东伟业发展壮大。他的无节操的政治立场,同样是他务实作风的体现,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他是真正的政治家。他没有曹操的才情和豪气,也没有曹操的放纵和挥洒,但他是一块坚石,任凭曹刘洪水一般的涌来,我自岿然不动。
走过一条石人石兽的神道,就来到了孝陵的寝宫前。人兽栩栩如生,捍卫着朱元璋的英灵。在寝宫,巧遇了一名老年女士,应该是某个高校历史系的老师,带着自己的几个学生,就着明孝陵讲解历史,非常生动有趣。不过,那位老师明显不喜欢别人旁听,不停的叫无关的人先走,所以我们悻悻离开了。我无意于责怪那位老师,毕竟是人家的劳动果实,但我想,一个真正的学者是乐于让自己的学术成果让世人共享的,这既是肯定自己的方式,更是学者对社会的责任,所以,老师的授课应该是越多的人听,对社会越有利。
回到孝陵,走过金水桥,就是陵寝的文武方门。门外有一块告示,用各种语言告诉人们,这是文物,不能损坏。可是,如果八国联军攻入这里,这样的告示有用吗?进门有一块大碑“治隆唐宋”,据称为康熙帝手书,不知道熟谙汉族历史的康熙帝是否真的这样想,还是一种政治策略,反正我是没觉着朱元璋能够超过李世民,甚至不及后来的康熙大帝。走过碑亭,就是祭祀朱元璋的享殿。朱元璋下葬时,据说还用了嫔妃殉葬,我很奇怪,怎么社会进化到了明朝了,居然还有如此野蛮的习俗,也可见朱本人的不高明。毕竟是放牛娃出身,想必素质也高不到哪儿去。不过,对那些嫔妃而言,早死了几十年,却获得了几百年后人的祭奠,也是不幸中之小幸。享殿原本非常壮观,后来曾国荃攻克天京时,趁机大捞了一把,还把责任全推给了太平军,所以,享殿也理所当然的被“太平军”烧掉了。后来曾国藩看不下去了,于是曾国荃又建造了这件小号的建筑,聊以塞责。这是活生生的中国历史,明太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后人折腾自己的祭祀地而无可奈何。
再过去就是梅花山了,也就是朱元璋真正的葬骨之地。奇怪而又欣慰的是,朱元璋的长眠之所没有被打扰。在梅花山前的甬道中,明显感到了阴沉肃杀之气,似乎地下的太祖余威不减、雄风仍在,这就是中国建筑的威力。不明白这个甬道建于何时,我想,古人在享殿祭祀完毕后,干嘛还要走过甬道来到山边?新建也不可能,要是新建甬道,干脆再往里挖算了,今人的建设能力不怎么样,破坏能力可是很强的。
不喜欢朱元璋,因为他的残酷无情。钦佩朱元璋,因为他能从一个放牛娃走上神坛。知道朱元璋对官员惩治之严,甚至明人当官都是被逼无奈,这点倒是值得今人学习。不知道今天的各级官员,参拜明孝陵时,是否后背有着凉意。
灵谷寺,一个普通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寺庙,成了少有的国军纪念馆。
进了灵谷寺的红山门,首先是纪念辛亥革命中牺牲将士的牌坊,正面大仁大义,反面救国救民,张静江所书。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一段风云际会的历史,孙中山、黄兴、谭延闿、李烈钧、蔡锷……他们领导了国人,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任何一个在起义中被第一颗子弹打死的革命者,他们可能没做出太多贡献,但他们同样是热血男儿,同样在为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同样对得起“大仁大义”这样的评价。
牌坊后面是无梁殿。这是寺中最有名也最有特色的建筑,前后两进,前进正面是纪念碑,两侧是革命蜡像展。没有木头的宫殿,本身就觉得有点阴森森的,幸亏祭奠的是保护百姓的革命烈士的忠魂,还让人有点安全感,如果祭奠的是某个残暴的君王,真会令人不寒而栗。看着蜡像展,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幅幅熟悉的场景,似乎把自己带入了那个纷乱的时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代爱国者们,在摸索中带领全国人民,在斗争中走向民主自由。尽管,孙中山的继任者离开了大陆,但共产党人完成了中山伟业,取得了民族的解放和繁荣富强,也算对得起先烈了。后进是辛亥革命中牺牲的普通士兵的名单,我想,真正牺牲者不可胜数,他们只能是代表,但密密麻麻的名字,逼仄的空间,让人感到压迫,感到幸福的来之不易。他们都是普通人,为了理想和信念,毅然走上了不归路,我想,他们不会想的太多,只知道不自由、宁可死,所以他们就以自己鲜活的生命追逐着渴望中的自由。他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见到自由,而他们也确实没有见到自由,但他们不会后悔。他们都是英雄,所有的名字都应该被铭记。
无梁殿后是一个广场,在介绍中知道了广场中有两个纪念塔,但一开始没有看到。又仔细转了一圈,才发现有两个小塔,不高,一个纪念第五军,一个纪念十九军。看到如此小的纪念塔,真正感慨万千。这两支部队,从淞沪会战开始,就在与日寇的战场上建立了响当当的名声,他们代表了中国军人的光荣。当然,蒋介石的腐败政治统治,使他们最终都被共产党消灭了,但我们绝不能忘记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正是众多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中国军人,我们的民族才没被打垮,我们才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所幸,广场上有一株被称为金陵花王的桂花树,金秋十月,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蓊郁香气萦绕中华英魂,庶几不孤单矣。
广场再后是灵谷塔。一般浮屠七层,但此塔九层,不知何意。塔周围是蒋介石手书的“精忠报国”,字写得很漂亮,不禁让人刮目相看。塔中有黄埔军校的开学辞,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当然,在塔上最吸引人的是在塔顶远眺钟山,云蒸霞蔚,层峦叠嶂,这都是平时无法想象的美景。
从灵谷塔进入山中,稀里糊涂的来到了谭廷闿墓。谭是一个时世造就的人物,从旧官僚走向了革命的领导者,所以不喜欢他。但是,他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很高,所以他的陵墓档次也高,甚至还有华表和石兽。怎么说呢,大江流东,泥沙俱下,任何一次大革命,总会有原本不赞成革命的人,被迫、或投机参与革命。他们也许不坚定,但他们有的也最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就成了历史的英雄,这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回过来,一路日照林愈荫,鸟鸣山更幽,在绿色中徜徉,天然氧吧,疲惫全消。走回来看到了真正的灵谷寺,也就是古寺,进去后无甚特别,山门殿、大雄宝殿,略看看就出来了。
为烈士致敬,只要为中华民族做出过贡献的人,无论其政治立场,我们都应该给予最崇高的敬意。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入口处,几座屠杀中受难者的雕塑,令人心不自觉的沉重起来。看过很多大屠杀的影片,每一次都感到无比的沉重和伤感,可看到这儿的雕塑,看到在死去的母亲身上找奶喝的婴儿,看到年迈的逃难者,看到拖儿带女的母亲无奈地仰望着天上恶魔的飞机,心再次紧了。
