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需荣的头像

吴需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07
分享

广州行记

一、飞行途中

第二次坐飞机。上次坐飞机是跟团出游,自费。众所周知,旅行社安排的几乎都是晚上甚至夜间的航班,原因很简单,夜班便宜,经常会有特价机票。看过一些航拍的风景图,都非常漂亮,所以说实话,很想在飞机上俯瞰大地的,可夜间的航班,纵然眼睛睁得再大,窗外也是黑漆漆的一片,一无所获,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到了目的地。这次乘坐不一样,因公外出,机票是可以报销的,属于有钱任性类的,当然乘坐了更为方便的白天航班。而且机缘凑巧,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终于可以一饱眼福了。

从飞机启动开始,就眼巴巴地看着窗外,生怕错过了什么美景。飞机从扬泰机场起飞,周围都是农田,所以俯瞰下去千里沃野。我一直有个观念,无论什么植物,只要千里成片都很漂亮,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荷兰的郁金香当然很美,其实看着千里草原,哪怕是杂草丛生,也是有着壮美的观感的。所以,看到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绿色,自然心旷神怡。间或看到广袤绿色中的道路、河流、房屋,正是绝妙的点缀。可惜的是,这种风景转瞬即过,几乎刚看到,就越来越远以至于无,因为飞机爬高太快了。

根本来不及遗憾,耳鸣开始了,耳膜甚至有点刺痛。第一次坐飞机时,导游已经告知我们,乘坐飞机会有耳鸣的现象,可当时并没感觉到,估计看着窗外一片漆黑,和闭着眼睛的效果差不多,根本感觉不到在爬高飞行,所以也就没什么感觉了。这次明显感觉到了飞速上升,所以耳鸣刺痛等症状立即出现了。我不是医生,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猜想可能是高度引起的气压不一致吧。高空和地面大气压强不一样,所以人感受到的压强不一样,耳膜受到人体内气压的压迫,产生耳鸣的情况可以理解的,不过奇怪的是,为什么只是起飞和降落时感受得到,而高空飞行时,似乎又恢复了正常?不管如何,对风光靓丽的空姐空少充满了同情,要我天天坐飞机,肯定难受得一塌糊涂,当然,他们应该习惯了。

正在胡思乱想间,飞机穿过了云层,这时眼前出现了震撼的云海。很多山都以云海闻名,但我估计,在飞机上看过云海以后,那些山上所看到的云海都不值一提。原因很简单,飞机是真正的在云层之上,并且和云层无限接近。密密麻麻绵延不绝的云海,似动非动,似静非静,形状各异。如果你愿意,尽管发挥你的想象,如大象,如飞马,如岩石,如海浪,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白色的云层,上面是一片亮丽的湛蓝,再无一丝杂色。这是真正的蓝天白云,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最简单的景色,其壮美却没有任何语言可以表达,就只有最简单的“蓝天白云”四个字。在地面时,我经常仰望天空,看云彩的变幻,想象白云深处会是什么。现在到了云朵之上,突然明白了,白云之上就是仙境啊,南天门,兜率宫,三十三重天,不都在云朵之上?紫霞仙子心目中的英雄,不也是驾着祥云过来吗?而我们,此刻不正在腾云驾雾,遨游天际吗?幻想着,迷糊着,眼前似乎出现了海市蜃楼,似乎汉钟离摇着大扇子笑嘻嘻走来,张果老倒骑着毛驴一声不吭地走过……

快到白云机场了,飞机准备降落了,又钻进了云层。可能天气原因,这里的云层比较厚,飞机在云层里飞行了好几分钟。在云层中,又是一种感受,感觉周围白茫茫一片,就像以前被浓雾包裹甚至看不到地面的场景。我也真服气了,飞机的速度多快,在云层里居然要开好几分钟,这云层该有多厚啊!明明知道飞机是靠雷达导航,但还是莫名有点害怕,飞机的驾驶员可是什么都不见啊,盲驾,不怕遇到山峰?虽然明知是杞人忧天,还是惴惴不安了这几分钟。

飞机总算穿过了云层,看到地面了,好漂亮的梯田!曾经看过龙脊梯田,那是著名的美景,但说实话,其震撼远不如此时看到的不知名的梯田。毕竟,我们此刻是从空中俯视,其层层叠叠色彩斑斓而又分明,加上绵延群山的温柔曲线,无不远胜于身临其间。也许,跳出庐山看庐山,才能见到庐山的真面目,道理是一样的。

二、广州印象

广州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北上广深,几乎是个中国人就都知道。印象中的广州,肯定也是高楼林立,交通繁忙的巨大城市,城市的优点和病态并存。这次真正到了广州,还是感觉到了与众不同的地方。

