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旅游的人很多,把旅游当成生活记录的人不多。
作为土生土长的湘西人,竟也并未走完整个湘西。当年的老沈和老黄二人,可还是翻遍千山万水,邂逅过山景与苗疆女子,把心愿留在了文字中。
我想这世上有一个地方,非常值得去回味。
湘西人的吃喝用水,也像是山路十八弯那样长远。也不知道绕过几道弯几曲桥,才淙淙的随着水龙头流泻出来,储藏的干净水源则被包装成为了桶装水,变卖给需要的人。
其实在湘西很多城郊地带,都保留着井水的传统。
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开花。在过去拥有一口井,是非常自豪的,代表了家庭能自给自足。很多湘西人因此乐此不疲的挖井,掘出水源,甚至保持着喝生水的习惯。因为井水富含负氧离子,足够杀灭很多细菌。
这可不是旅游区那种被污浊的井水,一家人,一口井,夏天井水清凉,冬天井水温和。没有会拒绝大自然的馈赠,顺应天命,知时而动,这也许就是湘西人最纯粹的思想。
路过讨水喝的年代已经远去,很多井水因为长期无人看管,于是废弃掉了。
在吉首这一座拥有乾州古城的古老城市,新时代化是必然的,除了城郊偶有耳闻,井水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品,而且就算看到了路边的野井,也不敢去饮用。习惯了城市桶装水的湘西人,却又对那里的水有着别样的感情。
当镜头记录下的片段打开,无人机乘风而上,在山峦拍摄下这壮阔的美景。有着山峦起伏的岁月感同龙行虎步般的蜿蜒,将湘西独有的大美宣泄得淋漓尽致。山其伟,水也其清,好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当镜头徐徐破开厚重浓雾的蔓延,我们却可以看到彼此在雾的那一头看不到的事物。在太阳底下,大概它也会如腾云驾雾般出现,挥洒出别具一格的优雅。
这一尊龙头,撕开了雾霭与水汽的遮掩,一泻千里的冲动如纸上的宣墨,扑腾的一下,好像是打开了新的世界。水帘洞般的晶莹剔透,展现在无人机的面前。
我们一个团队的人都在大吼,真的是太壮观了!
它好像龙一样,张扬着它独有的个性,头颅抬起到了最高点,从最高点一跃而下的冲刷感,仿佛亲身经历,也恨不得在那瀑布下清泉似的潭底,洗刷自己身上属于人类的污浊,将自身净化到纯粹的身心。
我给大家解释,这是我们湘西的水,大龙洞,湘西独此一家,别无二潭。
对大龙洞的壮阔,外地人是深刻能体会到的。直奔数十米远,却也能感受扑面而来的水汽,点滴的水珠随着雾气沾染到身体的方方面面,薄荷涂满全身似的那种快感,仿佛一瞬间灵魂得到了升华,身体也不由自主的在大自然的和谐下,化成了一道水雾。
这种感受,在夏日炎炎的时候尤其明显。
当太阳展开的一瞬,阳光的余晖交织在瀑布怒涛之中,与潭水交接的地方,化成了一道五彩斑斓的雾气。
这雾气似云似雾,飘渺在生命的港湾,孕育着的可是湘西人的生命。
这就是大龙洞。
作为一个蹩脚的摄影师,卖弄文学只是喜好而已,我由此联想出了一首诗:
“秋风三伏雾霭深,飞跃山水见真身。
龙吟行落铺妙潭,虹来雾散光有痕。
素来飞鸿遇喜事,一舀一清养湘人。
年少不知此洞在,时至中年方悟真。”
湘西大龙洞的魅力就在这里,跨过横桥还是走上松软的草地,这里湿漉漉的永远是那样的清新自然,好像薄荷味纷洋在身体里,每一寸的肌肤都得到了大龙洞瀑布的滋润。
无论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还是其余诗人的杂谈论述,都无法比肩亲身看到“神明”的那一幕。龙在眼前,可见神秘。昭昭然,如此美丽。
它哺育的可不是一代人,或许下上一代,上上一代,这里已经是水的发源地,是湘西各大潭水,泉水的祖宗。接受如此快意的洗礼,纵然没有信仰的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造就了现在勤劳善良朴实纯粹的湘西。
山纯粹,水纯粹,人自然就纯粹而淡薄。
只恨不能在这里修一筑禅意的屋舍,坐在大龙洞的水潭旁,接受每一天的滋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湘西出了很多的长寿老人的原因吧。
拍摄告罄,总归是要带着设备离开。
我依依惜别这夕阳下余晖与彩虹交织的光影,仿佛那龙头更高更伟岸了许多。
毕竟,它是湘西人的娘,是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