进了纪念馆,我们首先来到了哭墙。那一个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可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生活追求,有着自己的存在意义,可是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一朵朵璀璨的生命之花凋谢了。他们都是无辜的平民,甚至是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老人,他们的哭啼没有唤起屠杀者的怜悯人心,反而激发了屠杀者的变态兽性。哭墙过后的万人坑,更让人直观地觉得不寒而栗。层层叠叠的死尸,渗透一切的鲜血,响彻天宇的哀嚎,苦痛无力的挣扎,同样的生命,同样的生灵,一部分无辜者就这样被另一部分禽兽剥夺了生存的权力。
万人坑外是纪念广场,一个个幸存者的脚模,让历史无比真实的呈现出来。一个滚落的人头石像,在对着苍天控诉,控诉着撒旦的罪恶和上天的无能。幸存者相对逝者是幸运的,但他们同时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有的失去了妻儿,有的失去了手脚,有的失去了生育能力,即使生理没有收到伤害的人,也永远留下了心理的惨痛阴影。战争就是不幸,尤其对于平民,战争就是伤害。在纪念堂一盏盏幽暗的长明灯前,我们不仅仅是纪念逝者,更重要的是控诉战争和侵略者的罪恶。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一直觉得,死去的同胞太窝囊,面对人数远不如己的侵略者,哪怕是妇孺,都应该拿起菜刀石头进行垂死的斗争,而不应该只是选择逃避逃避再逃避,最终一批批的走向死亡。死在侵略者的刀下不丢人,但绝不应该窝窝囊囊的死去,死也要死在斗争的战场上。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侵略者注定会失败。所以,纪念馆也修建了胜利墙和胜利公园,让人们在其中欢快地休憩娱乐时,能想到胜利和和平是如何的来之不易,如何的代价昂贵。
胜利公园回来是战犯改造馆。从内心觉得,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侵略者都应该判处死刑,因为他们当时都是畜生。不过,我相信,他们平时不都是畜生,他们对待自己的身边人,也许会温文尔雅谦恭有礼,甚至也会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但是,残酷的战争让他们成了野兽,当死亡近在咫尺,一切文明社会的生存规则都成了可望不可即的奢侈,有的只是原始的胜者生败者死的残酷,他们不再害怕鲜血和死亡,甚至以制造鲜血和死亡为光荣。当战争过后,他们回首往事,也许会真心忏悔乃至痛不欲生,但,罪恶就这样形成了。
我们最后来到了史料馆。首先,看到了历次的中日战争。这应该让我们警醒,避免日本再造杀戮的最好方法是让我们比日本更强大,因为日本资源的贫瘠让他们永远以军国主义为爱国,他们永远不会放弃觊觎地大物博的中原大地的野心。其次,是南京保卫战的激烈。我一直认为,国民党的军队虽然失败连连,但他们并不都是草包,他们也是爱国者,而且是抗日的中坚力量,正是他们的浴血奋战使得日本无法灭亡中国。日本人在南京的胜利来之不易,所以他们将怒火洒向了普通百姓,并梦想以杀戮打击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当然,这是妄想,压迫从来只会激起反抗,中国人危难中的血性只会被死亡唤醒,这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再次,是纪念馆的特色,也是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死难者的档案。厚厚的档案,从地上一直到屋顶,让人感到逼仄,他们有的已经不知道姓名,只记得是某某的妻子,某某的女儿,某某的邻居,甚至一个阿大之类的称呼,但他们让后人记住,战争就是给这些普通人带来了死亡和灾难。最后,是一个设计精巧从未见过的静默纪念处。一个黑暗的小屋,点点亮光如天上繁星,有人做过测算,整个南京大屠杀的三个多月期间,平均每隔十二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亡,于是在这个小屋中,每隔十二秒就有一滴水落下,星光和墙壁的照片一闪,寓意一个中国生命的逝去。当人在这样的小屋中默哀,听着急促的读秒声和水滴声,想到如我一样的生命如此轻易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感到的悲哀、无助和对生命的渴求,更感到屠杀的罪恶和战争的野蛮。
去一次纪念馆,心情变得沉重,呼吸变得迟缓,但是,这是南京最值得一去的地方。
雨花台
雨花台最有名的就是雨花石和革命烈士群雕。说实话,对雨花石不敢兴趣,因为一直觉得,从长江上游过来的经过千锤百炼的石头,都会有精细的纹路,而且纹路本天生,妙义竟曲解,你说什么像什么,没有意义。而且,雨花石毕竟是石头,不是玉,不能代表君子的温润典雅。再说了,即使是美玉,对于汉文帝这样的君主来说,饥不能食,寒不能衣,还不如青菜萝卜呢。
看过南京保卫战,知道当时国军在中华门雨花台处坚贞的抗击日寇,所以很想走走。在地铁穿过中华门时,回望城墙,想想当年的中华英雄,就是用血和肉阻挡着日寇的炮火,不禁由衷的感慨。往事已矣,这样一堵城墙在当今是没有任何军事意义的,然而,它却让我们牢记,那一段英雄和普通百姓的血泪人生。
走进雨花台的北门,首先看到了烈士群雕。小儿一见群雕,都觉似曾相识,应该是在哪本书上看到过,可见群雕的深入人心。我无意于贬低烈士,但我总觉得奇怪,为什么这里供奉着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我党英豪。他们当然应该祭拜,但就在中国军队浴血抗击日寇的中华门边,我们更应该祭拜的是,那些枉死在外来强盗手中的中华英雄,毕竟,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再不济,也应该供奉那些死在日本人手中的我党健儿,至少让我们的仇恨对准了在旁边肆掠的东瀛强盗们。
雕像南面是祭台,是忠魂亭。祭台上,一盏长明灯寄托了我们的哀思。高高的纪念墙边,一群和平鸽在踱步,昭示着我们的幸福生活。坦率的说,小儿对那群鸽子比对纪念墙更感兴趣,三块钱买了一小袋鸽食,为了发挥效益最大化,居然一粒粒的去喂鸽子。当一阵大风刮过,所有鸽子受惊一起在上空盘旋飞舞,整齐的圆圈队形,“扑啦啦”的声音不断,蔚为大观。
在雨花台东的后山,颇为惊讶的居然发现了方孝孺墓。一直为方孝孺遗憾,天下读书种子,居然经历了人世间最悲惨的遭遇——被夷十族。方孝孺姓得好,他是君子,君子可欺之以方,他是方而被欺的典型。他性格忠烈,是读书的结果,是儒家的标准,但这种标准是不是真的可以兼济天下,不见得,首先济不了自己。朱棣抢了侄子的皇位,是政治斗争,事实上,朱棣的强势造成了中国明朝最强盛的时期,他的谋逆其实对整个中华民族是有好处的。当然,在儒家看来,他是十恶不赦的奸贼,是不能同流合污的沐猴而冠,但他毕竟拥有了生杀大权,君子不立围墙之下,在乱世,穷则独善其身,这也不违背儒家精神啊,为什么方孝孺只会死义,而不能不问世事,浪迹天涯,潜心学问?更为壮烈不幸的是,方性格刚烈,面对着残暴君王草诏的要求,他不但不答应,更是骂不绝口,把自己送上了绝路,更在朱棣灭九族的威胁时,不屑的说出“灭十族又如何”的话,惹得朱棣灭了他的十族。于是,他的师友弟子蒙受了无妄之灾。人以群分,可以想象的是,他的师友弟子都是天下的读书种子,于是,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这样的悲惨事件,固然与朱棣的残暴有关,方孝孺的愚刚没有过错吗?