最直接的感受是广州的交通。任何大城市,交通都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在南京、上海都感受过,短短几百米的距离,汽车能开到半小时甚至一小时,速度甚至不及步行是经常的事。但是,在广州,有了不同的感受。川流不息的车流就这样在不同的车道有序的行驶,也许不快,但从来不堵。心下不自觉地由衷佩服广州城市的管理,能把交通管好,这样的大城市的领导者,还有什么工作做不好?也许吧,广州最主要的贯穿南北的广州大道,是双向十车道的城市主动脉,其宽阔对缓解城市的拥堵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我总觉得,中国人的惰性,有多大地方就能浪费多大地方,没有管理,二十车道也能堵起来。广州对交通的管理,肯定是有秘诀的,值得所有城市的管理者去学习取经。后来听说,以前广州交通也不行,总部位于广州的宝洁公司,基于对广州城市病的不满,向政府提出要撤离广州,那可是每年利税就达60个亿的企业啊,加上解决就业、拉动消费,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于是,市政府毫无二话,立即展开了对交通的整治,从而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整洁有序的广州。看来,不是中国的管理者能力差,根本原因还是得过且过的惰性。

广州的母亲河是珠江。珠江虽说是中国第三条江,但其长度和宽度都远远不及长江黄河,其影响力也只在广东一个省,不像那两条江,都贯穿好几个省。珠江的宽度和长江比起来,更像是一条小河流,长江天堑能够将中国分裂成两个对峙的政权,而珠江显然容易跨越多了。当然,再小的河,也阻碍着两岸的交流,必须要有桥,所以广州市也在珠江上建造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桥梁。珠江和那两条江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是珠江的起源是三条江,最后一起汇聚成珠江,流入南海,而其他都只有一个源头。

小小的珠江,其冲积下一个小小的珠江三角洲,但这个三角洲却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且不说香港澳门这两座世界级的大都市,只谈中国大陆,经济总量最大的省是广东,广东有21个地级市,位于珠三角的有9个,这9个市的经济总量,居然达到广东经济总量的90%!其中广州和深圳两市,经济总量就接近全广东的一半!导游介绍说,广东在国内经济是老大,但总感到老二江苏的竞争压力,为了保持优势,不得不加大投资,而投资在经济薄弱的地区,其产出是远远不及发达地区的,所以为了全国第一的名声,就不能不加大对珠三角的投资,形成了马太效应。所以,广东的经济是极端不平衡的。不过,从后来的学习所得来看,导游的话不一定对。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广东、广州的特点和经济。在他看来,广东是压根瞧不上江苏的,因为两者虽然经济总量差不太多,但经济质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江苏压根就没有自己的本土支柱产业,都是世界大企业的加工基地,是受制于人的经济,再好也没有可延续性。而广东,在汪洋执政时,就花大力气淘汰落后产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所以当时冒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和风险,自然淘汰了很多企业。现在,政策红利出现了,很多国产自主品牌的大企业落户广东,他们可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翘楚。广东,广州之所以有这样的经济成就,与广东人的特质是分不开的。他讲了两点:1、包容。广东人的眼界是世界级的,在全国无与伦比,很多性格迥异,甚至政治上有缺陷的人才,广东一概欢迎。广东人甚至能将自己开创的商业帝国,不交给自己的子女,而是毫无保留的传承给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外地人手中,这种职业经理人的观念和眼光,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2、感恩。广东人是非常懂得感恩的,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广东人毕业后会经常回到自己的母校看看,找曾经的老师聊聊,仅此一点,恐怕就没几个地方能做到。正是基于这种感恩观念,广东人非常团结,给老乡帮忙绝对是全心全意的,甚至打架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帮老乡打赢了再说,这点潮汕人更为明显。我相信他讲的是事实。其实我也一直相信,做生意首先是做人,没有诚信经营互惠互利,而是靠着欺诈压迫的经营方式,或许能获得短期的收益,但这样的经营者终究是成不了大器的。一个人,最重要的也就是宽容和感恩,于别人,宽容能容人之短;于自己,感恩能扬己之善,一个能克制自己善待别人的人,怎么能不成功。个人如此,城市同样如此,一个城市如果能做到宽容和感恩,又怎会不充满着勃勃生机。

三、沙面

沙面不是美食,而是一个地名。广州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外向型的城市,即使是在最为闭关锁国的清朝,全国的通商口岸都关闭了,也留下了唯一的广州作为和外商交易的场所。那是真正的开放的窗口,就这个小小的窗口,联系着一个东方大国和西方众多的商业往来,而这些往来又通过广州十三行进行的,可见当时的十三行,是如何的忙碌和富甲天下。

