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樵夫的头像

樵夫

网站用户

其他
201909/07
分享

二河米醋


    史料可知的鄂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汉魏唐宋渐进发展,成熟于明清时期,1983年跻身中国十大菜系之列。传统鄂菜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具有朴素的民间特色,亦不乏名品佳肴。如颇具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的汉川“二河三蒸”,以清蒸、泡蒸、粉蒸为烹饪方法,成就了菜品的美味和品牌,而对这道菜肴的赞誉,却离不开利用当地谷物生产的一种调料“米醋”。

    “二河米醋”的由来有不少传说,但是关于它的起源,已经不可考证,没有人知道它何时出现。不过,很多人都认同,二河米醋可能与本地“甜米酒”有关。在江汉平原,天、沔、汉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广袤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农作物的生长获得了天然的恩泽。丰盈的物产除了满足生活外,余下的谷物可以用来酿造具有独特风格的酱汁和饮品,农耕饮食在这里得以孕育创造。甜米酒就是其中的代表,而米酒成为米醋是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转化过程。拌入酒曲的谷物入坛发酵,糖化和酒化同时进行,前期以糖化为主,后期以酒精发酵为主。在这一过程中,酵解酒曲中微生物逐渐繁殖,糖化生成酒精,加入清水后酒精浓度降低,醋酸菌繁殖生长,完成自然的醋化过程。由此可见,米酒转换成米醋,只是酵化时间长短和水稀释的自然演变过程。 也许是哪一位先人,故意把一坛米酒遗留在岁月的角落里,或时光的背后,而当后人不小心发现时,早已成为口感浓稠、香味四溢的陈年老醋。而今,醋已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

    传说中的米醋,源于五千年前酿酒鼻祖杜康一次美丽的错误。如果说杜康精心酿造出了美酒,而制醋则似属他偶然所得。相传一次酿酒时,杜康将多余的拌曲材料,弃之于小缸内。二旬黄昏时,忽闻一股香甘酸醇的特殊气味,沾指一尝,不同于一般的酒味,给人一种鲜美爽口的特殊感觉。于是用它干拌果蔬并煮鱼尝试,不意,味感口感俱佳。于是有人建议,它既出于酒缸却不能称酒,又是从小缸中酿出,就叫它“小酒”。杜康似嫌俚俗,既然它在酿造二十一日后的“酉时”发现,倒不如把二十一和酉加起来,自创“醋”字更加合适。又有,杜康之子学会酿酒后,率族移居镇江。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在缸里浸泡,二十一天后偶然获得。如今民间作坊和农家自酿米醋,仍遵第二十一日酉时开缸揭盖出醋的古制。
    如此而言,米醋既非源于二河,也非田二河独有。然,“二河三蒸”寄附于“沔阳三蒸”,为何“沔阳三蒸”并无“沔阳米醋”辅助,而“二河三蒸”却要借助“二河米醋”才能产生天下美味呢?二河米醋又有何独特之处呢?那些包含在饮食背后的隐喻,令人玩味。只有进入后,感受了,才能在细微处感谢那些孜孜不倦的追寻味道极致的发现。为此,我造访当地米醋作坊、名厨巧匠,浅获一二后颇有感触。二河三蒸独具特色的是泡蒸,厨师将葱姜蒜爆锅后加入自制的米醋和水调制,把滚烫的植物油或猪油淋在蒸菜上,热力与蒸菜的碰撞,在食材的表面形成一层泡沫,即为泡蒸。除了米粉的粗细、火候的拿捏,将蒸碗倒扣进另一碗中也不可忽视。由于蒸制过程中,穿透食物的热力从碗底向上蒸发,倒扣改变了热气方向,热油的封闭和米醋的渗透,又将佐料的味道和食材的本味,反馈至食材中,才形成它独特的味道。由于二河米醋柔和、清澈、酸性合适,又出自于本地农作物,与本地食材结合更具亲和力和渗透性,加上本地人的制作工艺,使之更贴合当地的口味。故每一道二河蒸菜,二河米醋的味道在食材中扩散开来,在温润柔滑的口感里,像被困在发黄的旧照片中温暖厚实,有一种只有时间才能酝酿出的氤氲。在许多无法确证的传说里,当地人的制醋深植在每个醋缸里,那一缸传世之作,每一滴醋都留有先哲的智慧和遗爱。也许,正是这份因时间而积累的传承感,加深了二河米醋的滋味。也或许这就是本地人对二河米醋,情有独钟的理由吧。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吃,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好吃什么,是极其私人、情绪化的偏好。也许一个记忆,一次视觉效果,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更或许是家中厨房里飘出来的一抹温馨。就“二河米醋”来说,很多人都认为他处无法比拟。这种念念不忘的夸大其词,并非按图索骥似的寻觅,是因为某种食材的做法和味道,作为一种概念和信仰,早已尘封于当地人的记忆和味蕾,且引以为傲。那么,二河三蒸何以傲呢?一份白米粉调味蒸制后的食物,看上去苍白、单纯,若淋上少许二河米醋,软腴的蒸菜慢慢地释放出本味,成为一道佳肴,每一口的味觉都很丰富,独立又互相依存。米醋也可以是一道菜的主角,那么抢风头。抿一口产自二河的米醋之花,香味浓郁,混而不浊,液体细腻多变、强劲持久伴着均衡的酸甜,独特的口感丰厚结实、协调和谐。不能不赞誉它是地理环境和传统技艺交织而成的传奇。
      美食与生活,平凡的“二河米醋”蕴含着阳光、雨露、泥土,甚至悠长、朴素的自然之美,恰是我们的生活所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