雨花台不止有雨花石,更有淋漓的鲜血,让我们记住惨淡的人生。
中华门城堡
想去中华门城堡,是因为雨花台,是因为当年国军在南京保卫战中,在此地浴血奋战,让日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是这场战役中少有的亮点之一。可实际到了中华门城堡,却原来完全不是这回事,整个城堡看不出任何战斗的痕迹,当年国军的英勇事迹荡然无存。失望,也无奈。
中华门城堡,是朱元璋所建。南京城东边紫金山,西北有大江,唯独南边无险可守,所以修建了这样的城堡。这是南京明城墙中最重要、也最险要的城墙,后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时,蒋介石亲自将此门命名为中华门,足见它的重要。当时朱元璋修建此门时,还未取得天下,实力一般,也没有财力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于是他想了个馊主意,将南京乃至周边的富户全部搬到城南,这些人也知道,南边是兵革所在之地,没有险要的城堡做保障,自己难免受到池鱼之灾,于是不得已,大家凑钱修建了这个异常坚固的城堡。当然,再坚固的城堡,在真正的战争中,也是起不了多少作用的,坚固的中华门没有抵挡住燕王朱棣的夺权,也没抵挡住日寇的铁骑。当然,燕王没有强攻中华门,日寇也是在中华门边打了个洞,钻进城了,这个坚固的城门,在战争中形同虚设。不过,因祸得福的是,这个城堡也没有经受到战争的毁坏,就这样保留了下来,供后人凭吊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城堡从北面进,但实际上是反的,因为南面才是正面。由北向南,总共四道城门,将整个城堡分成了三个天井,即三个瓮。每道城门里都有千斤巨闸,如果敌军攻进南边主城门,这些千斤巨闸就可以将敌军断成三截,我军在城墙上,居上临下攻击,瓮中捉鳖。这就是整个瓮城的设计初衷。看过不少的城门,都是像长城一样,被敌人攻破就没有办法了,像这种瓮城,还是第一次看见,也可见朱元璋的别具匠心和对此地军事地位的看重。当然,如今的瓮城已经没有了军事价值,几个“瓮”也成了普通百姓的休憩场所,景区在此设立了射箭场和石锁表演场,也算对古代金戈铁马的致敬吧。
最南边的城门,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厚重的,因为这道门直接面对着敌人。城门外是护城河,很宽。河上有桥,当然是后建的,古代敌人想过河,只有靠搭浮桥,是没有这样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桥让你舒舒服服的行进的。城门很深,两侧都是空的,可以藏兵,也可以藏粮。这道城门,是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高高的城墙,在军事上占了优势;广积粮,有了物质基础,在经济上占了优势;缓称王,不被当做众矢之的,在政治上占了优势。据导游称,这里藏的粮食,足够整个南京城的军民吃上十年都没问题。也就是说,如遇不测,南京城被敌人围攻,即使没有任何外援,也可以守上十年,而战争年代的十年,也许已经足以让整个战场形势大变样了。
登上城墙,沿途看到的城砖,每一块上都有制造者的姓名、地址。这是对的,就像现在商品要标注厂名厂址一样,这是追责的依据。导游介绍,当时朱元璋对墙砖的要求非常严格,有着近乎苛刻的检验方法,而第一次检验不合格会退回,第二次检验再有不合格的,就直接杀头了。墙砖的连接也是用最好的胶凝剂,所以,中华门的坚固是不可想象的,在冷兵器时代几乎是不可破坏的,即使再对日寇的作战中,也起了很大作用,结果日寇绕过中华门,攻破了南京城。城墙二层,是明城墙和朱元璋一些背景资料的介绍,包括一些传闻逸事,颇为有趣。到了三层,是城墙顶,巨大的广场上,陈设了冷兵器时代的攻城双方所能使用的武器,有弩车、投石车、滚木礌石等等,想想中华先民的聪明才智,就在这种杀人利器上得到了展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了新式武器,我会研制过更厉害的武器,结果是威力越来越大,死人越来越多。当今世界的军备竞赛,不也正是如此?最终带来的是互毁博弈,世界处在极度的危险之中,在危险中寻找着微妙的平衡。
游览完整个中华门城堡,导游将我们带到南边瓮城的东南角,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沈万三聚宝盆所在。据说朱元璋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将沈万三个人的聚宝盆没收,藏在城墙下,寓意保证大明江山永固,国库收入充盈。当然,朱元璋虽然无耻,还不至于强取豪夺,所以是以借来观赏的名义,并且说好了三更借五更还。皇帝金口玉言,有什么信不过的,所以沈万三不得已出借了。可是,朱元璋一借来就埋下了,根本不想还,于是命令所有更夫不许打五更,甚至杀掉所有的公鸡,防止它们打鸣。这当然是传说,沈万三的聚宝盆本身就是传说,朱元璋这种掩耳盗铃式的赖账,更像小孩子过家家了。不过,传说似乎也能成为信史,不少游客还专门到埋藏聚宝盆的东南角,把钱币藏到城墙里,似乎也期望着钵满盆溢。当然,愿望是好的,人生,很多时候就是一种莫须有的愿景,指引着我们前行。
台城
玄武湖边,不经意间,来到了台城。
记忆中的台城,应该是南朝时就有了。记不清此地发生的故事,只依稀记得一句古诗“无情最是台城柳”。“柳”同“留”,本是有情之物,是古人分别是寄寓情义之物,但情至似无情,正是人们对留带有了深厚的期许,而达不到时自然感到了无情的悲哀。站在台城城墙上,旁边是烟波浩渺的玄武湖,想到古人送别时杨柳依依,离人泪垂,面对着催发的华舟,满腔深情无可奈何,只恨有柳不能留,自然无情最是台城柳了。
