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知道叶先生是古典诗词的泰斗,但一直未有幸聆听过先生的教诲。直到叶先生仙逝,想悼念也无从说起。前几年偶然在网上看到叶先生讲诗词的视频,一看就入迷了,终于知道先生为什么受那么多人敬重了。
叶先生讲诗词,完全没有教书育人的架子,看上去不像老师在授课,而是一个邻家大姐或者奶奶在和你娓娓道来,向你解释一首诗,或者向你讲述她对诗歌的理解,不时还告诉你她的诗。先生讲到自己的诗时,完全没有情绪,没有得意或者不好意思,还是那种平淡的语气。毕竟,叶先生终身浸淫古典诗词,古诗词已经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她只是在陈说自己的理解,早已看淡了外界的看法。荣誉也罢,非议也罢,这些对先生看来早已经不值一哂。所以,她用古典的方式吟诵诗歌,力争用古音读诗,尽力回复古诗词的原貌;她的集句和创作,完全是尽自己的兴致,不去刻意追求什么;她的讲解,更不是研究或展示水平,只是告诉你这首诗歌的意思,里面有什么含义,作者想说些什么。先生已经返璞归真,她只是做一个古典诗歌的传承者,只是希望能够将知识告诉每一个人,让听课的人能够爱上古典诗词,这就是最大的成功。其他一切,早已经不入先生法眼了。
作为一个古诗词爱好者,我们读诗词时,经常会是:每一个字都认识,意思也大体懂得,但总无法理解真正的妙处。这往往涉及到历史知识和典故。所以,学古典文学,必须要研读历史,这也是先生的看法。古典诗词,有严重的字数和格律限制,往往得用几个字表达复杂的情感,很难,所以古人有约定俗成的办法,就是意象和用典。意象,就是用固定的东西代表一种情感,比如梅花象征高洁,柳代表离愁等等;用典,就是古人借用以前的故事展示自己现实的情感,这个以前的故事用一两个字词点到即可。所以,真正要读懂一首古典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知道古人写这首诗词时,大抵会是怎样一个情感,然后对诗中的意象、用典等和情感相对应,那才是真正了解了这首诗词。当你真正了解了这首诗词,就会明白古人的思想和情感,引起深深的共鸣。因为古往今来,人类的感情是共通的,阳光底下并无新事,古人经历的悲欢离合我们也会经历,他们说出的话正是我们想说的。
常有人问,学习古典诗词有什么用?确实,现代人用不了古典诗词,不会像唐朝那时候诗写得好能当官,平时交流也用不着,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那么多人去学习?如上所说,古典诗词就是美酒,可以浇我们自己心中情感的郁磊。无论是得意、高兴,还是悲哀、惆怅,还是思念、忧虑,都会在古典诗词宝库中找到自己心灵的寄托。看到叶先生,我明白了古典诗词的反馈——丰富的内心。叶先生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学习、研究、传播古典诗词,她经历了战乱,经历了白色恐怖,经历了有家难回,始终没改变的是她的淡定从容,这是一个真正大家的固有气质。一个学习古典诗词的人,心里早就和千百古代大家同呼吸共命运,早就经历了多少古人的离乱,还会在意自己生活中的小小不如意?看过那么多宗师巨匠和文坛领袖的喜怒哀乐,又怎么会在乎自己获得的小小声名?总之,学习古典诗词,本身就是快乐,本身就是目的。
听叶先生讲诗,真正知道了什么是音韵美。中国古代诗歌,都是能唱的,诗就是歌,本来自民间,后来有文人参与了进去,按谱写词。既然是按谱写,当然有严格的格律限制,这也就是诗歌的音韵美。这些曲谱都失传了,是个重大的损失,但只要格律传了下来,音韵之美就流传了下来。我们现代人读古诗,很多时候感受不到音韵之美,是因为语言的流变,我们现代人说的话不是古代人说的话,虽然用的字是一样的。就像各地的方言,同样一篇文章,天南海北的人,读起来全不一样。据说,南方的粤语更接近中国传统语言,粤语中有入声,所以读诗唱歌都更好听。当年中国确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语言时,粤语以一票之差败给了北方的语言,就是现在我们通行的普通话。这些已经是历史,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用粤语读古诗确实更押韵已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叶先生是北京人,不用粤语,但尽可能读出入声字,已经非常难得。顺便说下,古典诗词中的一字多音很常见,我们学习的时候还是,现在据说很多已经改成了一个音,平仄就更分不出来了。也许是掌握话语权的专家们,认为语言越简单越好,但确实,这样的读法,就更读不出古典诗词的韵味了。所以,听叶先生读诗,那是一种真正的享受。中国古诗词的吟诵,确实也需要发扬光大。我甚至在想,中国有那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难道古诗词的吟诵就不应该是吗?
叶先生梦中得句,然后集了古人诗句成诗,这是先生的游戏。集句诗本就是古人的游戏,将不同诗歌的一句摘出,组合成一首新的诗歌。这种游戏,需要大量的诗词积累,更要融会贯通,才能将集成的新诗浑然一体。叶先生能集句,并不奇怪。所谓梦中得句,其实也不奇怪。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叶先生终身浸淫古典诗词,日之所思,夜之所梦,均为诗词,梦中得句和日中写诗一样,均非奇事。只是很少有人将自己写的诗句和前人诗句集成新诗的,反正我是没听说过。原因很简单,集句是游戏,不登大雅之堂,更不会堂而皇之流传后世,纵有也只是作为奇闻轶事流传;而自己的创作,是自己的智力成果,可以流传千古的,放在集句诗中,太浪费了。而叶先生就这样做了,不管是梦中想到的一句还是两句,都集成新的诗歌,这就是说,诗词于叶先生而言,就是游戏,更是生活方式,至于是不是创作成果,能不能流传后世,都不重要。
叶先生走了,无需悲伤,爱上古典诗词,就是悼念先生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