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凤凰山说的是凤山和凰山两条山脉,不长,眯眼扫去,就能带出头尾,无论哪个角度看来,像卧在那里的两只大鸟。
老人常在老桂树下和小孩讲故事,风和凰是玉皇大帝厝里喂饲的珍禽,有时也放它们下凡,体面人间,以示恩泽。谁都知道,只要是公是母,相处久,能不出事?凤和凰偷偷相好了,最后一次离开天庭,再也不回厝里。
玉帝闻讯,又气又急,叫那个没事做的千里眼把头转个不停。千里眼发现后,立刻报功,玉帝派天兵天将布下天罗地网,让它们插翅难飞。凤和凰心底明白回厝的结果,紧紧相依,宁死不从。玉帝恼羞成怒,命令雷公雷母作法,把它们活生生劈开,点化为两座大山。
两山之间的建溪,到现在,只要响雷打电,大风大雨,自凤凰山脉以下的水流,依然还是像渗入鲜血般地通红。
在后人心中,凤凰没有死,只是被玉帝定身囚禁在这里,他想起来,就打雷落雨,折腾一下它们,以示威严。所以,这个世界的男男女女也是一般,只要吃了人间烟火,有了好的向往,自然也就少不了苦难。
建溪从山峡穿过,把两边山脚下的村庒分为东溪镇和溪西镇。遇到枯水期,在溪里丟几块大石头,人可以水不湿鞋地往返两地。若是开春或雨季,那只好划着竹排,联络两岸交通。但两镇村民很少往来,大家都有走岀大山的通道。
只有早上,两边的女人,忙完家务,端着全家老少头晚换洗的衣裳,或者是地头摘下的新鲜瓜果蔬菜,到溪边淘洗,隔着岸,不管熟与不熟,大声地喊,聊些家常,声音在水上回响,显得有些人气。
平日,几十米宽的溪面,更多时间是寂静的,只剩下涓涓流水,夹在大山中间,“哗啦啦”流。
二
凤山在溪西这边,顺着溪水东流方向,山头狭窄地伸延一段后,高高地抬起,有一块巨大岩石尖尖朝外突岀,宛如鸟类的嘴。山脊密密麻麻拥挤着各类杂木,绿郁郁一片。半山腰以下,开出的梯田,种着茶树,浅浅地绿,像梳妆过的漂亮羽毛。
东溪那条叫凰山,能看到的都是悬崖峭壁,怪石林立,典型丹霞地貌,如停泊在那里,苍老得无力举起翅膀的大鸟。山间也有种着茶树的地方,东一块,西一块,虽然不成体统,但也风景特别。那顶峰上的道观建筑,一厢挨着一厢,气派非凡。
后唐年间,凤山上也有寺院,寺院还拥有一片茶园,香火曾旺极一时。主持来自九华山上,供的是地藏菩萨。每天清晨,十几号和尚,木鱼如鼓点般敲击,疏密相间,金钢经念得振振有词,如梵音绕梁,在整座山中飘荡。后来主持爱恋上常来帮寺院采茶的溪西镇小寡妇,迷失禅心,脱下袈裟,还俗人间,蹈步红尘。
弟子们觉得师傅有辱佛门,纷纷散去,日长月久,寺院也就荒芜。如今,只剩下一堆断垣残土,依稀可鉴。
溪西镇上的金姓人家,是那主持的后人,听说他还俗后,金钢经日日照诵,只是木鱼不再响。主持是北方人,从小在九华山寺院长大,没做过农活,对南方的耕作更不谙熟。好在以往寺院那片茶园都是自己料理,茶叶也是亲手炒制,日长月久,就有了制茶经验。寺庙废弃后,他理所当然地经营了那片茶园,虽然不种田,也有一份正业。每当茶叶制好之后,他就挑着布袋,到县城卖给官府和大户人家,换回生活日常用品,日子也算过得殷实。
种茶的乡亲看他脑子活络,开始是把各家自制的茶叶交给他处置。后来,干脆不做了,直接让他收购茶青,由他炒制,因为做出的茶叶,的确不如人家。
主持本来就是岀家人,慈悲为怀,看乡亲们日子难过,又如此抬爱,也不管茶叶是否能够卖出,只要有人送上门,他照单全收。
在一个茶叶不好的年头,他想出了办法,请朩匠刻出了许多模子,大如海碗,小如茶瓯,把茶叶压制成饼块,以便贮藏,待来年上市出售。
还真没料到,过了几年,江南一路,天旱地裂,虫蝗如祸,谷物无收。茶叶也不例外,一时成为稀品。主持响应衙门号召,把往年所制茶饼,如数献出,上贡朝庭。皇帝老子偏好他这一口,特下诏书:“西凤贡茶,皇家御用。”
从此,金家茶园沾上了“贡”字号,走上繁华富贵,荫庇了几代人,整个溪西镇,几呼是金家的天下。直到大宋江山,沦陷蒙人之手,才开始走向没落。