城墙的主要功能并不是让才子佳人临别缠绵所用,而更担负着金戈铁马保家卫国之职。几米宽的城墙,一旦战事一起,是敌我伤亡最多的地方,白骨累累,血流成河,无数青春正少年的生命,就这样为了双方统帅的信念,就此化为了灰烬。如今,城墙早已丧失了军事功能,在城墙的箭垛、烽火和大炮,依然在警示人们,可恶的战争就是和社会的发展如影随形,只要有人类,就无法避免战争。遏制战争的最好方式就是;武备,以更强的军力震慑野心的觊觎者。
可惜的是,城墙博物馆在装修,没看到。只是站在城墙上,俯瞰了玄武湖的湖光山色,几座小洲如明镜中的玉带,绿树、轻舟、行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此处的城墙为明代所修,明朝长城遍天下,然而终究抵不过满清的铁骑,清康熙大帝永不修长城的垂训,似乎要比朱元璋高明。毕竟,人心中的长城更重要。
从台城走入鸡鸣寺,看到鸡鸣寺供奉的以观音为主,颇为奇怪。按理,鸡鸣寺更像是庵,为尼姑所居。看到供奉者名录的长廊,总不自禁的感到悲哀。礼佛在心,与铜臭何干?而一心只在香火钱的寺庙,又何来普渡天下的善心和豪情!观音化身三十三重,主旨为一:济世救人,绝非让人在每重身份前都进行供奉。
鸡鸣寺下来,北极阁,高楼门,如此地名,极富诗情画意,配得上台城的流风遗韵。
南京博物院
据说被成为博物院的只有南京和故宫,可见南京博物院的地位。在网上得知,南京博物院在全国仅次于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当然一游。不过说实话,对于像我这样附庸风雅的人,游览上海博物馆时,其实是没多少感觉的,因为那些文物我都不熟悉,只是带小孩看看,增加点头脑中依稀的概念。看到南京博物院介绍说有一个民国馆,倒是很想见识一下,民国的历史,也只有南京有资格评说。
从远古生物的骸骨,走向其实就是一块石头的旧石器,再向青铜器等等,一直到富丽堂皇的现代工艺品,浏览着整个历史观,俨然浏览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其实,这正是我喜欢的博物馆的方式。我不必知道其中文物的价值,但我感觉到文物形成的历史,感觉到文明的进化和人类的成长,这才是博物馆应该具备的教育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的进化史,更是人类幸福的进化史,这才是人类智慧的应有之义。
博物院的数字馆,新奇有趣。如果不是时间限制,我愿意让孩子经历过每一个项目。以现代的方式解读、诠释、再现古代文明,以孩子最喜欢的方式拉近与文明的距离感,这种创意使博物院的教育功能充分得到了强化。非遗馆,更像一个产品的展销会,这倒不是说南京博物馆不好,现在所有地方的非遗展,几乎都是如此。我总觉得,非遗的技艺,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有用之处,自然会有其受众的喜爱,如果真正没人喜欢的技艺,那是没有生命力的,也就不值得称为遗产了。所以,以这种展销会的方式推荐非遗,我无形中感到了一丝悲哀。
走进近代馆,首先看到的是一部老爷车和一部民国最常见的如马车一样的机车,一下子让人感受到了民国的气息。走上了一间民国的建筑,以为就看看民国房屋的陈设,谁知曲径通幽,别有天地,相继走过了民国的书店、故居。在书店中徜徉,看到的全是一些带有民国气息、在外很少见到的书籍。记得在慈溪旅游时,可以看到一些外面看不到的蒋介石传等书,其实这是好事,我们应该更全方位、全视角的看待那个特殊时期的人和事。走过建筑,下了楼梯,来到了一条小街,豁然开朗,一个民国的世外桃源,有邮政局、药铺、火车站、南北货、旅馆、饭店、电影院、诊所等等,反正你能想到的生活场景,在此都可以看到民国的式样。而且,人为的设置了蓝天、白云的街顶,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们似乎看到了徐志摩和陆小曼款款而行,看到了北伐军呼啸而过,看到了逃难的人们拥挤在车站,看到了革命者在山呼海啸的群众前振臂高呼……走过这条民国大街,甚至还有一个剧院,你可以在里边品茗听戏,似乎到了大上海名角辈出争宠的岁月。这就是民国,这就是不到百年前的中国,这就是那时人们的生活,这就是中国曾经的社会。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个时候,因为那是个风云际会的岁月,是个孕育了中国的现在和未来的时代。
总之,南京博物院是个寓教于乐的很好的增广见闻的场所。
石头城
只知道南京又称石头城,不知道南京还有一个地方叫石头城。我们到石头城很偶然,本想到秦淮河坐游船的,看到售票处写明游览路线,还以为是从石头城到夫子庙,于是就来到了石头城。
从清凉门下来,才知道石头城是一个遗址公园。清凉门,带着诗情画意,不自觉的想到弘一法师的“无上清凉”。清凉与喧嚣相对,与孤独相伴,而人的本质是孤独的,也是清凉的,人只有在清凉的时候,才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的面对生活。所以,一代俊彦伴随青灯古佛,毅然走上了无上清凉之路。当然,对错,是后人评说的,弘一法师是不关心的,他只服从自己的内心召唤。
清凉门往西,沿路缓行,看到了右手边的一排古城墙,全部由石头垒成,应该就是石头城了。历经数百年,石头早已斑驳,唯独那高城巨石气势犹在,令人不敢仰视。如今的石头城边是秦淮河,据说以前这里是长江,石头城伴随着天堑长江,战时易守难攻,但平时就成了险地,来者寥寥。所以,潮打空城,寂静无人,江流记载着过去的繁华,记载着永远的凄清,不自觉的会让人生出人生如梦之叹。“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肯定是在石头城上,面对着长江,发出了人世兴亡之叹。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如今的南京有钟山,有石头城,还有龙蟠路和虎踞路,但是,不知道多少南京人会理解这句话的文化意味?
