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捷夫的头像

捷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13
分享

记忆中的竹轿

汪杰

 南山盛产楠竹,也滋生一方博爱的救世仁医,这有外婆的竹轿为证。

 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外婆的那台二人抬竹轿,穿行在乡间的小路上,吱吜吱吜有节奏的响声,时时让我产生敬畏之情,既有羡慕又有自豪。

 外婆是一个典型的乡下游医,一个游医的使命,就是为乡邻的疾病和痛苦解忧,外婆专为正在哺乳期的婴儿治脐疾(脐带风), 婴儿得了脐带风会引起发热,肌肉痉挛,抽动等症状,如果再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就连正规儿科医院的医生通常也束手无策。

 那时候医院的儿科医生比较少,乡下婴儿犯了脐带风的病时,第一时间就是直接上门找外婆,由于外婆犯脚疾行动不便,患者家属都会用竹轿去接外婆出诊,外婆坐在高高的竹轿上威风八面,眼睛里放射出仁善的母性的光辉。

 外婆有个癖好,就是从不在别人家过夜,每次将得脐带风病的婴儿治疗并安抚好以后,就跟着二人抬的轿子回南山;抬轿子的人一般是患者家属,有时候也是南山庞氏大家族的几个男义工,有几个男义工常年跟着外婆出诊,患者家属只负责一顿饭;外婆一身高洁,清风自律,从不接受患者家属的钱财,就这一点而言,与外婆家墙上挂着如“杏林春暖”“华佗再世”等锦旗的声誉算是对号入座了;有的一家三代人得过脐带风的病,都是经过外婆的仁心医术给治愈了;外婆把治脐带风病当作她行善积德的一个嗜好和信仰,她始终崇尚着至诚至真的医德,从高堤元到县城、到平江,从港口到江西修水,乡下人只要一提起外婆的名字,无人不伸出大拇指夸赞外婆的人品,外婆行医治脐带风病一治就是50年,直到耄耋之年安葬南山。

 大梅岭深处大山,人迹罕至,靠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与外界相联。母亲曾告诉过我,大梅岭有个叫德胜的老人,一家四代同堂,有三代人都得过脐带风的病,都是外婆给治好的。德胜老人的儿子,当年得脐带风的病非常严重,历时一个月之久,连县医院都放弃了治疗,症状是一口的白疮且高烧不退又上吐下泻,脸上全呈黑色。就在确认婴儿不治准备下葬的当天晚上,外婆的竹骄驾到,打破了大山的沉默,缓解了患者家属无助、麻木的痛苦,唤醒了去阎王殿路上的婴儿,外婆最终用祖传的秘方和医术将德胜老人的儿子起死回生了,也让大山里的人看到了对生命的渴望。

 后来,德胜老人一家为了感恩外婆,将原来那个摇摇晃晃的旧竹轿换之一新。外婆坐在踏踏实实的轿子上,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颠簸着,穿过崇山峻岭,游走在从医的途中,眼睛里折射出仁慈的母性的光辉。

 外婆有一次来看望母亲,下轿后与母亲有说不完的话题。我看见那台竹轿已不是一次两次了,想到竹轿上去过一把“皇帝”的瘾,因为我村里的伙伴都羡慕我家族里有一个“皇帝”,那就是外婆;我上了竹轿,用外婆赠送我的冰糖说服了两个同伙,让他们也学着抬轿子的大人将我在打谷场上转两圈;结果可想而知,轿子的正座上不但断了两条竹腿,我也摔了个人仰马翻、鼻青脸肿;母亲闻讯赶来,抡起那根摔断了的半截竹腿要教训我,幸好外婆及时赶到,不然我早已体无完肤了。

 外婆摸着我的小光头,给了讲了一连串我听不懂的道理,不但没有责怪我,还奖励我一颗小冰糖,并吩咐母亲以后不准用棍棒教育孩子;我笑了,外婆也笑了,外婆眼睛里折射出仁慈和母性的光辉。

 再后来,在我上艺校的第二年,从一位南山籍同学的嘴里得知了外婆去世的消息,将自己关进寝室里,写了一下午的《忆外婆》,终不成稿,泪早己淌了一地,心里责怪母亲为什么不告诉我实情,母亲最终解释:外婆出殡的时辰正好违忌我的生辰;我无语,我自责,因为我在外婆眼里是个调皮的外孙或是一个不孝的外孙?我无法知道, 我只是通过母亲的讲述,才知道外婆出殡的那一天很热闹,外婆又做了一次“皇帝”,她不是坐在竹轿上,而是躺在数百人用哭喊声祈祷的一幅棺材里!

 南山竹轿起,救世仁心医,一身清风立,报以五福归。

 怀念外婆,想念记忆中的竹轿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