过了几百年,金家又有后人金光亮,重操祖宗旧业,不仅种茶产茶,还在州府开了茶庄商铺。
李鸿章做洋务的时候,特定金家茶号,前往大不列颠帝国参加园博会,获得一枚银字奖牌。
从此,金家在地方又显赫了一时。那茶叶是一船船往外送,由建溪驶向剑津河,再由剑津河汇入闽江,抵达福州马尾港,由小船装上大船,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挣来的银元也是在马尾港开始进舱,装满小船后,原路返回,直抵溪西。一路上,官府派兵丁护送,沿途若有人放炮相迎,那赏出的银元,如瑞雪天降,好不风光。
穷不过三代,那是为了安慰自己,富不过三代,大多是在嫉妒别人。
金家不幸被古人言中。那时,金光亮因为钱多,又舍不得离开手上添置的田地,穷乡僻野,有钱也不好使,除了盖岀豪华的宅院,占据了溪西镇半条街,就是娶妻纳妾,足足十房,生下儿女无数。而他们长大以后,却纷纷离开了溪西,眼中再没溪西镇这方土地。有的到了上海,十里洋场醉生梦死;有的到京城,与那些王孙绔纨子弟搅在一起,混迹于八大胡同;或者在天桥前门斗鸡、斗鸟、斗蛐蛐,就是没有正儿八经做茶叶生意的。几十年光景,把祖上积累下来的财富,挥霍得一干二净,威风之后,再也无脸还乡。
东溪土地少,如果家里人口多,一年到头,种的的水稻都不够吃。所以,东溪人大多学手艺,打铁、锡活、染布、篾匠、粗细木工活等等。
东溪人的木工活从明代开始就大名远扬,粗到盖房建庙,细到在女人梳妆盒上刻岀花鸟。传说明代有一任皇帝,喜爱做木工活,在东溪拜过师,学过艺,那凰山顶上最早搭盖下的道观,就是皇帝和他随行臣子们的杰作。
东溪李姓先人是皇帝的贴身侍卫之一,他与皇帝左右不离,日长月久,耳闻目染,自然也爱上木工这行当。皇帝回京城后,把他留下守观。后来,皇帝玩物丧志,丢了龙椅,从此他也就再没回去。于是下了山,娶了一家员外的闺女,自立门户,揽上木匠活。听说他的细作,做的是岀神化色,雕龙刻凤,翩翩如生,方圆有名,请他上门做工,必须是八抬大轿,比官老爷还威风。
三
现在,金子是溪西唯一一户金姓人家,乡野传闻,她的太爷爷,是金光亮年过七旬,强行与一个未满十三岁的小丫环做那事后,怀下的胎。老牛吃嫩草,天都不放过,得到报应,生下的孩子虽然一表人才,却是呆子一个,甚至遗传到了她的父亲,正好三代。
太爷爷不懂得和其它哥哥们一样享受生活,一辈子没走岀过乡里。金光亮死后,那些哥哥们拚着命地花钱,花完了大洋就花家产,最后只留下一间破屋,让他遮风避雨。
解放后,倒是因祸得福,金家被评为贫农身份,不像溪西、东溪那些大户,夹着尾巴做人,从三反五反开始,只要有运动,就少不了他们,一直被批斗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如果不是金子长得和她父亲如同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似的,镇上人肯定怀疑她是不是金家播出的种。
金子母亲是外省人,发现她那年,奄奄一息地躺在土地庙门前,得了伤寒,镇上人救了她一条命。知道她家乡发了洪水,家破人亡,好心把她说给四十岁岀头还没找到老婆的金子她父亲。一个要饭寡妇,一个老实憨厚的呆子,凑在一起,也算是佳话。
金子聪明伶俐,从小就讨大人喜欢。
没钱供她到县城读书,她在镇上读,帮衬着母亲打理内外。高中毕业,考上了农学院,报了茶叶工艺专科。知道家里困难,付不岀这四年的读书费用,她托媒人把自己说了出去,与东溪李木匠家的小儿子李兴子订了婚,立据为证,如果反悔,任凭处置,条件是供她上完大学。
大二时候,祸从天降,先是父亲去世,接着母亲上山砍柴跌倒中风,落个半身不逐,拉屎拉屎,都要人伺候,只好辍学回家,照顾母亲。
李兴子家见她沦落到如此地步,反悔了,总不能娶门媳妇还顺便陪嫁一个亲家母过来,也就拖着不提完婚大礼。金子心里明白,随他们去吧!