石头城历经斑驳,形似鬼脸,而城下一泓清水,形似明镜,所以石头城有鬼脸照镜一说。佩服人的想象力。
晚上,坐着画舫游览秦淮。上了船才知道,此处画舫游览的是外秦淮,不到夫子庙,颇为遗憾,也只能如此了。画舫员工自豪的说,夫子庙的画舫条件很差,和他们比起来,就是小排档和大饭店之比,笑笑不语。其实,在晚上坐船游览,主要是游览岸边的繁华灯火,想当年,秦淮河畔是个销金窟,佳丽成群,士人结队,商贾林立,富甲天下,当然灯火通明,彻夜不灭,坐着秦淮河的小船,其目的也许不是游览,只是要到此销金的,满怀着期待和兴奋,而秦淮河边的丰饶,必不会令你失望,由此而名声大燥。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在明清之际方为鼎盛,等到朱自清游览时,已经多半是想象了,如今我们再到夫子庙,也只能遥想八艳当年,花魁初评,冠绝一时的盛况了。好歹我们现在也是在秦淮河上坐船,自己想象吧。不过,坐船经过了江苏电视塔,塔倒是灯火通明,照影水中,相映成趣。
石头城的沉重和秦淮河的灵动,就在这里汇集,历史的繁华和沧桑,人们永远只能经历一小片段,但人们可以从看到的遗址中品读历史,这就是游览的价值。
颐和路公馆
颐和路公馆,以前压根就没听说过,这次听朋友介绍,觉得值得一去。
公馆区几乎都是名人旧居。其实不奇怪,当时国民政府在南京,那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当然也都住在南京,他们任何一个名字,都足以让人怀念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他们的旧居,当然更有历史的价值。在南京大街小巷中徜徉时,不经常可以看到行政院旧址或李宗仁公馆旧址等等诸多不起眼的房子吗?那些都是不可再生的文物,都是南京这个古城的宝贵财富。
公馆入口在桐影楼。桐影楼不知是谁的故居,陈设的是昆曲展。这颇让我讶异。感觉中,昆曲和南京并不相关,昆曲源于昆山,在苏杭一带颇为流行,难道是因为蒋介石是浙江人,喜好昆曲,所以国民政府中昆曲流行?当然,没听说过这样的历史桥段。不过,在展厅中居然看到了梅兰芳的介绍,不自觉发笑。艺术没有界限,昆曲的名声远不及京剧,所以拉上梅先生,也就算拉个亲戚为自己长脸吧。
从桐影楼向东,是饮食文化展。其实这是因为,在此居住的是一位大厨,当然了,这样一个达官显贵们居住的地方,确实也需要一个至少国家级的大厨开的饭店才配的上。那位大厨已经作古,也许当年他制作的菜肴的精美程度也并不一定就比现在的好吃,我们游览时只是感觉到了器具的精美和菜肴的考究。不过我相信,现在星级饭店的标准远远超过了这个展厅,只是用膳者不是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是换成了碌碌之辈。
往南,是民国教育展,旧居的主人姓黄,怀疑曾担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看了民国中学生的教材,我发现我们的国学在退步,尽管我们的自然科学在进步。当然,这也谈不上遗憾,学生的精力有限,我们的教育和世界科技接轨是大方向,但还是觉得,中国国学教育的丧失,是民族的一大损失。在里面看到很多民国时的公报及出版的书籍,真的很想翻看,可是主办方出于安全保护的考虑,不让接触,有点遗憾。其实,展厅可以出一些影印件或者复印件,让我们直接了解当时国民政府是如何归纳自己的工作的,才让我们更真实地了解当时的社会。
往东,到了最希望看到的薛岳抗战展。薛伯陵,中华抗战第一人,三次长沙会战,让日本人的精锐损兵折将而无法越雷池一步,基本上就注定了日本无法战胜中国了。所以,长沙会战,怎样褒扬都不过分,这都是薛岳天炉战法的神妙和国军将士的上下一心、英勇杀敌。站在双方实力配置的大沙盘前,俨然看到薛将军决胜千里,战场上枪炮轰鸣,士卒们用血肉之躯,誓死不让日寇前进一步的壮志豪情。其实,不仅仅薛岳,在日本早期疯狂地进攻中国时,中国一败涂地,但长沙会战以后,国民政府九大战区部署完毕,基本将中国自北而南划分成了国统区和沦陷区,双方的战争十分胶着,虽然日本战役胜利多,但战略上几乎没有扩大过占领区域,这说明,国军抗战是卓有成效的,中华民族在危亡面前挺住了,站直了,并且,最终我们胜利了。
再往南,是民国服饰展,一开始还以为是陈布雷的寓所,感觉很奇怪,陈布雷和服装有什么关系,总不会是名字中有个“布”字?后来才知道,我弄错了,不是陈公馆,而是他的邻居,名字忘了。略看看,感觉和电视上看到的差不多,没啥。可惜的是,没到布雷的公馆看看。
颐和路公馆的保护和开发,是卓有成效的,但觉得远远不够。而且,整个公馆开发成了旅馆,觉得有点匪夷所思,而为接待那些有钱的土豪们感到不值,那些曾经的旧主人九泉之下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当然了,我们看了介绍,这里应该还有自蒋经国而下很多很多历史人物的居所,可惜没看到。如何对这些珍贵的财富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是我们政府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
牛首山
牛首山和将军山,据说当年岳飞曾在此誓师出征,大破金军收复建康。出于对岳武穆的敬意,很想一去。可真正到了牛首山,却发现完全不是这回事。整个牛首山,最著名的是佛教文化,是佛顶寺和佛顶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能祭拜岳王爷,却得到了一次佛教文化的洗礼,算是意外之喜吧。
牛首山,顾名思义,当然是山形似牛首。牛头当然有牛角,应该是双峰并立,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山峰,难道是犀牛?正奇怪间,导游告诉我们,牛首山本来双峰并立,后来日寇占领南京后,为了破坏南京的风水,将其中一个山峰破坏了。再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全民大炼钢铁,这儿的山峰中有铁矿,于是人们毫无节制的开采炼钢,把整个山峰硬生生挖没了,变成了一个个大矿坑。日本人在南京坏事做尽是事实,可为了破坏风水挖断山峰,我总觉得不可思议,大炼钢铁倒是很有可能。此地本来寺庙云集香火茂盛,于是就重修了佛顶寺。
