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需荣的头像

吴需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05
分享

三孔

三孔,是指孔府、孔庙、孔林。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世家,都有府邸、祠堂、陵寝。当然,孔家可以建庙,那是帝王的待遇,普通人胆敢建庙,是要诛灭九族的。而孔家不但建了,历代君王还都来祭拜扩建,以致一个普通的家庙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圣地,甚至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因为孔子将山东称为中国的耶路撒冷。所以,一般家族中,府邸最大最重要,但三孔之中,最重要的却是孔庙。

孔庙几乎已经和曲阜古城合二为一,进了曲阜古城墙,就是孔庙。孔庙第一道建筑,棂星门。棂星,又称魁星,或者文曲星,天下孔庙的牌坊都叫棂星门,也是文人必拜孔庙的原因之一——走过棂星门,就像鲤鱼跳了龙门,希望能够文曲星附体,从此文思泉涌,金榜题名。第二道牌坊,圣时门。孔子,圣之时也,就是说,孔子这个圣人,永远不会过时。这是至高无上的评价,但也确实。儒家文化已经扎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永远不会过时,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开创者,当得起圣之时也的评价。这两道门,据导游说,是宋代以后的皇帝建的,以前孔庙就大成殿周边一圈,后来越建越大,越建越远,也越来越感到孔庙的高贵和气派。

真正进入孔庙的大门,中间是奎文阁,是孔庙的藏经阁,因为不对外开放,所以导游也没讲解。其实,这才是孔庙的文化内核。就像少林寺的藏经阁一样,越是重要的核心的区域,普通人越是看不到。游览过太多的文化景区,最终的感受都是走马观花,一方面是自己缺少沉浸式体验,一方面也是因为景区的核心内涵,往往出于保护的原因并不会让普通人接触。所以,央视最近播出的《国家宝藏》,让普通百姓能够沉浸式接触文物的文化内涵,确实是明智之举。奎文阁旁边就是碑林了。碑林到处都有,西安大雁塔的碑林尤为著名,但孔庙的碑林,规格之高可能无出其右,想想就明白,这儿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谁不想在这儿留下一块碑以表达自己的景仰?更何况,历代帝王都喜欢在这儿留下墨宝,为孔子加官进爵,以博取天下士子之心。只是可惜的是,碑林在文化大革命时,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据说只留下了两块,一块是朱元璋的,因为朱元璋是深受毛主席尊崇的皇帝;另一块更奇葩,是党怀英的,因为他姓党,党的东西怎么能破坏呢,所以幸免于难。在那个疯狂的时代,就会有这样奇葩的逻辑。

当我们从棂星门开始步入孔庙,一直走到大大小小的石碑,我们逐渐感到了孔子的神圣和尊严,感到了孔子成王成圣的高不可攀,感到了儒家伦理的至高无上,感到了森严等级的凛凛凉意。文化,本来是亲民的啊,可为什么有了皇家的威严,就让普通百姓感到了压迫?这还是在列国周游时累累似丧家之犬的孔子吗?还是那个道穷而不改其宗的孔子吗?还是那个会哭、会笑、会骂人、会赌咒发誓的孔子吗?好在过了碑林就是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在这里,我依稀看到了子路率尔而起,看到了颜回安贫乐道,看到了宰我呼呼大睡孔子对他翻着白眼破口大骂,看到了学生们弹着琴和孔子一起吟着诗唱着歌。记得易中天说过,看《论语》,最有趣的不是看孔子的谆谆教导,而是孔子和学生们的互动,从互动中可以看到孔子的真性情大智慧。所以,看到杏坛,就看到了活生生的孔子和他的学生,那种温馨和和谐,让碑林的产生的凛凛凉意一扫而空。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建筑,大成殿。导游在介绍大成殿的建筑特色,历史地位等等,据说只有故宫的太和殿才可以媲美。只是,我一句没听进去,因为我的眼睛已经被大成殿中的孔子塑像所吸引了,吸引我的还有塑像上方的匾额——闪闪发光的四个大字“万世师表”。易中天先生曾感慨,孔子的万世师表是让他最尊敬的地方。他说这话时,明显看出真正动容了,这是他的内心话。其实,何止易先生,天下所有的老师都会以万世师表这几个字为终身追求的准则,甚至包括我这样并不是老师而忝列于读书人行列的学子。孔子一生,在政治上其实是失败的,他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得到当世君王的认可,他的成王成圣是后来的事,他本人是不知道也想不到的,但他在文化教育上却是成功的,做出了非常了不起的贡献。他整理了古代文化,从而为儒家文化树立了典籍和标杆,指引了中国文化的方向;他以身垂范,教导世人学为君子,博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甚至资助学生,他的教育破除了利益取向而只是为了传播知识,让天下人都读书,都知礼。教育从来不是产业,而是教化世人并影响民族未来走向的宏伟事业,如果教育都逐利了,还指望孩子们不唯利是图吗?世无孔子,万古如长夜。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标杆地位,他指引了中国文化的方向,指引了中国士人的方向,这正是他万世师表的辉煌体现。

