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是个乡村妇女,一生养育了八个孩子,家庭的拮据可想而知,可是母亲并没有因为家贫,就让孩子放弃读书,她对书的敬畏与喜爱,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母亲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读,更不会写。但她认个死理:爱读书的人一定会有出息的。她觉得书里有无穷宝藏似的。她习惯把书和有文字的东西,包括父亲用过写有字的本子,都捋得整整齐齐放在纸箱里。她说,什么都能丢,唯独与书有关的东西不能丢。
母亲非常重视我们的学习,不管家里多忙,只要我们在学习,她宁肯多累,也不会支使我们。她特别敬重老师。她说,老师是孩子的贵人。每年都要请老师来家里坐坐,了解情况,喝点小酒。每逢这时,母亲总是力所能及地把饭菜搞得最好。
我上小学的前天晚上,母亲买来一块红布,裁成长方形,一对折,将两边一缝,拿一根布条缝在袋口,一个新书包就做好了。
第二天一早,母亲给我新书包里放了铅笔、橡皮、父亲用剩的本子,把书包往我颈上一挎:“上学去吧!要保护好新书。” 母亲目送我背着新书包向学校跑去。
中午一到家,我就将新书一本本掏给母亲看,母亲满脸是笑,双手使劲在衣服上擦了几下,生怕把书弄脏了,小心翼翼地打开课本,一页一页翻看,眼神中不断跳出惊喜,好像她全看懂似的。晚上,母亲用报纸给孩子们的书都包上书皮,接口处用浆糊粘好,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虽然家里穷,但母亲对我们读书所需总是尽量满足。那时,我们除了课本没书可读,我就想到书摊租小人书看,母亲每次从口袋里摸出一分两分来,满足我的愿望。
五年级一个冬天的下午,天色阴沉,我回到家,看见舅舅来了,母亲忙将仅有的两个鸡蛋煮了,放了红糖,做了一碗糖水鸡蛋给舅舅吃,我拎了书包去房间做作业。
不久,我听到母亲和舅舅吵起来了,我赶忙过来看个究竟。
“小姐,不是我说你,你家穷得叮当响,四间破草房,谁愿意跟你家开亲?现在我好说歹说,有人愿意把丫头给你做儿媳就很不错了,你还不同意,你就等着几个儿子当光棍吧!”舅舅气呼呼地用手指着母亲说。原来舅舅是给哥哥说媳妇,母亲不同意。
作为母亲最不愿听到的就是儿子打光棍,舅舅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母亲,她“腾”地从座椅上站起来了,脸色发白,两眼发红:“我有钱给儿子讲媳妇,不如让儿子念书!你看着,将来你几个外甥都会有媳妇的,他们都不会打光棍的!”母亲大声嚷着,两行泪水唰地流了下来。我赶紧跑到母亲身边,帮她擦泪。
舅舅气得一转身走了。
母亲摸着我的头,对我说:“你听见了吧,你穷,亲戚都看不起你,你要好好念书,书念好了,什么都有了,别人就不敢笑话你了!”我使劲地点点头。
后来,读了宋代赵恒的《劝学诗》才知道:书中有粮食、财富、美女、车马。母亲没文化,却也懂得这个道理。
工作以后,迫于经济的压力,我开了一家书店,让我侄女经营。没想到五颜六色的图书激起了我几岁儿子浓厚的阅读兴趣。《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他先看绘画版,再读少儿简易版,最后能读原著,到了四年级,他对一些名著对答如流。这是开书店意外的收获。
一天,母亲在我家带岳儿,一不留神,孩子不见了,她到处寻找,最后在离家300米远的书店找到他,岳儿正津津有味地翻看《格林童话》。母亲很欣慰,断定宏岳将来一定大有出息,后来母亲的话得到了验证。
母亲对书的敬畏与喜爱,影响了我们一大家,我们没有让母亲失望,有多人考取大中专院校。有人说我家是教师世家,从我父亲开始,三代为师的有十多人,涵盖从大学到小学各级学校,还有多人大学、研究生毕业从事其他行业。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不是一定要有多大学问,多么有钱,多高地位,而是应该教给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能力与品行。疼爱孩子是不需要理由的,但如何养育孩子,则是需要认真思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
(附:此文2022年12月29日首发《六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