闭关锁国的清朝吞下了自己酿造的苦酒,大门被西方用枪炮打开了。当然,广州又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开放城市。于是,西方人蜂拥而至,他们中有侵略者,有投机者冒险家,也有正当的商人。不管如何,他们来了,还带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西方文化。人以类聚,他们在广州,在异乡为异客,当然也希望抱团取暖,生活在一起。于是,正像国外很多城市出现了中国人群居的唐人街,广州城市内也出现了西方人群居的“西人街”——沙面。只不过,能住在沙面的,都是西人中的上层人物,所以他们的住房建造得尽善尽美,富丽堂皇。

上海的外滩被称为西方建筑博物馆,沙面其实也不遑多让。我们是外行,在沙面只是看热闹,我相信,熟谙西方建筑的人,到了沙面,肯定会感受到如入宝山,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西方建筑,英式、美式、法式、哥特式等等。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西方人的讲究,不仅仅是在自己的住房上,还表现在中间的大道上。沙面中间是大道,两车道的路面,并不算宽,但车道间却有着很宽的绿化带,简直就是花园,有植被,有座椅,有雕塑,有凉亭。道路,是给行人用的,行人嘛,总是匆匆忙忙的,总希望尽快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路上耽搁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看到这些花园,我想,再忙碌的行人,也会停下自己的脚步,稍作停息,感受下美丽的风景。说到底,人生本就是在路上,我们在追逐着一个个目标,不遗余力,精疲力竭,恨不得这些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可换一个方式去思考,想很快实现目标,我们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带来疲倦、困顿、焦躁等等负面情绪,值得吗?如果我们的人生路能够放慢一点,在追逐目标实现的同时,关注下行程中的风景,生活会惬意很多。亭子,就是道路中的停歇,是休止,也是道路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没有亭子,很多人会累死在路上,根本无法到达终点。现在很多人不喜欢跟团旅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旅行社安排的行程太累,旅游成了一个没有亭子的行程,反而失去了乐趣。所以,沙面的这种设计,充满了人生的智慧。

走在沙面的大道上,看着一个个西式建筑,时间似乎凝固了,回到了那段西方人肆意欺凌中国人的时代。在寸土寸金的广州,这些西方人,能占用这么多的土地,建造出如此宏伟宜居的房屋,营造出如此舒适的环境,是当时再有钱的中国人都无法做到的。当然,时移世易,现在这些建筑已经物是人非,已经不再是外国人居住,而是用作了它途,有的成了商店,有的成了办公场所,还有一套居然成了学校,心中隐隐有种扬眉吐气收回故土的荣光。

我们时间有限,只是粗略地走了一圈。我相信,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细细阅读每一间房屋,读懂它的前世今生,感受岁月的静静流淌,更加会不虚此行。

四、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源于孙中山创办的广州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成为现在的中山大学。在大学合并潮流中,又并了一些小学校,开辟了一些新校区,形成了如今五校区的规模。我们去的,是最早的本部,也就是南校区,正宗的广州大学旧址。

我们从南门沿着中轴线向北。甫入校园,一幢幢西式建筑或隐或现,掩映于花草树木之中。我讶异于此情景的熟悉,已不知在我脑中浮现过多少次。心中当然明白,这种大学的氛围,和我的母校苏州大学的氛围完全一致。中国有历史的大学,几乎都有西方的影子,几幢西式小楼,周围绿草茵茵,绿树成荫,概莫能外。而现在的大学校园,高楼大厦气势恢宏,实在让我想起那句著名的“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一座座钢筋混凝土的方盒子里,学生能有多少思索?反而处在草地上,树荫下,鸟鸣中,神思远去,方能与先哲对话,与思想同行。中国大学的大楼,我总以为是禁锢思想之所。