牛首山是中国佛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地点。达摩祖师来到中国,据说就在此落脚并在此传教。后来南朝梁武帝重视佛教,而南京又是南梁都城所在地,当然寺庙云集,而牛首山是其中最重要的寺庙汇集地。南朝四百八十寺,牛首山为个中翘楚。这儿僧人众多,研究佛法也很有成就,结果成为中华禅宗的第一代表,称为牛头禅。此时印度佛教开始走下坡路,释迦牟尼的舍利子开始外传。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有数万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佛顶骨舍利,共十二颗,其中有一颗就到了重视佛教的南梁首都南京。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佛顶骨十二颗后来都不知所终,但阴差阳错的是,在南京报恩寺发掘时,居然发现了佛顶骨舍利,而且宗教界考据为真,即当年到了南京的那颗佛顶骨。经政府研究,在牛首山矿坑基础上新建了佛顶宫,专门用于安放供养该舍利。供养佛顶骨舍利是大事,供养仪式时盛况空前,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副会长们都云集于此,是佛教界的盛事。
所以,牛首山的主要景点就是佛顶寺和佛顶宫,牛首山最值得一看的就是佛教文化。
佛顶寺当然是现代改名的,当初叫佛窟寺,后来改名宏觉寺。寺庙在历史长河中淹没了,这个佛顶寺完全新建。寺庙建于半山腰中,气势恢宏,在森森林木掩映之下,清幽雅致。寺庙外有广场,广场上有放生池,池中有十龙吐水,池边墙壁上有诸位菩萨的石像。广场上还有一座巨大的香炉,和普通寺庙放置门外烟雾缭绕的香炉不同,这儿的香炉并不烧香,而是盛放了许多砂石,是游客面对佛顶寺将手印留制其中所用。佛说大手印,我们留下了小手印,但手印留下,颇有点类似佛前留名,在佛祖前挂了号了,以后当秉持善念不敢胡来了。窃以为,这种做法是远胜于花点金钱,请点香火的。
拾阶而上跨过山门,首先看到照壁上的佛陀说法图。佛陀说法,舌灿莲花,本是褒义,后来这个字却不幸成了贬义了,想必佛陀也心有不满吧。旁边有三根石柱,柱下有狮,狮子背的石柱还不多见,不知何意。上面是天王殿,弥勒、韦护、四大金刚安居其中。奇怪的是,这儿的弥勒并不是大肚能容慈颜常笑的模样,而是一个神色严肃而瘦削的形象,解释说是因为此地有佛骨,所以其他神佛为了尊重均显示真身,于是这是弥勒真身,而并不是民间流传的布袋和尚形象。四大金刚还是面目狰狞,不一样的是脚下踩了很多小鬼,据说这些小鬼即人心中的贪欲之念,寓意人到了此处,首先得放弃自己心中的种种恶念,方可进去礼佛。这是对的,礼佛在心,而不在香火。
再往前,两侧配殿分别是伽蓝殿和祖师殿,祖殿供奉了历代先祖,居然还有岳飞神位,肯定是因为岳武穆在此打败金兵,再整河山,立下不世之功的缘故。佛家渡人,岳飞救民于水火,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渡人,所以,出世入世并不矛盾。类似的是伽蓝神,关羽义薄云天,在民间威信极高,也堂而皇之的成了佛家神祇。
配殿中央是大雄宝殿,如来安坐正中,两侧居然是文殊普贤,而不是如来三世真身,不知为何。背后是观音,也一反正常雍容华贵的菩萨形象,身躯微侧,脸含笑意,似有所思。介绍说是水月观音形象,试想在月下水边,如此浪漫的情境中,这哪是佛,分明是含情的少女嘛。不过,观音本名观自在,只要自由自在,随便怎样都无大碍,这也是观音在民间最受欢迎的缘故。大雄宝殿两侧站立的是十八罗汉,但并非站像,而是用金箔造就的高浮雕,生机勃勃形态各异。
穿过大雄宝殿,两侧配殿分别是药师殿和观音殿,介绍说分别是给男女僧众们忏悔所用,所以两殿门口的介绍也是说世人礼佛时要首先忏悔过错,才能忘记尘俗,心地空明,自得福报。其实,对俗世之人而言,做过错事是常态,心中背负着罪恶时,都需要忏悔,需要正视自己的过错,才能最终得到解脱。基督教尤重忏悔,佛教当然也应该需要。忏悔过后,一身轻松,因过竹院逢僧舍,偷得浮生半日闲,在深山古寺中淡忘尘俗,这确实已经是福报。
最终中间的正殿是法堂,是僧人们日常修行念经的场所,我们去时未开放。但法堂门口的对联很有气势:“牛吼一声醒聋发聩 龙骧九转继往开来”,是啊,佛教本就是让人在碌碌红尘中反观自己,从而振聋发聩继往开来。
佛顶宫。到了半天腰间,首先到了无忧广场,无忧广场边上有无忧门,门前是释迦牟尼诞生像,一个小孩,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传说佛陀诞生时,就是如此,还有语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感觉这种霸气侧漏的话,更像是武林盟主所说,而不应该是雍容宽宏的佛祖所言,导游解释说,这里的“我”,不是指佛祖自己,而是一种意象,是指任何人,只要我在修行,就可以成佛,就可以独尊。有道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佛祖本意。不过话又说回来,佛祖的种种神迹,本身也不一定是事实,一个小孩一出生就说这样的话,也未免匪夷所思,信佛者又何曾去计较。无忧门进去应该是佛顶塔,只是还在修缮,无法进入。
从旁边电梯上去,就到了佛顶宫外围。佛顶宫外形像平躺着的两个半圆,其中一个半圆象征佛祖的头,另一个半圆象征袈裟,从上面俯瞰佛顶宫,就是一个身着袈裟的佛祖。在这个佛祖的脚的位置,是山,目前山上已经凿出了一个个石窟,将来是要安放佛像的。工作人员自豪地对我们说:“你们两年以后再来,我们的景区肯定更为漂亮!”这话,我是相信的。不过,人生就是经历,就是在过程之中,没有欣赏到最完美的牛首山,虽然是遗憾,但话又说回来,什么是完美?两年以后不一样,十年以后可能又会不一样,我们能感受到美丽,那也就没有遗憾。
