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籍所介绍,这座文庙始建于清朝。
自秦汉时期湘西已经迈入了中华文明圈,汉族思潮也逐渐与苗族土家族融合。多年来的发展,蒙昧渐去,人们对汉族文化的信仰,开始大过于苗巫文化。乾州古城中部的文庙,也就是孔庙独占鳌头,成为乾州古城不可多得的风景线。
春季风兮兮,划过傲然挺立的城门,一条不窄不宽的街道扶摇直上,配有灯笼与彩带,将古朴陈旧的砖瓦房焕然一新,特有的近来的古色古香畅然心头,一直跨过街道的深处,便是一座门户宽大的庭院。
这座庭院就是“文庙”,也叫做“孔庙”。进门就是左右的树木掩映下的古老气息,春风和煦浸染了一丝丝的文化特色,仿佛身临古代小院,把汉族情调与精心设计相结合,院子不大却尤其的温馨舒适,有沐浴春风改头换面的快意。
这中间就是一座小小浮桥,一片水洼,水洼里种植有睡莲,春天过去夏天到来,睡莲也在绽放其葳蕤多姿的魅力,仿佛沉睡的美人——只是这个美人是汉族的脸蛋,穿着银铃似的苗族土家族服饰,响起来琳琳作响,却不是这里的声音。
细细感知一下,声音来源四周,以及在更深处的院落。
三方的屋舍,瓦片砌墙有换新的模样,却也逃不开四方编钟和红丝带的具现。编钟不敲自鸣,感受到风的声音,仿佛时代在催促,惊醒你的大脑,回归到了一两百年前。
那时候这里也是这样吗?那时候的苗族人也会拜孔庙,敲响编钟,在钟鼓乐下翩翩起舞,然后吹奏着笙箫,口里喷着火龙,摇曳着金银首饰的声音,淅淅沥沥的雨再落下,赤脚摆动舞动在这里,旋转跳跃横跨整个汉苗文化的圈子。
那些雨滴在身上,似乎在融合,不是简单的融合。
右侧的房间里陈列着一些首饰和物件,是古老的色泽,古旧文化的昭示,也是两族人民交相辉映的象征。
正前方的呢喃声似乎是风带来的,那里坐落着这里独一无二的神祇————孔子,也就是孔丘。
它端坐在那里,看起来如新一样,可见苗族土家族的同胞一直深心有感,保护这座塑像到现在依旧完整,经久不衰。
它的神色仿佛在观察,在看着这世界,如同世界的指南针。回想那时候鲁国出身的孔子,曾经也是底层的“士”开始的。
他有想法和希望弟子们都能为国争光,实现自己的抱负。他也当过当时的“宰相”,当然是地位相当,可以说他是阶级跨越的象征。
就像如今的湘西人一样。曾经的湘西乾州古城巴掌大小,直到此刻已经衍生更广袤。整个湘西吉首的影响力也十分卓越,甚至隔壁凤凰已经是5A级景区。湘西的发展在这几十年尤其突飞猛进。
孔庙也就因此成为了乾州古城的中部标杆。
春风化雨,夏日舒然,我手指划过编钟,再敲响那一块铜锣,那一束巨大的铜钟,这几者响彻心扉,有种泰然稳重的喜悦感。似乎我都被洗涤了,被这文化的底蕴熏陶。
我也是半个土家族人,半个汉人,我站在两界的交汇处,脑海里的思想融会贯通,湘西这一片地图张开,一丝丝景色映入眼帘。有纯净,纯洁的沱江,也有富贵宏大的凤凰古城,更有横跨山水的矮寨,还有瀑布流苏的德夯,更有温暖如煦的永顺不二门温泉。
话说啊,不知道当时的孔子是否真正来过?若是真正来过,他一定也收了不少弟子吧。
如果我活在那个蛮夷时代,会不会是一个焕然新生的先驱者。带着整个苗族土家族文明,一起走向更辉煌的汉族文明,然后打开属于湘西的“丝绸之路”。
大概我有这样的抱负,没有这样的能力。可是回想孔子,不也是四五十之后才展现真正的抱负吗?我才三十而立,只求未来好运,潜力无限,创造属于湘西的大爱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