中山大学的主轴线就叫逸仙路。沿路向北,首先看到中大的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这源于《礼记》,其实是中国古人的治学格言,被中山先生借用来引领中大学子。每个大学都有校训,看到北大沉甸甸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脑中立即会浮现出蔡元培先生那虚怀若谷兼收并蓄的学者风范。这些校训,已经和学校的文化分不开,也是学子永远的骄傲。记得当时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中汉东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立即有好事者提出原型就是苏州大学,因为校训相同。不过,说实话,苏大的校训确实令所有苏大人都引以为傲的,那种高傲和谦卑巧妙融合在一体的校训,实际上是最好的人生指南。绕过怀士堂,经过一片绿油油的草坪,就是中山先生的雕像。据介绍,此雕像就是中山先生在怀士堂对中大学子们讲演时的神情,为先生仙逝以后,他的日本友人所捐赠。当时共捐赠了四尊,其中两尊给了先生在广州创办的文武两学校,即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一尊给了澳门,因为澳门是先生初次执业行医之所,还有一尊给了先生安躺着的南京中山陵。说怪也怪,中日两国在地缘政治上是死敌,日本若要发展,必然会侵略中国,但日本对中国的中山先生甚至其继承者蒋介石还是尊敬的,即使后来日本全面侵华,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日本高层还是下命令保护与中山先生有关的一草一木,并且多次试图要蒋介石领衔傀儡政权。蒋公当然拒绝了,但中山陵等建筑能够保存,还是和日本高层有关系的。而且,鲜为人知或者历史刻意回避的是,孙中山这个称呼,本就来源于孙文为自己起的日本名字“中山樵”,而他取这个名字,居然是因为日本天皇的母亲姓中山,足见日本侵华前,孙先生和日本的关系,所以,他的日本友人捐赠雕像,也就不足为奇了。可惜,朋友会变成死敌,这就是国际政治的利益法则。从雕像中可以看到,孙先生演讲时,目光如炬,坚毅的神情不怒而威,手势平缓而用力,我相信,下面听讲的学生肯定听得如痴如醉,热血沸腾。政治家,首先必须是演讲家,孙先生如此,那个臭名昭著的希特勒更是如此。仰视孙先生的雕像,似乎感受到了他心目中的热火,他对革命终将胜利的信心,他不屈的斗志,这些,都是他给予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所以他才是革命的先行者,才是中国的国父。中山先生对面是惺亭,不大的亭子里挂着一口警示钟,应该是原物,已锈迹斑斑,是为了纪念三位牺牲的烈士所建。这三位烈士的大名都没听说过,中国革命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名字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纯属正常,他们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本来也不是为了生前身后的名声。不过,中山先生直视惺亭,心中想必有着一丝的歉意,又有着满腹的自豪吧?而烈士的牺牲,其实也是回报先生的最好方式。

瞻拜过中山先生,一排幽静的西式建筑将我们吸引到了东侧。我估计陈寅恪故居应该就在这排建筑里,但没找到,反而看到了陈嘉庚纪念堂。没看到学者,但看到了为中国革命不遗余力的华侨,也符合广州这个城市的特点。再向北,是岭南学院,很奇怪,岭南学院难道是中大的民办学院?岭南学院处就是北门了。北门外有个小公园,公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大的地标:牌楼,正面是“国立中山大学”,反面是“正诚格致修齐治平”,是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简称。这里的是原物,正因为这个地标的名气,结果中大每个校区都仿制了一块立在校门。更为滑稽的是,我们拍集体照时,根本不是在此,结果照片中也PS了这个牌坊作为背景。牌坊紧邻珠江,想想当年的莘莘学子们,从珠江买船而下,来此登岸,首先看到校牌,立即肃然起敬,穿过校牌已成校人,然后回望牌坊背面的治学和人生格言,这是最好的第一课。在珠江边远眺,对面是现代化的新城,各种高楼大厦林立,广州塔傲立其间,一下子由学术走向现实,由近代走入当今。

我们是沿原路返回的,回程中看到哲生堂,是为纪念孙科。本来也没什么,虽然孙科为虎父犬子,但在中山先生创办的大学中纪念他也属正常,不过看到原委,却让我大跌眼镜,原来当时孙科贵为交通厅长,用厅里的钱建了这座大楼,所以命名哲生堂。学校的大楼和交通厅有关系吗?赤裸裸的滥用职权,还堂而皇之的纪念,实际上是孙科的耻辱!我相信,中山先生必不会知道此事。

走过中山大学,对这座中国革命中诞生的学府,对创建这座学府的中山先生还是充满了尊敬。

五、广州塔

广州塔又称小蛮腰,现在也是四A级景区,宣传说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高塔,我总怀疑现在还是不是。宣传当然是对的,但中国人好大喜功的个性,你有了亚洲第一,我如果有能力,会建世界第一把你比下去,反正只要不是花我的钱,至于有无价值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广州塔其实没必要特地去游览,因为其非常高,又在珠江边上,在广州几乎随处可见到。但我还是在晚上去了广州塔,因为广州塔和夜游珠江已经成为广州的一个经典游览项目。到了塔下,看看登塔和夜游的价格,想想还是算了,就这样,高昂的门票制止了一个旅游者的游兴。当然,在中国,这种事情是很多的,而且景点也并不在意。以前在桨声灯影里游览过秦淮河,说实话很失望,只能在头脑中脑补朱自清的文人气和秦淮风月的脂粉香。夜游珠江,不知道能脑补什么,还是省省孩子的口粮吧。不过,夜色中的广州塔,倒是特别漂亮,近观其婀娜身姿,倒是不虚此行。