走进佛顶宫,地上是一尊卧着的玉佛,通体晶莹剔透,在灯光掩映下,尤其壮美。佛侧卧,神态安详,怡然自得。看到这样的神情,人的心情自然平静。工作人员表演了鲜花礼佛仪式。首先,在宁谧的黑暗中,只有大佛通体透着光亮,所有人员依照佛光的指引,在佛教音乐的伴随下,双手合十,绕佛行走。记得以前看到过,绕着佛像、佛塔等行走,本身就是功德。我不是佛教徒,不太懂功德,但就在这样的缓缓前行中,心灵却渐渐平静,俗世凡尘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颇有点入定的感觉。从印度传来的瑜伽,其实也有这样的方法的,静坐、冥思以致于无思,人真能每天如此的放松心情,当然对身心有益。走完,大佛突然消失,殿里陷入黑暗,几个工作人员在消失的卧佛前祈祷。再然后,佛像从地下升起。当洁白的玉佛从黑暗中升起时,全场震撼了,光影从玉佛身上反射出来,佛光普照整个大厅,颇有点苦尽甘来,佛法战胜了黑暗,给世人以指引的感觉。最后,是献花者绕佛行走,并将鲜花供奉于佛前。供奉时,音乐中传来了祝愿的声音,令人感动的是,这儿的祝愿,并不仅仅是对献花者个人的祝愿,而是对所有人,甚至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良好祝愿。佛法普度众生,佛光普照大地,世界充满光明,这才是佛教的真谛,而不是某个人供奉了香火或鲜花就可以受到佛的特别照顾。
仪式完毕,顺着电梯走下地宫,是千佛殿万佛廊。可以想见,走向地宫的走廊墙壁上到处都是佛像,地宫的周围墙壁上也到处都是佛像,确实成千上万名符其实。地宫中央是佛龛,有好几层,导游介绍,每一层都有寓意,反正我是只感到震撼,其他全忘了。神龛中供奉着舍利子,但并不是佛顶骨,而是其他高僧的舍利。我总以为舍利子都是如珍珠般小球,真实看到后却发现如化石骨头般各种形状都有。舍利子真是神奇的存在,科学家们都在分析成因,但我宁愿相信,这是高僧们精神的力量。真正的佛顶骨,还在地宫的最底层,每年只有春节、佛诞等少数几日开放,我们去时没看到,遗憾。走出地宫回来的路上,看到玄奘法师经历摄影展,当下觉得奇怪,难道玄奘法师当时还随身携带着照相机?后来明白了,是后人沿着玄奘法师的取经路,沿途拍摄的风景照。大漠西域的风光,确实在荒凉中显出雄壮,玄奘的西行求法之路,本身就是一场赌博,而身背崇高信念的人,才会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毅然去从事这种危险但有意义的工作。所以,玄奘法师不仅是佛教中人的典范,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牛首山还是有一些其他景点的,比如岳飞行营,还在修建;三宝文化园,我们由于时间关系,没去。而且,春回牛首,自然风光也是极佳。我们在山顶俯视大地时,确实群山苍翠,想想春天繁花似锦,一层又一层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鲜花盛开,当然美丽。不过,山景之美丽,到处都有,而佛家文化的熏陶,此地为最。
游览过不少的寺庙,都以文化为名行赚钱之实,甚至禅宗之首的少林寺,网上也多有吐槽,唯独这里,却感受不到丝毫铜臭的气息。随处可取的佛学小册子,更让游客感到,这里是真心传授佛学文化,普度众生的。
栖霞山
栖霞的红枫是很有名气的,我去的时候不巧,是11月初,网上也看到,栖霞的红枫应该是11月底最盛,不过,看到当地政府已经从10月中旬就开始了红枫节,想想11月了,红枫纵然不是最盛,也应该可以一观了吧。
栖霞红枫名不虚传,刚走进景区,就看到了很多枫树。不过可惜的是,枫叶红的不多,只是零星点缀。当下暗想,政府未免有点误导游客了,10月中旬就开始了红枫节,那时候有红枫叶吗?不过,像这种红枫节啊,菜花节啊,樱花节啊,琼花节啊什么的,无一不是从很早开始很晚结束,其实,真正值得观赏的也就十天半个月,但政府搞的节总要拉长到至少一个月。为什么?理由很简单,政府搞个什么节,门票价格立即大幅上升,那当然时间越长越划算,只是苦了我们这些相信政府的游客,多花钱不说,还经常被误导。
进了栖霞山就是栖霞寺。栖霞寺据说历史悠久,也是江南名寺,当然,我对佛教史一无所知,不敢妄言。寺庙的结构大同小异,毋庸赘述。不过,我们游览时,正好遇到高僧们在做道场,虽然不懂,但在门口听着抑扬顿挫的诵经声,看着高僧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的神情,还是感到了一种信仰的力量。我总以为,宗教给人的就是信仰的力量,正是因为信仰,我才会选择从善,大度,宽容,也正是因为我有了这样的宽容,我才淡看世间的纷扰,从而远离俗尘的烦恼。这就是宗教的意义。为什么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很多人明明知道上帝或佛祖已经没有居住的空间了,却仍然执着地选择相信他们的存在,正是因为上帝或佛祖其实就是善的象征。所以,上帝,或者说善,存在于心里,就能在世间破除迷执,得到平安快乐。所以,我对这些忠于信仰而置身世外之人总是尊重的,也乐意在他们的宗教音乐声中洗涤着自己的灵魂。
栖霞寺边是明镜湖,湖如明镜,天光云影共徘徊,湖边枫树林立,如火的红叶倒影镜中,恰如明镜镶了一圈艳丽的边纹。镜中站立着一尊观音,请恕我不敬,在这幅明艳的美景中,我没看到尊严的大士,却看到了一位身材婀娜的美丽女子,正在面对明镜梳妆打扮。观音身后一弯小桥,想想六月时,桥下莲叶田田,风中清香四散,正是观音大士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福祉。
从明镜湖开始上山。栖霞的山路修得很有特点,中间是斜坡,旁边是梯级山路,两种道路相邻相伴,游客可以随心所欲。记得以前我们还讨论过,山路究竟是斜坡省力还是梯级省力,好了,到了栖霞山,不要争论了,你认为哪种省力就走哪条路,厌烦了还可以换条路走。上山到了明征君碑,旁边有人介绍,碑是赑屃所背,碑上方刻着两条蛟龙,下方是六只凤凰,精彩无比,是重要文物。我也凑过去认真看,似乎确实如此,但坦率说,石头上雕刻的龙凤,精美程度不过尔尔,当然也可能是时间长了,风化影响了美观。
征君碑向上,路边出现了一个牌坊,似乎是“离奇峰墓园”。我估计可能是公墓,这里山清水秀,怪石奇峰,所以让逝者长眠于此,与自然化为一体。关键是,这名字真好,大巧似拙,“离奇”两字尽得造化神韵。走进一看,我想多了,人家叫高奇峰,是他个人的墓园。哑然而笑。与之相对的是桃花坞,不明白这个名字,桃花可以理解,这里看到不少桃树,但山上与“坞”显然无法联系。而且,在我脑中,桃花坞与唐寅已经密不可分,提到桃花坞,就是那首有名的“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结得桃实换酒钱。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那种洒脱,那种放荡不羁,正是四处飞落的桃花的写照。也许,就是因为高奇峰也是画家,让对面意淫出唐伯虎来?