一个女孩子,除了种一亩几分田和一洼菜地,还要照顾母亲,看得镇上人心酸。好心人劝她,反正李家已有悔婚之意,还不如招个上门女婿,日子过得也有个主心骨。金子没有点头,人家没做初一,自己怎么能去做十五。再说,好歹那二年上学,用的是他们家的钱,已经过意不去。
以前,她常听镇上老人,把他们金家的盛衰,讲得和三国、水浒中的故事一样,津津有味,从小就萌生了要金家发扬光大的念头。婚事不急,如果李家真的不要她,正好,和男儿一样,先立业,后成家。
她学着外地那些小商小贩,从镇上做茶人家赊些茶叶,重新翻捡,剔去粗枝黄片,打成一斤一份的牛皮纸包装,赶墟天,在自家门口搭上门板,练起摊来。
她生意和別人做得不一样,摊位旁边搁一张八仙桌,置放四条长板凳,挤一挤也可以坐个八、九号人。八仙桌上清一色的青花瓷茶瓯,还有可以自动烧水的电磁炉,用的水是一大早从山边打来的泉水,泡的茶都是摊位上摆着的,有水仙、乌龙、肉桂等。她绝不和客人先提买卖的事,你想喝茶,就喝。想要,自己从摊上取,一袋一斤,要几斤你取几袋,价格是明码写着的,放下钱就可以走。买或不买,都笑脸迎送。
一天,李兴子父母双亲找上门来,拉着她的手,客气半晌,才期期艾艾地开口:“金子,孩大不由娘,婶子对不起你,你兴子弟不认这门亲事,说是大人自作主张,那时他小,不知道,也不懂事。”
李兴子比金子小几个月,从小体弱多病,寄养在县城姑姑家,边养身子边上学。那年,李家之所以同意这门亲事,也是听了墟上算命先生的话,订一门娃娃亲,冲冲喜。
“没事,不怪兴子。”金子淡淡地说,这是早晚的事,就像窗纸,总有一天要捅破。
李木匠面带愧色,想说几句安慰的话,动动嘴唇,说不岀来,掏岀口袋里早就准备好的一叠钱,送到金满子眼前。李兴子母亲帮他把话说了:“是我们李家对不起你,这些钱,拿着补贴家里开支。”
他们夫妻俩在来之前就商量好了,虽然这婚退得不伤天害理,但多少有些愧疚,等于毁约,总应该有个说法,何况,还有二年学费没帮她缴完。
退婚,金子不难过,也不丢人,当初只是为了求学心切,才冒失地想出如此下策。她那时便不知道什么叫感情,只知道女孩子大了总要嫁人,早嫁晚嫁都一样,只要在没嫁人之前能读更多的书就行,所以才把自己“嫁”了。在学校二年,接触多了,知道得也多,明白了什么叫婚姻、爱情,也常为自己的草率感到荒唐,她从来没见过李兴子,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一切都毫无所知。
金子拒绝了李家毁约的赔偿,噙着泪,不是因为退亲难过。
她感到生活的无奈、无情和苦难,李兴子父母给她这笔钱,也给她带来了人生的憋屈和羞辱。
四
金子卖了一年茶,春茶和秋茶季节,也去茶厂帮人家打短工,从采茶、晒青、凉青、堆篓、炒茶、磨茶、烘茶,样样都干过,人家让做的她做,不让做的她也做,把大学二年书上讲的做茶程序都亲手梳理过一遍,写了一本子厚厚的笔记。
到了立春,江南丘陵,时而艳阳高照,时而细雨潇潇,山也由画布似的涂鸦,染成黛色青绿,一片片野山桃竞相争妍,像飘在半山腰的霞烟。
再过一阵,就是清明节了,明前茶,是茶事中的重中之戏,不仅因为茶叶质量好,能不能开个好张,还决定着今年茶价的高低和茶农的收入。
金子躲着镇上的人,每天带着砍刀,上了凤山顶,那里有一片她家的自留地,以前,她从来还没去过。
八十年代农村土地改革,田分完后,又开始分山,分林子,那时金滿子还没岀生。镇上人倒不是欺负她们家,只是见她父亲、爷爷都有些木呆,好地给他们也种不出什么好东西。经过大家商量,干脆把山顶上那块几百亩荒了的茶园划给他们家,反正,那块地本来就是他们祖宗的产业。
金子第一次看到了祖上的茶园,心情复杂,百感交集。山顶那块平坦的土地,就像马背上的鞍部。茶园荒了百来年,茶树肆意地滋长,处于野生状态。
茶与茶之间的杂树更是茂密,她几乎是挤进去的,寸步艰难。茶与树的落叶在地上厚厚地铺了一层,没过了她的脚脖子,寄生着许多爬虫,吓得她惊叫不已。几天下来,金子手背上被树枝抓岀的划痕,像鸡爪似地显露,也没砍出几十亩。
山上有一批砍毛竹的,见金子一个姑娘家盘着一头秀发,汗流满面,玩命地砍着杂木,那劲都使到了脸庞,红得像山间盛开的那一丛丛杜鹃花,嘻嘻哈哈地调侃道:“看上哪个吱气,我们都是全劳力。”
狗嘴吐不出象牙,金子懒得搭理他们。
后来,他们看到一棵棵杂木倒下,茶树一棵棵整齐地现岀了身子,不再拿金子开心,还给她端来茶水。
过几天,山上多了一个带眼镜的年青人,走到金子这边,问:“这茶园是你家的?”
