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超的头像

魏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08
分享

老屋忆妈

绵绵群山在阳光照耀下青翠碧绿,树叶在风浪里欢快翻滚,空旷的山村生机勃发。宽敞亮净的水泥路画着弧线向村庄延伸,一栋栋楼房点缀在两旁的郁葱中,父老乡亲们正在田地里忙碌,庄稼禾苗整齐列队、含笑招手,处处赏心悦目。

久违了!老屋。就在山岗下林中院子里。

迎面是青石雕砌而成的飞檐门楼,高大、古朴、苍劲。跨上五阶宽石坎,推开两面厚重的木板门,就进入由石板铺设的四合院。上房是三间带有“仿堂”的石木结构瓦房,坐北向南横建在有九阶坎的石基上,东厢有两间石板房与上房连通,这是七爸家的旧宅;西厢是我的老屋,两间土木结构瓦房,脊连上房北墙共用但互不相通,用厚木板铺了楼板,形成上下两层木架房。推门进堂屋(南间),古老的八仙桌和两条带花的太师椅靠西墙端放,两侧墙面上陈列着古旧年画和村民赠送妈的锦旗、奖牌和奖状;里屋(北间)用泥墙南北分隔成两间,东间是睡房,安放着妈的漆面斑驳的陪嫁,西北角有上楼的木梯,楼上是我们的卧室;西间直通偏厦,是一间简陋的斜坡式土墙石板房,圆火炉、土灶台、带箱的大案板、光溜的小餐桌静卧其中,光滑的土地面和熏黑的墙体记载收录了往日的繁荣。弯腰出南门就到了院外的大道。

这就是我降生和成长的庇护所,也是我童年时期的乐园。屋场不大但圈舍齐全,牛、羊、猪、狗、鸡各自兴旺,一大家人出入忙碌、和谐共生。自从我外出求学后就开始在异地思念老屋,离家越久就越强烈,尤其在母亲去世后忆念之情与日俱增。屋里的门坎高低、地面凹凸都记得清晰,锅灶碗盆、缸桶坛罐、桌椅板凳摆放的位置我都能悉数排列;妈添火炒菜、持杖擀面、杵拐背孙的身影经常在眼前呈现,妈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在脑海里循环播放,梦境里经常在老屋的上下前后到处找妈、喊妈说话她却只笑不答——于我来说回家就是忆妈。

妈出生于民国十七年二月十九,系钱氏家族大千金(弟妹七人她为老大)。自幼受书理、习织缝、聪慧贤良。因我祖母病重需要照顾,妈十四岁便嫁到父亲家,服侍半年后祖母病逝,又三月祖父病逝。在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妈挺起脊梁,凭勇气撑起支离破碎的家;顽强不屈,靠定力拼搏在水深火热之中;立规兴邦,勤劳致富积福德,相夫教子修家业,言传身教真善美。忆念至臻致远——

逆境不屈。妈长爸两岁,长二姑十一岁,在祖父母相继去世后,她选择了承受和接纳,毅然扶爸携姑开启艰辛征程,在悲痛中白手起家,于苦难里坚毅前行。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遇变故,她坦然面对,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几经死里逃生而愈加顽强不屈。凭双手在土里刨食,持针线缝衣遮体,用体温悯惜八个儿女,践行着“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般乐观豪情,终其一生扶植临近灭绝的家庭由弱变强、枝散花开。

勤劳勇敢。白天种粮种菜,用荆条编制筐、蓝、笼、簸萁,用篾片打席做雨帽,把龙须草打成绳索、拧成蓑衣;晚上推磨、做饭、喂牲口常到半夜,第二天我们起床时一天的任务已安排到位,书包里已装好了午后的干粮;下雨天就在家里缝衣服、纳鞋底、打草鞋,很少歇息;没有吃的了,就捡野棉花、挖圈秧根、拉神仙叶做凉粉让我们充饥;农闲时间,上山去拔龙须草、挖野黄姜、拉连翘、拔柴胡,把这些药材背到市场上卖了,买回来各种生活必需品,有时能分发到水果糖、写字笔和书本。

有次黄昏,妈带我在岭上打“救命粮”(火棘果),一条狗向我靠近,但嘴大牙长、眼放蓝光又不像狗,我正在好奇,妈大声喊“狼!快来打狼!!”,她立即把手里的木棒向狼扔去,弯腰抓起一块石头砸向狼头,狼被吓得调头逃窜,妈急忙牵我回家,说我险些被狼叼走。