灯火通明的广州塔,早已不是一个钢筋混领土的建筑,通体透明,简直就是一块硕大无比又玲珑剔透的宝玉。由于灯光的变化,广州塔也有着光彩的变幻,这令我想起了传说中慈禧太后的夜明珠。如此这般大小的夜明珠,自然界再鬼斧神工也制造不出吧?这就是人力的伟大。可以想见,在珠江夜游,远远看着广州塔及周边灯火通明的新城,肯定会有金碧辉煌中一位珠光宝气的美人的感觉。这个小蛮腰,设计者几乎绝了,亏他怎么想到。为了验证我的想法,虽然没有夜游珠江,我也沿着珠江骑行了一段时间,再回望广州塔。果不其然,一位身材高挑的刚刚出浴的女子,傲然挺立在鱼龙光影之上,落寞孤独令人仰视,又绝美不可方物,令人久久不愿离去,只想匍匐在她脚下。我想,她要是拿起细细的皮鞭,估计没人能拒绝被轻轻抽打的快乐。

六、广东博物馆

广州并不是历史名城,在近代之前是蛮夷之地,没有历史底蕴,所以本没打算去博物馆。不过,同行的朋友是个博物馆爱好者,所以也就一起去了。

前段时间央视播出了一档节目《国家宝藏》,通过新颖的方式演绎了中国九大博物馆的精选国宝的前世今生,看后特别震撼。特别是播出的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的国宝,当时也曾在实地看到过实物,看后并没有多少感触,但经过节目的演绎,那些文物的价值立即在脑中活了起来,恨不得再去博物馆,重新认识下这些默不作声但精彩绝伦的宝贝。节目没有选择广东博物馆,也可见广东的馆藏和那些博物馆相比,并无出彩之处。

沿着导航找到博物馆,其凹凸似甲骨文的外形首先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不过,令我更佩服的是,广东省博物馆居然位于珠江新城的城市商业最核心地带,广州的CBD地区。而且,博物馆旁边就是图书馆,另一面是亚运广场,广场边是珠江,隔江相望的就是广州塔,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商业区,居然划出了这么一大片地块从事文化事业的弘扬和展示,说广东经济唯一论,我是不相信的。其实真的,经济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两者是相互促进互相补充的,没有软实力,硬实力最终也会遇到瓶颈。小到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必然会重视企业文化;大到一个国家,不符合国家文化传统的经济质态,必然会受到约束而举步维艰。广州如此重视文化建设,亦可见其开明包容的城市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广东的高科技企业才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成长为参天大树。也正因为此,广州的粤派,和北京的京派、上海的海派文化,在中国当代文化体系中鼎足而三,各有特色,是其他城市远远无法比拟的。

走进博物馆,首先跟着导游到了四楼,看到最为重要的广东历史文化展馆。据说远古时代,广东也有了人类遗址,但不管如何,反正没形成文化遗址,可见并不重要。但也许是靠海的原因,广东人很早就开始了造船和航行,所以史前展馆中出现了一个硕大的木船。我相信这个史实,但想到未开化的土著广东人乘船出海,脑中却浮现出未经世事的石猴孙悟空航海学艺的场景。广东的文化起点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华后,秦皇远征岭南,设桂林、象郡,广东从此纳入了中原文化版图。随着秦皇帝国的轰然倒塌,中原战争频仍,无暇顾及岭南,于是,当地的将领赵佗乘机自立为王。那种蛮夷之地,又隔着峻岭雄关,中原的皇帝们无意于此,所以岭南俨然以附庸国的地位自立于世。当然,岭南虽然不属于中央政权,但从秦后,与中原的联系却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岭南人张九龄任大唐丞相以后,修建了岭南雄关——韶关,实际上也是开辟了一条岭南与中原的通道。于是岭南的荔枝可以飞马送到京城博贵妃一笑,于是韩愈可以贬谪岭南途中赠诗韩湘子成千古绝唱。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化,岭南地区的各种工艺也突飞猛进,而广州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还有很多精美器物往来其间,所以广州沿海出土了很多造型优美工艺领先的瓷器、青铜器、丝绸等等,如被博物馆视为镇馆之宝的一个战国青铜器,经专家推算,应该就是从中原辗转到此地后被发掘。广东的龙舟文化也是全国领先的,现场展示了一个真实使用的龙舟,又窄又长,最宽处也仅容两人同坐,这种龙舟入水后,肯定如箭矢一般飞速向前。导游问我们,龙舟如何保存,我想可能会拆卸组装,导游笑了,说当地的龙舟是一个整体,无法拆卸。我正想破头脑也想不出时,导游告诉我们,当地人会把龙舟涂满淤泥,沉于水中,等使用时取出,称为“启龙”,会举行仪式,全体参加,盛况空前。展馆最后是广东风土人情介绍,广东分为梅州、潮汕、客家三种文化,其中潮汕人最精致,功夫茶、丝绣、饮食都是尽善尽美,而客家人显然生活条件最差,故从不裹脚也最能吃苦,想想太平天国能够横卷长江以南的基础就是广西客家人。不管哪一种人,广东人的团结是很一致的。