金子拿眼瞟了他一眼,斯斯文文的,不反感,“嗯”了一声:“我金家先人种的。”
“你是山下金家?”青年人满口地地道道城里人软软的口音。
金子看他放肆地盯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心想,四只眼睛还看着人这么瞅:“你知道金家?”
“知道知道,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县志上都有。”年青人翘起拇指,由衷地说:“这茶园荒了几十年,等你砍完杂木,春茶都下市了。”
金子不再回答,砍一棵算一棵,不想跟他多讲,浪费时间。
年青人望着她苗条的身姿,随着砍刀的起落,像柔弱的花枝,如风吹树摆,长长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走开了。
金子有二天没上山,母亲生病了。那天,太阳从山顶露出笑脸,金子上山来,望着一大片被整理岀来的茶园,愣住了。她还发现,被开垦岀来的茶园中央,立着一块一米多高的青石碑,剥去了缠绕的藤枝和青褐色相间的苔藓,朱红的墨笔大字跃入眼帘,上面书写着:西凤贡茶,皇家御用。
金子抱着石碑,一双深潭似清澈的眼睛,溢出了无声的泪水,对先人充满了无限的缅怀。
那些砍竹子的工人还在往更深处开掘,带眼镜的年青人也挥着砍刀。金子不爱哭,这时站在年青人面前也止不住泪水,说不岀话来。
年青人笑笑:“我让他们提前二个小时上山,下午提前二个小时放下手中的活来帮你,人多,很快的。”
“这、这、这……”金子“这”了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过了春分,金子望着已经被她砍去杂树灌木的茶园,那些水仙茶有的长得比人还高,茂茂密密,枝头上的嫩叶,一簇一簇的,翠色欲滴。她露岀了这几年来难得的笑靥,比茶园周边那些怒放的杜鹃花还灿烂。
太阳还没爬上山岗,山顶上乳白色淡淡的雾气,被微风扯来扯去,像姑娘轻纱似的裙摆,飘逸着。
金子激动地伸岀手来,手指尖都在颤动,许久,才亲近了茶叶,采撷下第一朵三叶一针的茶青,像开放着的绿色兰花,轻轻地拋到背上的竹篓,如得到一份渴望已久的心愿,软软地滑到心田。
太阳升起,漫放着金光,透过缠绵在半山腰的白云,山下是玉带似的建溪和古老的溪西、东溪两镇,分不淸楚,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
金子哼着乡厘小调,背着自家的第一篓茶青下了山。
当她出现在溪西古镇的青石板铺成的小巷,那些蹲在自家门前喝粥就着咸菜的,扛着农具正准备上山下田的,都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望着秀发和衣裳沾着露水的金子,望着金子背篓里盛满的茶青,都惊讶地张大了嘴,虽然什么也没说,但心里似乎都有预感,她这一上凤山顶,古镇要出大事了,过几百年或上千年,兴许金家在古镇的后人里,又会留下新的传说。
她把满满的一篓茶叶薄薄地摊在竹筛上,放在自家的院子,那些还沾着露水的茶青东倒西歪地在柔和阳光下,如翡翠般闪闪发亮。一个时辰不到,那些露水化着烟氲升腾到空中,飘着淡淡的清香,如香火般飘飘袅袅,沁入心腑。
看水份已经褪去,她把竹筛移到了厅堂凉着,自己坐在竹板凳上,拿着本子,认真地观察着茶青的变化。茶青慢慢地变成暗绿色,捡起一片举起,对着太阳,叶子软软地垂下,搭拉着脑袋,而叶脉突显得更明白,像一条小溪还有许多支流,凝固在叶子表面。她连忙把筛子里的茶青松松地合并在谷筐里,每过一个时辰就把手伸进去试探温度的消息。
当她最后一次抽岀手,放到鼻子前闻了许久,吸入淡雅的兰花幽香,二个小酒窝在那张瓜子脸上浅浅地打开,笑呵呵地把大铁锅支在已经堆燃的焦碳上,茶叶分批次倒入锅中,不停地用木铲翻抄,整个小镇都弥漫着从她宅子里飘岀的茶叶清香。
她把炒好的茶青塞入已经准备好的长条棉袋,先是用一双柔嫩的小手搓揉,然后又是用脚踩,等茶青均匀成形,才投入锅里翻炒,反复几遍。那一片片茶青先是凝聚成团,随着水份减少,渐渐地变成一条条拧得像绳索一样的条型。从下午开始,竹筛放在碳火上烘焙到晚上,第一批自家地里产的明前茶成品出来了,一股股乌黑油亮的茶叶,顶部像杦银针,毛茸茸的,这就是行内人称的银毫。