和谐邻里。我没见过妈与人争吵,一直是和蔼亲切、慈眉善目、扶弱济贫、童叟无欺。说话轻声细语,往往是先聆听后开口;遇到矛盾和纠纷时询问商议、以理服人、进退得当,村里人常找她“说是了非”;接待客人热情大方、倾其所有,越是可怜人她越重待。那时候我盼望家里来客——客来我喜欢,客吃一碗我吃两碗,客走我叫唤。

有个玩伴因强夺我的“小人书”互骂打架,对方个高力大我打不过,一气之下进屋拿菜刀砍他,妈见状立即制止,我跳下坎去追赶,没想到妈从牛圈房上撤起一根长竹竿,狠狠地将我打倒在坎边,这是妈第一次动手打我,下手那么重出乎我意料,我委屈地坐地大哭、指认对方欺负我,妈赶紧把我拥在怀里,轻揉我受痛的脖子,心疼且视坚定地说“凡事先料结局,你不计后果的冲动伤害更大,即使有理也不能伤人;别人打来你应躲开,要保护你自己防备受伤;跟人要和气相处,不能得理不饶人,以后不准再骂人打人!”

敬畏生命。妈会接生,只要有人来请,立即前往救急迎生。有个雨天妈正在擀面,一青年匆忙进屋说妻子“立生”,妈立即洗手,取出接生包,戴上雨帽就走了,忘了我还饿着肚子。寒假雪夜,妈正在火炉边检查我的作业,一阵急促声把门敲开,远村来人告急:“儿媳妇难产,从下午一直痛到现在,快不行了,请您去救命”,妈裹紧棉袄、披上蓑衣、迎着寒风、跟随一筒射光消失在茫茫风雪中。因为妈行动快、手势轻、方法多、成功率高深受村民拥戴,常受政府褒奖,十里八村留有她的足迹。

一次暑假,我从大姐家返回途中抓了一只鳖,期待美味解馋,妈说:“晚上鳖肉是酸的不好吃,早上味好营养高,明早我做好你们起来吃。”我把鳖放在门口的石窝(手工沓谷退壳的石具)里,倒满水盖两层石板,上面用重石压住,但晨醒发现鳖不见了,急忙找妈询问,她说鳖可能听见了水流声跑到水泉里去了,于是我们房前屋后寻找,沿水沟一直到泉里都不见鳖的踪影,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知道是妈在天亮前就放生了,损命杀生的事她从来不做。

因材施教。大哥貌恭有胆识,家里的大事要事如到西安换盐、上四川访友、下河南买红苕片、进城去办年货等相关外交活动指派老大办理,家庭会也是在和大哥商议后才通知我们参加;二哥诚实憨厚、体壮力强,跟随爸妈修田造地,练就成庄稼能手,像挖地背粪、挑水肩材、收种庄稼之类的重活全由二哥担当;三哥头脑灵活账算清,妈夸他是个经商的料,先送他上技校培训学漆工,再拜师经商做生意,后又开办米面加工厂,主抓家庭经济;我因个小体弱一事无成,妈说“你能干了啥?安排你放牛砍柴吧,牛跑到地理去害人你都不知道;让你到地里奏活吧,常见你在树下避晒躲懒;我看啥都指望不上你,就到学校去好好念书吧!”弟弟从小嘴刁,最不喜欢吃粗粮,天天喊叫要吃“渠渠面”(小麦面),加之众邻宠爱,营养相对充足,体壮身高帅气,妈说他最适合当兵,于是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海军。就这样各尽其能、各行其事、自奔前程。这种教育成效显著,在妈十二个孙子(女)中,就培养出了三名专科生、五名本科生、两名研究生。

妈妈勤劳朴实、坚韧向善、敬畏生命、教子有方、循规治家的情操品德,为我们树立了人生高标,是我们前行路上的一座灯塔,给我们带来了光和力量。每当遇到困难挫折或迷惑甚至绝望的时候,总能从妈妈传授的方法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特别是在我与癌魔抗争的实战中,激发了我原始潜能,成为逆袭突围、延续生命的动力源。

老屋古韵犹在,传唱着悲壮豪迈的兴家创业交响曲。我要再次仰望你古朴的肃貌,荡漾你宽广的胸怀,领略你迷人的风采。

老屋历久弥新,见证着乡村振兴的日新月异。过去的岁月,在相册里存档;流失的时光,在传承中补偿;美好的记忆,像春风一样暖心房,充满了丰富的希望。

老屋啊老屋,不朽的老屋!您藏在林木里,永远印在我心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