栖霞山风景颇佳,虽然枫叶尚未全红,但不损山色。山上随处会有小小湖泊,湖边绿色葱茏,山石、林木、云彩、丽日等倒映水中,湖边小憩,感受树木的清香,空气的清新,鸟鸣的清脆,足以让未见到红枫的遗憾一扫而空。从这里开始,我离开了大路,而是直接走了不知方向的小路。因为,山间的景色足以让人流连,就这样漫步山间,已经足矣,不再按图索骥去寻找景点了。也许是因为走了小路,再也看不到游人,天地之间似乎只剩下成荫的林木,而我穿行其间,感觉已经远离了尘俗。这时,我忽然想到了栖霞寺的高僧们,他们是不是经常行走于这样的小道?深山古寺,为什么出世之人喜欢深山中修行,那不是终南捷径,而是实实在在的与自然美景同化,然后心中不再有一丝杂念。偷得浮生半日闲,这种隐士式的生活方式,在现在很多著名的名山大川中已经体会不到了,因为如织的游人早已让远离世俗的心境不复存在,但在这里,在冥无一人的小路上,我感受到了自然最真挚最直接的恩赏。信马由缰的任意行走,正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正如野渡无人舟自横,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也是在平时旅游时根本无法想象的。那种自由和惬意,即使是深山修行的高僧们,可能也无法达到,因为他们要诵经礼佛。人生,永远是无法达到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但是,可以在某一个时间,感受下这种任意的自由。不知何时,我又走到了一个湖边,一边是湖,一边是山石,已经无路可走,景区就在山石边的湖上搭了木栈道。走在木栈道上,看着水中的倒影,突然感到了惊艳:这是何等的美丽!怪石奇峰,青天白云,绿树红枫,在水中整齐排列,色彩鲜明又规整,我走在栈道上,正如镶在明镜中的一道暗影。清风吹过,波光粼粼,倒影摇曳,宁谧的天地间霎然全部摇动,栈道的倒影也一起摇晃,还有水中的落叶,婆娑多姿。卞之琳在《断章》中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可我现在,却站在栈道上看风景,看着自己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
就在糊里糊涂间,来到了了凡问道处。了凡是个俗人,他向一大师问道,大师与他相对三日无语。三日后,了凡突然明白了,道即在自己心中,自己的命运也就在自己的手中。于是,他立心向善,自己也获得了凡俗中的成功。故事不知真假,我总觉得,如果真有此事,那了凡不是在问道,而是在问禅。春牛首,秋栖霞,栖霞山和牛首山一样,整个山不仅风光秀美,山中的佛教文化更增添了神秘的魅力。记得在栖霞山景区门口,就看到墙上有不少禅意的小故事,读来意境深远又深有所得。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一个强人问高僧,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高僧并未回答,而是破口大骂。强人大怒,便欲以刀劈高僧,高僧冷然说:“这就是地狱。”强人似有所悟,放下了刀,心里平静了,高僧淡淡地说:“这就是天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也许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吧。我是真觉得,即使这一个故事,已经让我对栖霞寺刮目相看受益匪浅了。确实,佛教的禅意在生活间无处不在,只要自己品悟,自然便会明白,从而得到善果。了凡问道处很简单,就是两个相对而立的石人像,但看着人像中淡然的神情,我居然也就感受到了丝丝禅意。
继续走,居然走到了塔林。塔林一般是寺庙供养本院圆寂的大德高僧的,只是我总在想,一个绵延千年的寺庙,主持总得几十位吧,至少他们应该是有资格有自己的塔的,这个塔林,塔也就十座左右,不明白原因。站在塔林前,静静地伫立,似乎感受到了慈祥的善意和深深的智慧。一些志怪故事中,妖怪最后都是被大德高僧们打败,其实,更应该说,人的心魔和恶念,最终要被善良和智慧打败。
从塔林再往前走,走到了天开岩。看了介绍,天开岩以摩崖石刻闻名,可我一路走过,却看不到石刻。转过来,突然明白了天开岩的含义。天开岩是两块石头,相对而立,中间仅留很狭的一条路,颇似巨人用天斧剖开岩石而成。石头上赫然刻着“天开”两字,也许就是介绍中所说的摩崖石刻吧。我猜想,是哪位古人,看到此景,想到此岩为哪位天神所开,所以刻下“天开”,于是形成了这个名字,也留下了这个石刻。
再往上,一直到了山顶,是始皇临江处。不用看介绍就知道,肯定是当年秦始皇曾在此登临远眺长江。这里是整个山的最高峰,远远望去,一面山下江水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千帆竞发万舸争流;另一面万木峥嵘山川秀丽,如始皇者,当有千里江山尽在掌中的豪情壮意。我们不是始皇,锦绣江山我们无法占有,但我们同样可以欣赏,可以赞美,可以感慨。苏轼早就说过,山间之清风与江上之明月,乃大自然之无尽藏也,既然无尽,又何必占有?站在这里,看千里江山无休无止,看碧空万丈无边无际,人在山尖,只不过是一个小点,是何等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我们会自甘渺小,不知始皇会甘心吗?也许,正是源于这种不甘心,他才会派徐福出海寻求永生仙草;正是源于这种不甘心,他才会修建浩大皇陵期盼生命不朽。可是,任何人在自然和历史面前,永远是微不足道的,始皇不管有如何不甘心,他还是化为了尘土,仅仅留下了这个登临的故事,而长江、青山却依旧生生不息,给始皇观赏,给我们观赏,乃至给千秋万代以后的人观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的欲望无穷,而自然的赐予更是无穷,只要没有贪念,我们足够在自然的恩赐中感受到美,感受到永恒的快乐。
栖霞山,绝不仅仅是红枫,所以,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