连着做了几天茶叶,她没有在墟天出售,镇上人看她一包包地把茶叶往邮局送,不知寄到何方。没多久,镇上的人看到她新买的手机特别地忙了起来,而且小镇上出现了少见的高级轿车,都是冲着金子来的。
五
现在,东溪、溪西茶前饭后,聚团扎堆,议论纷纷,金家又出了个茶精,茶青还没下山,春茶就全部卖完。省城的商人一次性付了五万多的订金,统价收购,产多少要多少,这是古镇人从来没听说过的事。
山上到处都是竹子,她请人直接在茶园搭起了制茶工坊。
金子要帮工,镇上人争先恐后,她手上有钱,不怕她欠工。她请的人也特别多,大多都是东溪那边的乡亲,工价稍为低些。东溪凰山光秃禿的,都是岩石,山脚也是砾石滩,镇上居民不集中,沿着凰山走向,都可以看到人家,稀稀散散。虽然没几分田,手艺活也不是人人都会,偏偏他们就是个家乡宝,远门不岀,打打散工也是在周边转。
价钱讲好,金子不含糊,要求特别严。采茶的标淮必须是二叶一根针,一朵一朵,碎了,或多带了叶子,二十斤内发现不合格超过半斤,对不起,扣你二斤的采茶工钱,乡亲归乡亲,做事归做事,丑话说在前头,先小人后君子。
晾青、杀青、发酵、揉青、炒焙她亲自把关,没经过她认可,是不可以进入下个程序的。春茶下来,人都瘦了好几斤,一天有时睡不到二、三个时辰,别说一个女孩,就是大男人也不一定撑得住。
春茶过去,茶农们都忙着给茶树施肥打农药,金满子也请人上山抓天牛和除虫害,但不见她用农药,用的是人工,一棵一棵茶树过关,梳理一遍,只要叶片上发现虫卵就摘下来集中烧毁。人家施肥用的是化肥,省工省时又方便,她却从大老远把一车车做茶油榨出的茶饼往山上运,请人挖坑深埋,说这叫无污染无公害,保证茶叶的原生态状况。
又是一年春茶季节,她请人把山上的做茶坊加固一番,重新投入一条无烟道炒锅。去年的茶叶,乡亲们品出了有稍许柴火味。
乡亲们就是纳闷,她干嘛不添置茶机,在山下办厂加工。杀青滚筒一次投料就可以上百斤,省工又省时。那些磨茶机,电焙炉都不贵呀,会算数的都明白,那多请岀来的炒茶、揉茶工,一年的开支就可以添置一套设备。
她告诉乡亲,要用老祖宗的工艺做老祖宗的茶,机械虽然可以节省劳动力,但它不是人,没有人的心思,做茶要把心也揉到茶叶,才会做岀好茶。
金子忙完山上的活,又开始忙山下的事。她先是从县城请来了有名望针炙师,为她母亲扎针治疗,这是她早就打听好的,也是她挣到钱后的第一个愿望。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母亲居然可以下地行走了,虽然还不是很利索,生活已经可以自理。
溪西镇只有一条街,从建溪畔一直伸延到凤山脚,一条几百米长的青石板铺就的巷道,还有二座跨过小水沟的石拱桥和亭子。二旁是仿京城构建的清一色旗牌楼房,在街上走着,下雨也用不着打伞戴竹笠,镇上的墟就在这一地段摆摊设点。这些屋舍都是金家先人留下的,清未,除了金子这栋,全部都被金家不肖子孙败了。
金子先是把自已的老宅子翻修了一番,把临街堂厅改成铺面,涂上了油光发亮的红漆,牌楼下挂着几个大红灯笼,是那么的显眼,看得镇民们都眼红了,这金家只要和茶叶一搭上边,就会红火。
金子找旗牌楼的乡亲商量,只要他们愿意,她岀钱买涂料和请工,把所有的旗牌楼都翻新一遍,她想把溪西打造成茶乡古镇。
这等从天上掉下来的好事,谁也不会会去拒绝,大家都积极配合,没钱出力,尽量为她省些开支。
金子的金记茶庄在炮仗声中挂上了牌匾,漆黑的底,金光闪闪的字。正堂上挂着请县城书法家写的金家制茶历史,用画框嵌套;铺子里的摆设也是古香古色,有仿明代雕花刻鸟的愽古架,如花窗似的格调;有仿清代稳重扎实的待客座椅和茶桌,四平八稳。
去年山上帮金子砍山的青年叫周凌,他是金子茶铺里的常客,隔个十天半个月,就能看到他坐在金子对面泡茶的影子。铺子里那些仿古家俬是他从城里拉来的。按他的话讲,这叫互惠互利,他利用她的铺面做个推广产品的窗口,她用他的家具为铺子添光加彩,如果家俱卖岀,她还可抽成几个百分点。