孔庙旁边是孔府。孔庙由于历代帝王的扩建,规格已经远远超过家庙的范畴,所以孔府,这个本应是最重要的建筑,反而相形见绌了。当然了,孔府相对于普通家族的府邸,还是规模宏大的,因为这是衍圣公府,而且这个公爵,是历代帝王都承认的,直到民国时期,最后一位衍圣公随蒋介石去了台湾。整个世界的公爵,恐怕也只有这一支能够有如此的传承。孔府有前厅,内宅,后花园,和一般的府衙差不多。孔府的前厅,是历代衍圣公办公的地方。历代衍圣公,贵为公爵,我总以为是虚职,但实际上既是又不是,他在中央也参与政事,当然只会提一些文化礼仪方面的建议,有点虚职的意思,但在地方上,衍圣公的地位实际上远高于当地的县令,而且衍圣公也实际管理着地方。仅此一事,足以推断出孔家诗书传家的成功,历代衍生公也许能力有大小,也许道德水准有高低,但大体上肯定是说得过去的,因为这么多代,只要有一代两代鱼肉百姓横行乡里,肯定会被剥夺实际治理的权力而只保留虚职。这才是真正的世家,真正的贵族。教育的成功,才是一个真正家族传承的基础,所以一个世家的家训非常重要。在内宅门口,擅入者打死勿论的警示语和戒贪图让我看到了活生生的封建礼教。古时候,男女之防极其严格,女性不出内宅,男性不入内宅,孔府也是如此,这是封建礼教的悲哀,不知孔子是否赞同,但可以想见,孔家多少妙龄女子的青春美梦就消弭在这个教条之中了。在女性物化的时代,这条规矩避免了瓜田李下,可女性终究不是物,而是活生生有情感有需求的人,甚至情感远比一般男人还丰富。其实,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女性的地位并不低,男女之防也不严,孔子就曾拜会南子而让学生误会,从而赌咒发誓。可后来的儒家却越来越禁锢女性,这也是我不喜欢朱熹的地方,不知孔子是否支持朱老夫子,但这条规矩放在这里,还是让人感觉不舒服。而戒贪,则是官家之本,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只要有了私心,基本上等于宣告了他的破败,所以准备致仕的豪门贵族,戒贪是立身之本。孔府还有个冷板凳,记不清是在哪个门前了,据说是严嵩坐过等待办事的,后来严嵩倒台,他坐过的板凳也就成了冷板凳,导游还提醒我们不要去坐。导游兴致冲冲的介绍,说孔家不耻严嵩为人,预计到了他的倒台,所以有意让他坐冷板凳,我只能笑笑了,这明显牵强附会了。孔家应该是超然党争和政治保持一定距离,这才会长久,我估计历代衍圣公都会明白这条不成文的家训,何来反对严嵩一说?孔府的文物众多,现在还专门建了孔子博物馆,馆藏文物基本都是孔府的文物,《国家宝藏》还专门做了一期。想想也可以理解,历代帝王在翻修孔庙的同时,肯定也对孔府赏赐有加,这些都是难得的精品,流传至今当然都是国宝级的珍贵文物。以商周十贡为例,当时赏赐时就是独一无二的无上精品,流传至今不是国宝才怪。总之,游览完孔府,不禁感慨,这个华夏第一家族,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有原因的,不是简单的风水,也不是单纯的余荫,而是家族的教育。

孔林,是孔子家族的墓地。里面最重要的当然是孔子墓,但孔家后人也有不少名垂青史之人,如孔颖达、孔尚任等等。导游介绍,孔林有个规矩,叫五孔不入,实际上就是孔姓被剥夺祖籍的五种情况,比如做了人家招女婿,犯罪等等。走到孔尚任墓前,据说当时孔尚任可能是因为获罪无法进入孔林,但其文才名世,不进入又说不过去,所以偷偷埋进去了,当时连真实的姓名都不敢写。当然现在,这个孔子杰出的后人,已经可以堂而皇之的位列孔林,并将孔子的文化事业继承发展。走近孔子墓,首先看到子贡结庐处,他是唯一一个为孔子守了六年孝的弟子,真正的情逾父子。而他守孝时手植的楷树,也成了国宝级文物。我常常想,子贡其实是孔子最为重要的学生,他身家富有,又极富才华,在当时诸侯的心目中,地位不输孔子,而他事实上对孔子也是帮助最大,后来孔子死后的造圣运动,他是最有力的推动者。只是孔子在世时,最喜欢的学生却是认真学习并无大用的颜回,子贡难道心里就没有不平衡吗?看到子贡结庐而居的地方,我知道他真心对孔子没有怨怼,这也是孔子伟大人格的魅力吧。孔子墓旁是孔鲤和子思墓,是他的儿孙。孔子的儿子孔鲤在学术上一般,所谓虎父犬子,令我想到了孙中山——一笑。但孔子的孙子子思却是儒家文化重要的传承者,不堕乃祖之风,据说是孟子的老师。孔子墓非常大,碑也奇特,碑文“大成至圣文宣王”是他封号,只是碑上的王字下面一横看不到,似乎是个干字。据说是皇帝参拜孔子墓时,要不要跪拜成了问题,皇帝不能拜王吧,于是有意把这个王字的下面一横下移到视线之外,所以拜的不是王,而是先师。孔子嘛,天下所有人的老师,当然也是皇帝的老师,于是,皇帝跪拜老师,合情合理。这种自欺欺人式的操作,恰恰反映了中国人的政治智慧,也正符合孔子的名正才能言顺之意。

走过三孔,接受了一次儒家文化的洗礼,更感受到了中华第一家族的家风。

附: 孔林祭孔尚任

秦淮水暖传香艳,建业城高见死生。

一曲桃花千载泪,两腔热血万年情。

生前祖荫悲无姓,死后家门赖有名。

不见漫山朱紫墓,满阶荒草尽凄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