听了导游很详尽的讲解,时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故而我们只是浮光掠影地参观了下别的展馆。在三楼,首先拜访了一个国外画家的画展,画是油画,但这个画家的画却并不细致,看后根本不明所以,但其色彩鲜明,虽然仅用黑白两色,强烈的对比扑面而来,一看就感到震撼。偶尔能感受到画作中的力量、生命、变幻等等主题,立刻感到兴奋不已,这也许就是艺术的感染力吧。当然,真正的画家,看着这些画,当然更会有知音之感。

画展馆旁边是陶瓷馆,本来也只想简单浏览下,一座展架前的几个人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个年长的老爷爷,穿着志愿者的衣服;一个中年女子,还有一个青年女子。本来还以为是讲解员,凑过去一听,大为吃惊,那个老者的讲解简直出神入化,已经不是介绍陶器了,而是介绍文化。各种瓷窑的区别,甚至小到各个瓷器的区别,造成区别的原因,内含的文化意味,完全向我展开了一个未知的奇妙世界。令我惊讶的是,每当老者讲到馆藏没有的瓷窑时,那个中年女子总会从手机中搜出相应的图片。大胆揣测下,老者肯定是个资深教授,中年人是老师,年轻人是正在学习的研究生。既有这样的机会,当然不可错过。记得当年参观明孝陵时,也曾遇到一个老师模样的人,对几个学生讲解孝陵的结构和历史,凑过去时,明显感到那个老师不悦,还不停的对学生说,等别人先走了再讲,于是很自觉地走了。我总以为,那个老师太小家子气,知识本来就应该传播。而这位老者,完全没有拥宝自珍的感觉,看到我们认真倾听,还善意、鼓励地向我们笑笑,我们若有领会,他更是露出赞赏和欣慰的笑容。就这样,不知不觉又是个把小时过去,我们难得地听到一节精彩的瓷器介绍课。

虽然在博物馆,我们没有完全游览完,但能听到如此精彩的讲课,是从来没有的幸运。也许,只有在宽容而文明的广州,才会有如此的幸运。我也明白了,文物的讲解,绝不仅仅是器物的名字大小,而应该是内含的文化意义,才会让文物活起来。《国家宝藏》如此,那个老者也是如此。理解了文物的文化意义,也才真正算是游览博物馆的价值。

七、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个奇迹,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甚至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可以说,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在中国近代史上,广州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武昌起义前,广州就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而黄花岗起义也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起义。武昌起义到袁世凯攫取革命胜利的果实这段时间内,革命的重心在北方,但袁世凯任总统后,广州又成了国民党的大本营,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北伐等等,都与广州密不可分,直至蒋介石统一中国定都南京。

孙中山屡次革命屡次失败,终于认识到了建立革命军队的重要性,于是创立了黄埔军校。蒋介石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的领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掌控了这支学生军队。黄埔出身的人,从进入黄埔那刻起,就注定要与近代的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平定商团叛乱、东征陈炯明、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黄埔师生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成了标杆的存在。更令人惊异的是,黄埔都是速成班,虽然是正规军校,但学生学习仅仅半年之久。短短六个月,能学到多少东西,何以锻造出中国那么多铁血将军?黄埔军校的旧址在一个小岛上,原为陆军小学,校门正对着珠江。同事问导游,当年的军校交通是否方便,有没有船到广州城内。我倒是觉得,军校之所以选在这个孤岛上,可能看中的正是它交通的不方便。仅仅半年的学习,当然心无旁骛才好,与广州城的花花世界联系越少越好,学生才能安心成才。现在很多城市的名校,都在往郊外迁,应该也有这个考虑。当然,黄埔军校可没有把周边房价炒热的意图。