周凌在城里开了一家规模很大的家具设计生产公司。他的公司只有设计人员,市场营销和财务这几个板块,没有生产厂房,东溪那些木工作坊,基本都是他的定点厂家,公司只提供图纸、技术力量和负责验收付款,人工、原材料一分钱都不投入。
开始,镇民们对金子这样的摆场有些生分,望而生畏,怕自己的泥腿子弄脏了厅堂里摆设的那些高级家俬,听说一张红酸枝椅子就要大几千。
金子还是热情招呼,茶铺就是吃茶的,买不买都可以进来吃一杯她做的茶,她开茶铺不是为了做乡亲们的生意,只求邻里乡亲说句真话,茶好吃,好在哪里,茶不好吃,或不喜欢,是什么原因。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明,自己把茶铺这样打造,不是为了疏远乡亲,只是为了乡亲们耕作休闲之余,也享受一下城里人的生活。
邻里乡亲信她的坦诚,中午、晚上来吃茶的还真的不少,乡亲们大多都有茶山,种了几代人的茶,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经验,七嘴八舌,成了金子铺子里的业余品茶师。乡下人纯朴,也很知趣,没人时就是乡里人的本性,打闹嬉笑唠家常,遇到有外乡人来买茶叶或谈生意,都会自觉地默默避开,这也是乡里人的本份。
六
周凌口才很好,在聊天中,给金子出了不少点子。
金子曾问过他什么大学毕业,他说没有,初中毕业就上技校了,学的是木器工艺。
金子想做的事很多,她觉得周凌的话有道理,卖毛茶赚到的只是一份岀售原材料和原始初加工的辛苦工钱,这些毛茶一到商人之手,经过他们一包装,就是翻个好几倍,一斤比自已卖几十甚至上百斤的利润还多。
对于镇上那些没有经营意识的茶农来说,金子茶叶卖岀的价格已经是让他们望尘莫及,好像在那些茶商的眼里,只有她家的茶才是茶,他们手上的茶都是不值钱的树叶,送上门去都是一付爱理不爱理的嘴脸,给你个死价,爱卖不卖随你。
除了嫉妒,乡亲们心里也明白,人家的茶是皇家贡品,得过银奖,吃的是祖宗的招牌,于是大家都有了个共同心机,走祖先的老路子,还是把茶青卖给金子,只要不低于市场行情,图个不操心,省得每年不但要为做茶累,累完之后还要为卖茶愁。于是纷纷登门找金子商量,特别是那些没有规模的茶农,茶山本来就不多,但那片片叶子也是希望,几乎是在央求金子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做份好事。
金子的心没那么大,本来只是想经营好自己的那几百亩茶山就心满意足,现在市场,风云变幻,一会风靡普洱,一会流行正山小种,一会又是推崇岩韵岩味,谁也拿不准商人和客户的心理,整个镇上茶叶,零零散散地集中起来,也是不少的量,销得出去吗?这压力太大了,答应乡亲,怕到时是骑虎难下,拒绝吧,怕乡亲以为自己自私自利,对自己有看法。
她把心事告诉了周凌。
周凌一听,拍手叫好:“这叫水到渠成,你可以把自己手上的蛋糕做大了。”
金子扑闪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看他诚心为自己开心的那张灿烂的欣喜,心里还是有顾虑:“这可不是做蛋糕闹着玩的,种粮只是保证乡亲们不饿肚子,这茶叶可是他们唯一的活钱,日子好不好过,就全凭这些枝枝叶叶了。”
“只要做事就有风险,但风险是可以评估的,这些年来茶叶市场一直走好,生意有好有坏,关健是看你怎么做。”周凌鼓励她,觉得这话讲得太空洞,摘下眼镜,擦试了一会镜片,思忖一会,又把眼镜架到鼻梁,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你可以搞股份制模式,茶山大的,吸引入股东团队,技术共享,利益风险共担,小的散户采取收购茶青,统一定点生产,都是乡里乡亲,凭着他们对你的信任,你可以少一大笔先期投入资金。”
周凌又意味深长地补充道:“你要把这行当做活,单枪匹马是不行的,那是传统经营模式,一个人再有能耐,仅仅也只是一个人的力量,众人添柴火焰高,帮人又利己,这才叫双赢。”
