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
素食在蛋白质的提供上,大豆食品是唯一能够抗衡肉类的植物性食材。豆腐当属首选,因其兼顾“和”、“德”,广受喜爱。吃豆腐的人要安于清贫,而做豆腐的也懂得“顺其自然”。
我常到菜市场光顾的一家豆腐摊,卖豆腐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地道的地方转舌音,在众多的吆喝声中很容易分辨。她皮肤黝黑,微胖,手掌宽大、肥厚,是那种出力的手型。有时去得早,恰逢她出摊不久,豆腐还是热的,2块钱的老豆腐,四四方方,有股豆腐的碱味香。
前几天,偶然遇到她丈夫一起出摊,又听说我是老顾客,喜欢吃他们家的豆制品,颇有几分得意。
“师傅,抽支烟”他热情地递来一支皱巴巴的,没有过滤嘴的香烟。
“谢谢,没有抽”我婉言推诿着不抽的缘由。
“我的烟瘾蛮大,过滤嘴烟不过瘾。这烟太差,很多人都不抽,师傅你莫怪啊!”质朴的语言,毫无半点掩饰。
“谢谢,谢谢,我不怎么抽,你随意吧”。
女人听到我们的谈话,忙接过话茬:“我家的豆腐,豆子是山区适合根瘤菌繁殖的橘黄色土地种出来的,含铁,酸性,有水溶性矿物质。做的豆腐,又白又细,又嫩又韧”。她用夸张的语气说着,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盯着过往的行人。
“我们磨坊就在后面,不信,您朗嘎可以弃(去)看看瑟”。说完就离开摊位,转身钻进了身后的小屋。我饶有兴趣地跟了进去。
这是一间典型的夫妻作坊。男人蹲成工字步,抓着丁字形把手推磨,女人在一旁右手握着一根竹片,左手往磨孔里喂着泡得膨胀的豆子,顺手用竹片把石磨上的豆子拨进孔里。从石磨的缝隙里溢出的生豆浆,“滴滴答答”,流进下面的木桶里。
女人说:“一个和”五斤豆子,不快不慢,要一小时。磨快了就粗、糟多、浆少;磨得慢就细,豆腐糟少,豆浆多”。
“我们遭业啰!每天早晨三点就要起床煮豆浆、滤渣,再次把豆浆倒进锅里,还要用长竹棒捞豆油皮,浇盐卤,用瓢将豆腐花舀进已垫好包布的豆腐榨圈里,盖上木板,压上一刻钟,即成豆腐。如果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就成豆腐干”。她如泣如诉地说着劳动的艰辛,好像生活在远古时期,要以生命相搏,才能获得简单的回报。
余下的话将是更多的宣泄。我转身退了出来,没有心情去听多余的牢骚。看着市场内匆匆而过的人群,我沮丧地想哭,却不小心歪着唇角笑了起来。社会结构的存在是由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信仰,甚至是由所有的不同构成的。正是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才能使社会正常运转,维系民众生活。至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如果我们只对抽象的阶层和贵贱划分,是不是从此就不该小商贩、手工艺者、甚至其他职业了呢?
人生本就是一场磨砺,都是生活的弱者,为生存而奔波,为生活而劳累,不外乎“碗中餐,囊中物”。有的弱者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弱者则似是而非。一种是所谓“扮弱”,一种是给别人贴“弱者婊”标签。前者是自我矮化,后者是人为拔高,但它们起到了同一种作用,就是模糊了“弱者”的准确定位,进而把一种古老而高尚的价值观彻底搁置了起来。
一切都源于认知的不同,那种“干一行怨一行”的心理阴影,对生活是毫无助益的。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旅行,生活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那种伊甸园的生活,只存在于文学作品和影视创作中。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从政、经商、治学等,其中贯穿了你的精神追求,职业同时也就是你的事业。如果其中贯穿了你的生命感悟,职业生涯同时也就是你的人生历程。在许多人那里,这三者是脱节的,甚至只有职业,没有事业,只有职业生涯,没有人生历程。在平凡、平静、平和的心态中,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才是人生的真谛。就算放弃某种选择成为肯定,也是虚妄之物罢了。逻辑和辩证法也在悲喜剧式的和解中失效了。唯一仍旧生效的,是你的选择,你的努力。人需要尊严、理性和亲情,才是微笑、呼吸、行走的基础。那么,这个选择的有效性是建立在生活的艰难之上的吗?其尊严也是以建立尊严为先决条件的吗?
回答是肯定的。某些人的处境很糟,而另一些人的处境则更为窘迫。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应当弱化他们对生活的参与,特别是不要在他们面前为我们自己描划一个光辉的形象。让自己彻头彻尾地暴露在别人面前,是件很可悲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放轻姿态,站在他们的身后,以平和、平静、平常的心态,默默地关注他们。
2018年11月20日草堂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