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多少年了,格物致知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王阳明看竹七天,以求朱熹格竹之道,到底是没有看出什么,于是后世的我回忆起了小时候,与竹子的过去未来。
每当夏天茂盛时节,在这座大学城里,总有许多活在童真的孩子们,穿梭在那一条竹林大道。
这条路可以通车,两边都是成排的绿色竹林,夏天的时候竹林特殊的气味散发出来,分不清是上面飞来飞去的臭虫味道,还是竹林被烤焦的味道。
我不太喜欢在这里穿梭来去,因为我怕虫子。
可奇怪的是,这里一直放任生长,却一直没有被虫子蛀空。我能感受到的是,燥热时节复杂的味道,让人没有心情去格物致知。
小时候的我,压根不知道什么是“格物致知”。
如果那时候我知道,我可就是堪比圣人的天才。
到了年纪大了之后,我对这片竹林的印象就是阴森,因为在竹林侧方,我老是害怕鬼故事里的一切出现,或许也是我对风水学的初步了解。
我喜欢这种玄学,也间接我避开了竹林,不喜欢这里晚上毫无光芒,总是在秋冬打着寒战,甚至不喜欢附近的那一座供电站。
那里古旧而陈腐,反正说不上来的难受和可怕,我一度还认为这里是弃之敝履的一座恐怖建筑。
孩童少年时期怕这怕那,都是因为心的缘故吧。本身身弱的我,一如一颗小草,老是期待背后有光茁壮成长。
直到了再大了,到了大学甚至大学之后,我对竹子有了新的看法。
无论是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还是王安石的“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那种傲寒中立定的风骨,那种不怕一切的坚韧不拔,那种努力生长的不朽,都随着每一个春去秋来,能看到它身上的智慧果实。
它的结果就是如它那一样,冲天而上,不附着依靠任何事物,单单用自身贫瘠的泥土合上升腾,成为一株株的傲骨嶙峋。
我想它一定是有对抗天地的勇气,才能从春夏秋冬都一如既往的原封不动,能挺过任何难关。而生命的种子不就是如此,一颗种子绽放一朵光芒。
在它寸土寸金的土壤里,或许有它屹立不倒的根。就像每一个如竹子一样的君子,君子若竹而不怕万难,生长而心高远,努力抗击一切外在的事物。
哪怕是周围围绕了虫子,如小人一般想要搬空它,却依旧只是遍体鳞伤而没有彻底倒下。
生命也或许就是这样。
我回忆起那一片竹林大道,来往的车辆,倒影着竹林斑驳的阴影,却好像我们过了一场人生剧本。
人生如戏,喜花的多,喜草的少,爱莲的多,成竹的少。
胸有成竹大概也就是这样被形容。
我不是那样能够给自己力量的存在,但是我的胸怀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宽广了。
能够容人之不能容,能谢绝之不可违之事,关键是需要那一棵向竹之心。
君子爱竹,成竹之傲,得竹之德,明竹之慧。
后来我又去看了一次这片竹林。
两侧的阴影仿佛过去,中间留下的熹微光芒就是现在,能把握现在而绝过去之失,能把握现在而得未来之意。
我想没有必要七天的看竹,也没有必要斩断竹子看它的心。
因为我就是竹林的本真,我融合在这里,过去现在未来,其实都是一条竖直攀升的道路。
哪怕是中途如何困难困惑重重,哪怕是宁折勿煞至死不渝的心灵,哪怕是生如夏花不会逝去的本真。
我想我明白了。
为何陶渊明齐白石也都爱竹。
因为他们都是心目中的君子啊!
那一份百折不挠岁月无声立地为心大气磅礴的竹海在心中。
若不见大海,则可量此竹。
做不成圣人的我,以至诚志高至修志宽至深志伟之道,大概也许一定能够成全做个竹中君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