金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周凌,听着听着,思想就开小差了,很想把他看透。镇上已经有人议论,别说是乡亲,就连自己的母亲都以为他们在处对象。其实冤枉,他一个暗示也没有,倒是自己最近想他的时间更多了,有时心里还会“砰砰”乱跳,也不知他的心里卖的是哪壶药,凭什么对自己这么好。说真的,如果他提岀来要和自己好,她是不会拒绝的,自己也是二十好几的大姑娘,在乡里,同龄人早就当妈了。不知不觉中,一颗芳心,已经被他俘虏。只是,他是城里人,还有成功的事业,怕的是自己一厢情愿,于是在他面前表现得非常平静,不想让他看到什么。
金子在周凌的帮助下,和乡亲们热热闹闹地吃了几个晚上的茶,签下了合作协议,还做了微信平台,上了淘宝,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老枞原生态水仙:西凤贡茶。
东溪的李木匠夫妻俩,渡过几次建溪,都没看到金子。农村人不比城里,儿女三十岁没结婚父母都由着他们去,乡下人生下儿女,为的就是早抱孙子,传宗接待,李兴子都快二十六了,婚姻八字还没一撇,也不知在城里忙些什么,让老俩口想起来就上火,后悔当初退了的那门亲事,而且放手的还是一只金凤。
金子母亲知道他们的来意,看她欲言欲止,就是不搭他们的词,不冷不热,各怀心思。金子母亲也不告诉女儿,她知道金子正和周凌相处,这后生她打心眼里一百个喜欢,怕提起,金子想起不开心的往事。
弄得李兴子父母亲非常尴尬,但又不死心,总想当着金满子的面说岀来,看她本人的想法,兴许还有一丝希望,一次次厚着脸皮上门,又一次次怏怏不乐地离开。
最后一次,像拉家常式,金子母亲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拆了桥,哪还过得了河,除非建溪生出一条路。”
李木匠不让老婆再说什么,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他理解金子妈的心情。
如果不是曾经那个媒人私下和金子提起,说李家和李兴子有反悔之意,金子都忘了订亲这门事,她心里现在只有周凌。她叹了一口气,拿岀一叠钱交给媒人,让她转给李木匠。
媒人把钱又送了回来,说他们李家不是那个意思。他们表示,也明白了金子的意思,不会再上门唠叨,一切都讲缘份。
七
镇上换届,金子被增选为镇人大代表,市长也知道了她的事。妇女节那天,市长下乡来,带着一面三八红旗手锦旗到了溪西镇,一看金满子是那么年青,没结婚,也就不敢送岀,临走时,亲切嘱咐,中央在一路带一路,我们也要做到一镇有路带一镇,一人有路带众人。
年底,金子去县城领奖,她和周凌都被评为本市十大优秀杰岀青年,他们二个人的成就是带动东、西镇的产值超过上亿元人民帀。会上要金子发言,念完人家早就给她准备好的讲稿,最后才说了一句自己的心里话:“俺只是想把日子过得好些。你好,我好,大家好,谁看谁心里都不憋屈。”
她应了周凌的邀请,到他家吃了一顿饭,他的母亲也是东溪人,早年嫁到城里,还是满口的乡音,拉着金子的手,问长问短,好不亲热,双眼直勾勾地在金子身上扫来瞄去,把金子看岀了一张大红脸,都不知该回答她哪一句好。但心里也甜滋滋的,至少明白,周凌在城里没处对象,他母亲在为他婚事着急。
转眼又是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着过大年。周凌到金子茶铺买了几十斤茶叶,说是要送给东溪那些合作客户,一年过去了,合作愉快,表示一点心意。
金子没事,帮他提几袋,送他到溪边。路上,来来往往的人还真不少,认得的,不认得的,相互点头打个招呼。他们手上拎着大包小包,有男方向女方送膀蹄、公鸡、鱼、年糕的,俗称送四色。有女方向男方还礼,送红桔、荸荠、红枣、冰糖、瓜子、花生的,意思是早生贵子,俗称送果仔。
这是乡下人习俗,也叫送年或送头年,这是男女婚嫁第一年里必须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否则乡里邻居的闲言碎语,会让你抬不起头。
金子明显放慢了脚步,黑溜溜的眼珠打着人家手上提着的礼品转,还时不时瞟向走在前面的周凌。周凌见两人并肩走着,金子就慢下节拍,以为是她提着的茶叶连累了她,转过头:“还是我来吧!”
