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健的头像

王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4
分享

分水岭,我生命中的重要印记

2020年10月16日,在韦国华大哥的悉心指导下,我开启了写作的征程。每日清晨,我都会沉浸在朋友圈里文友们的精彩华章之中,汲取着文学的养分。

2021年3月初,残墨老师向我推荐了朋友圈里流冰的《六安茶谷(三题)传奇》,我被文中动人的故事深深吸引住。文章构思精巧,语言洗练,令人赞叹;人物刻画细腻,性格鲜明,仿佛让我置身于“三国”和“水浒”的世界中,我对流冰老师的崇拜油然而生。反观自己,在细节和心理描写、情节构思上,与他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于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加了流冰老师的微信,担心他不屑添加我这个无名小卒。没想到竟然顺利通过,他还把我拉入“分水岭”文友群。在这里我有幸看到了庄有禄、赵克明、胡先友、彭荣能、吕树国、赵延文、许圣权、残墨等老师的佳作,这让我大开眼界。那段时间,我正处于写作的瓶颈期,每日为写不出来文章而苦恼不已。流冰主编、胡先友老师和韦国华大哥都鼓励我:很正常,多阅读,大胆写。在他们的鼓励下,我给《JH分水岭》投去第一篇文章《那担柴禾》。没想到,次日清晨,流冰老师就将它推发出来了。更令我惊喜的是,阅读量破千。庄有禄、赵克明、残墨、函、九竹山人、为爱守候、深水静流、烛影摇红、王宜茂、任泽奎、张祥贵等老师给我留言,给予我鼓励与支持。这让我对写作充满了信心。

流冰老师不仅给我鼓励,也帮我改稿。《后妈》发到平台后当晚,他就通过我:“明天平台和《皖西日报》同时推出。报纸上,我帮你题目改为《继母》,内容没变。”我一听高兴坏了,仔细推敲,改后的题目的确更好。

2021年7月初,我意外地收到流冰老师的邀请,让我参加“皖西作家协会考察九仙尊霍山米斛”采风活动,我既惊喜又紧张。7月3日清晨,我们在皖西博物馆门口集合,乘车前往霍山石斛基地。不一会儿,采风组的老师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其中一位短头发,黑脸堂,穿着无领米色外套、青色牛仔裤的中年男子向我走来。

“你是王健老师吧,我是流冰。”我瞬间愣住了:这就是我崇拜的大作家流冰?就是《JH分水岭》主编?他那和蔼的笑容,让我顿感亲切。随后,经他介绍,我结识了其他老师。这次采风,我们参观了霍山石斛基地“九仙尊仙草谷”,目睹了米斛生长环境,了解了米斛独特的医药价值,体验了石斛加工过程,访问了六安经济开发区霍山石斛文化产业园,品尝了石斛茶和石斛宴。这次采风活动,组织有序,安排得当,老师们收获颇丰,大家根据不同角度,写出了精彩纷呈的文学作品,让霍山石斛在分水岭上大放异彩。

《JH分水岭》不仅让我欣赏到了众多的佳作,认识了许多优秀作家,还圆了我一个心愿。

我在小学读书时,曾遇到一位良师刘云书。她是从城里下放来的,不仅教学有方,而且多才多艺,她教学生唱歌、跳舞、演戏剧,学校的宣传队是同学们向往的地方。那时,有许多学生参加了宣传队,而我因为又矮又丑,未能入选,心中满是失落与自卑。他们排练时,我总是扒在窗外偷偷张望。刘老师终于发现了我,让我如愿以偿进了宣传队。刘老师有个儿子刘俊,是我发小,我们总是形影不离,情同手足。他知道我一直渴望有一顶红军帽,便让他哥哥满足了我的心愿。后来刘老师调走了,从此杳无音信,我多次打听都无果。于是,我写了《我的红军帽》发给分水岭,希望通过它找到恩师和好友。很快,我的同学任守国看到了,立即把刘老师的电话号码给我了。当电话拨通的那一刻,我哽咽了,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四十多年后,我们终于团圆了。真心感谢《JH分水岭》,让我找到了恩师和发小,了却了我一桩心愿。

有空的时候,我喜欢品读流冰的佳作,他的文字描写了许多底层人的生活,很接地气,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只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受此影响,我也不知不觉开始描写小人物。我深知那些小人物生活的不易,能体会到他们的心酸与苦恼,也能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便有了《继母》《天良》《摊点》《善举》《阮师傅》《窗内窗外》《老余与小黑》等文章。

结识《JH分水岭》以来,那些优美的文章如滋养之泉,润泽着我,许多老师的指导与鼓励,如夜行的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让我不断进步。在这三年多时间,我在《JH分水岭》上发文20余篇,其中《继母》等四篇文章被《皖西日报》刊用。我的《那担柴禾》被分水岭平台收录在《JH分水岭》纸刊上。2021年7月25日,我被《JH分水岭》平台评为“优秀读者”,2022年10月17日又被平台评为“优秀作者”,并获得了一年的《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的奖励。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JH分水岭》犹如展翅的鲲鹏,正向着更高的天空自由翱翔。在《JH分水岭》创刊7周年之际,祝愿《JH分水岭》越办越好,成为更多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也祝愿广大文友与她一起成长,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文2024.5.10首发《JH分水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