军校并不大,结构也很简单,“曲”字型,两条大通道贯穿南北,将学校隔成东中西三块。每块都是前后几进,两层。整个军校,就这样被隔成一个个小格子一样的房屋,连操场都没有,中山先生面对学生的训话,都只能在中间的通道上进行,可见条件的简陋。目前,军校的一层主要就是军校历史展览,看着军校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啊,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段段熟悉的场景,就是近代中国的再现。二楼靠近北侧大门的一进是办公区,军校有训练部、医务部等科室,可每个部都只有一间大办公室,可见机构何其简陋,人员何其精简。校长室也只有一间,约20平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办公桌,类似钢琴,据说蒋介石疑心病较重,有意将办公桌设计如此,只要人一离开,立即合上盖子,别人就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校长室墙上是学员名单,蒋公当年每天都会关注这些学员,经常找学员谈话,从而收买人心。这可以说是蒋公的政治手腕,其实也是蒋公的卓越之处。现在学校的校长,恐怕连自己有多少学生都不会知道,更别说认识学生了。不过,饶是蒋公如此看重自己的学生,他还是没发现林彪、聂荣臻等英才,最终被自己的学生打败了。校长室楼下是秘书室,旁边是会议室,会议室并不是专门开会用,而是当年苏联专家们的办公室。再过去是政治部主任室,也是一间大办公室,恩来就和他的部下们在此办公。也就是说,整个黄埔军校,只有蒋校长一人享有单独办公室的待遇,这让我们当今的官僚们如何的汗颜!当然,军校象征性的留了一间办公室给孙文,但中山先生整个就来过两次,所以正常空着。这能理解,精神领袖嘛,地位总不能低于蒋介石吧。看过办公室,来到学生区,首先是自习室,然后是宿舍,都只是一间大教室,密密麻麻地摆放着桌椅木床,极其简陋。我们正奇怪,这点木床,怎么够全体学员使用,导游告诉我们,确实不够,但这点极其简陋的木床,已经是条件最好的了,大多数学生是无缘住到的,只能在外面搭个帐篷打个地铺。因为没有操场,学生们训练,也只能在过道或者校外的空地。

参观完整个军校,深深的震撼。那些为了民族的生存立下赫赫战功的元勋们,还有那些马革裹尸从未享乐过的烈士们,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中,完成了自己的军事学习生涯。我明白了,为什么六个月的学习,就能够制造出那么多的中国将军,因为他们不是学习了军事,而是学习了信念,有了这样的信念,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有了这样的信念,他们就有了勇气和信心,随着战争的洗礼,优秀者终将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民族有了这些优秀的儿女,将永远不会灭亡,永远不会倒下。

军校外面,是孙先生的雕像,我们在中大已经见过。雕像在一座小山上,隔着珠江远望北方。孙先生的四座雕像,除了中山陵安息的那座外,其余的均是面朝北方,这是有意为之的,因为中山先生仙去的时候,北伐尚未成功,中国尚未统一,北方永远是孙先生挂念的地方。他是中国的孙文,而不是广州的孙文。终于,1928年东北易帜,蒋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心愿。当然,随后中国遇到了日寇的侵略,陷入了民族危亡的泥潭,这是孙先生怎么也想象不到的。所幸,他建立的黄埔军校,在北伐和抗日战争中,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也许冥冥中孙先生的英灵,在护佑着中华民族吧。

八、大元帅府

不用说,大元帅府是孙先生在广州就任大元帅时的府邸。

大元帅府门口是个广场,广场中有中山先生的戎装像。近代广州和中山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会经常看到中山先生的遗迹,但看到先生的戎装,这还是第一次。也许是戎装先生的英气逼人,门楼并不雄伟的元帅府门,也陡然给了人们肃穆庄严的感觉。

走进大元帅府,通道两边是岗亭,是卫士站岗放哨的地方,如今成为了简易的游客中心。岗亭进去的一进小楼,楼高三层,就是大元帅府的办公中心,现在成了大元帅府三次建立政权的介绍,不过我们去时,正在整修。旁边有一间开放了,是宋庆龄和何香龄的介绍,略看了看。

向里走的第二进,应该是孙中山办公和休息的场所,也是三层小楼,现在是展览的重点。一楼通道左边是卫士宿舍和武器库,设计真是合理。右边是收发室和副官室,这也是正常配置,收发室的电文非常重要,由副官送达中山先生。里面有财务室、医务室等。二楼左手边是秘书处,廖仲恺、谭延闿均在此办过公,右手边是总参议室,胡汉民的办公室。后面是参谋室,蒋介石、李烈钧等在此办过公。另外还有一间,是帅府公报编辑处。想想真不简单,孙先生起就特别重视政府公报,这也算中国的政治传统了吧,就不知国外有没有。想想也应该有的,不是也有白皮书嘛。这三个处室都是核心机构,这里的展览也比较巧妙,用真人雕像模拟出当年办公的场景,仿佛能听到匆匆的脚步声和大家心急火燎的争吵声。就在这里的嘈杂声中,影响中国命运的决策一个个被作出。三楼是孙先生的私人场所,左手间是会议室,右手间是办公室,后面是孙先生的宿舍、餐厅等。这里还有一个小电报室,估计只有非常紧要的绝密电报,会从这个电报室中发出。二楼三楼之间本有几个楼梯,为了先生的安全,全部封闭了,只留下中间一个楼梯供人使用。我在想,那建了干什么,消防通道?