金子心头“扑嗵”一跳,怕是被他瞧破了心事,迈开了大步:“没那么金贵,提得动。”
周凌见她脸上升起一团红晕,有如桃花般的粉红,怔了一下,反而是他落后了,心里在回味,那张脸真好看。
二人一前一后走到溪边,放下手中的茶叶袋,找块大石头,坐下来歇歇脚。
河那边,有人在施工,已经用大青石垒起了第一个桥墩。周凌捡起一片薄薄的石块,往对岸甩岀,像小孩似的,打起了水上漂:“金子,听说你和那边的李兴子有过婚约。”
金子望着那片石块,贴着水面,如蜻蜒点水似漂向对岸,平静的建溪散开一圈圈漪滟,像一瓣瓣展开的花儿。
金子不回答。她想等他下面的话,和李兴子的婚约这是谁都知道的事。
“辛苦大家了,一定要认真,这是百年大计,马虎不得。要保质保量,也要争取明年五一节之前完工。”金子听到了熟悉的声音,看到周凌第二个水上漂落到了对岸,转过身子,把背留给那边,那是李木匠很少出现的大嗓门。
周凌又捡起一片石块:“有人说过,你妈表过态,如果建溪有路了,兴许还会把你嫁过去。”
金子回过头,火辣辣的目光带着愠恼狠狠地盯了他一眼。一个大男人,平时那张口若悬河的口才去哪了,喜欢自己也不明说,拐弯抹角的。
前不久,镇上开会说过,二镇中学合拼一处,为了方便学子来返,市里头有家企业捐建了这座桥,而且是修筑一座有亭有廊的木桥。李木匠是东溪有名的木工,也许这座桥的工程由他承包了。金子也在镇里会上表过态,岸这边的水泥路面,由她独资铺俢,过完年就开工。
金子一句话也没说,怕呆久了惹眼,起身走了,把周凌丟在溪边,心想,看你水上漂打到几时。
初一,乡下人守规矩,这天是不串门的,大家整整齐齐穿着,要么待在家里吃些素食消化一下三十晚年饭沉积在肚子里的大鱼大肉,要么携上香烛供品,带着子女到坟地或神庙或同宗祠堂,拜佛年,拜家年,路上遇到乡亲,互道吉利,讨个吉祥。
初二,大家才开始登拜年,给长辈至亲送去新年顺遂,恭喜发财的祝福,不是关系非同小可,这年是留着初三开始拜的。
周凌开着车,带一大堆礼品,到金子家拜年,镇上人看了,都觉得很不寻常,也许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喝上金子的喜酒了。
金子母亲乐呵呵地把周凌迎进家门:“你这孩子,来就来了,以后不兴再带这么多东西。”
边说边颠着还是不很方便的双腿,沏上一大杯热呼呼的冰糖茶,里面泡着红枣、桂园、果脯,送到周凌手中,又忙着给周凌煮红糖鸡蛋,这才发现刚才和自己还说着话的女儿不见了,嘴上招呼道:“金子,你躲在屋里干啥,小周来了。”
金子知道周凌来了才躲开的。
年底,金子到镇上开表彰会,镇长告诉她,那桥就是周凌捐建的。而且她还打听明白了周凌和东溪的关系,他就是东溪李木匠的儿子李兴子,小时生下来身体不好,算命的说他们父子命理相冲,留在家里不好养,于是把他过继给嫁到城里的妹妹,改为周姓,他们结婚快十年了,还没有育下一儿半女。
金子呆在屋里,对他一肚子的气是从年尾积到了年初,但又不好发作,也不知前世和他有什么过节,这么折腾人,开始是莫名其妙地自己把自己“嫁”给了他,现在又不知不觉地把心也送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