整个展览室的周边墙上,都挂着和元帅府有过关系的人物,细细看来,几乎所有在近代中国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曾在此出现过。想想也不奇怪,广州是中国当时的政治中心,而元帅府是中心中的中心,一切的风云变幻,都在这里显现出来,并影响整个中国。陈炯明,从心系革命到反对革命,甚至到炮轰元帅府;薛岳,护卫着中山先生紧急撤离。汪精卫,蒋介石,曾在此共事,后来却成了中国正义和邪恶两方势力的领袖,生死相搏不共戴天。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当时的硝烟早已散尽,只留下了这些名字,让我们追忆那些曾经的风云变幻。历史上的人物,当然有英雄,有狗熊,甚至还有罪人,但这都是在盖棺认定之后。在陈炯明和孙中山畅谈革命之时,他们会想到若干年后,两人将兵戈相向?更为可惜的是,如果汪兆铭在清朝的大狱中死去,那他将是敢于刺杀满清贵胄的革命勇士而流芳千古,何至于最后成为民族败类而尸骨无存遗臭万年!

历史的沧桑已经过去,曾经入住过元帅府的人也早已作古,唯有大元帅府依然矗立,静静看着后来的人们。走出元帅府,我突然想到了杨慎那句有名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九、石室圣心主教座堂

石室圣心主教座堂,这个奇怪的名字,在来到广州之前,是并不知道的。第一次知道这名字,是在广东省博物馆参观时,导游介绍了这个教堂的图片,还说实物仍在。一个教堂,能够位列博物馆,令我产生了游览的兴趣。听导游讲解,大致明白了,这个教堂是清末外国人大量进入广州时,为了自己信仰的需要,当然也许有文化侵略的意味,特地建立了一座非常宏伟的教堂,现在嘛,当然成为了文物,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教堂坐落在繁华的珠江边上,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高高的尖顶很远就能看到,非常好找。这种哥特式的教堂,在外国影片中经常看到,这里终于看到了实物。两侧高高的尖顶,下面是门型的窗户,再下面是圆拱门。整个建筑上,三角、圆形、花朵、钟等镶嵌其间,繁复又整齐,金碧辉煌。令我意外的是,教堂虽然已经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还是正常使用,教会还在此正常举行弥撒等宗教活动。一开始真有点想不通,感觉就像用了价值连城的元青花瓷碗作为普通的餐具,就是大材小用并且不加爱护,后来想想,对于建筑来说,使用其实才是一种最好的保护,心下释然。就像沙面的建筑,如果都是空置着,反而得不到维护而死气沉沉。

走进教堂,完全感受到了一种神圣的天主气息。一进门,门边桌子上一本本宗教的小册子和宣传页,随意取阅。这是我最喜欢的方式。说实话,我总认为,宗教的责任是劝化世人,而不是牟利,所以看到无偿提供给世人的宗教宣传册,便理解为履行了宗教的责任和义务,而一进门就看到劝你布施的功业簿,那简直就是以宗教名义牟利,根本背离了宗教的宗旨,我是不屑一顾的。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宣言》中明确昭示,说一个人将钱财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亲人,都远胜于奉献给上帝,这是深得我心的。走过那么多的宗教场所,也确实是,越是正规的有影响的场所,越不以布施为意,反而是一些非常不起眼的场所,不停地劝你布施上香。当然了,释永信的少林寺是个奇葩的例外。

扯远了。进门一条过道,两侧一排排座椅,前面是布道台,标准的教堂设计,屡见不鲜。不同的是,1、由于是哥特式建筑,这里的屋顶更高。一般教堂都有个高高的屋顶,一直觉得奇怪,直到一次在苏州教堂,听到唱诗班的演唱,那本来普通的声音,经过高高屋顶的回声,居然有了虚无缥缈的感觉,名副其实的天籁之音或天堂之声,才明白了妙处。这里的更高,若有幸听到唱诗,肯定更加感到是从天堂传来的声音。2、每个窗户都是明亮的玻璃,玻璃上五彩斑斓的窗画,主题肯定是基督故事,窗户边的角落里还有基督故事的雕塑,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我想,这些窗画绝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是让透过窗画的金色阳光,形成斑斓迷离的投影,营造出一种神圣的天堂之感。3、硕大的欧式大吊灯,数量众多,华彩夺目,明显区别于中式建筑。总之,这是原汁原味的欧式教堂,而且一看就知道是规格很高的教堂。一般教堂都会有免费的圣经和赞美诗以供借阅,这里居然每个座位上都摆放着各一本,其规格之高,教会之富可见一斑。

看了介绍,才知道,广州教堂众多,我们在沙面就看到过,这和广州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而这个教堂,是全广州的总堂,难怪会如此的与众不同。这个教堂建造时极尽奢靡,甚至有的材料都是从西方运来,想必也有示范的意思。至于示范的目的是为了示威,还是为了劝导,还是兼而有之,那已经无从考证了。

短短几天,广州的名胜挂一漏万,什么白云山、越秀园都没来得及去,有些遗憾。当然,旅游就是如此,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有了遗憾,才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