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读汪曾祺先生《人间草木》,油蛉、蚯蚓、蝌蚪、莲藕,鸡头米、野芥菜……那些乡间田野常见的动植物,欣然跃出纸面。恍然间有种顿悟:虽然我们享受着现代物质生活的酣畅、惬意,但在潜意识中似乎总觉得有所缺憾。撇开那些不便说明的缘由和个人认知的差别,自以为,也许就是散落在乡野和百姓灶台上,协调身体和四季的那些朴素、粗粝的土菜,才是味觉缺憾的空白处。
“鲊”作为一种古老的烹饪技术和贮藏方法,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遗憾的是,近代史中无论是张爱玲所说的“相府老太太只看个吃”的《儒林外史》里提到的食物,还是吴敬梓很不以为然的才子袁枚的《随园食单》中,都不再有鮓的身影,甚至一根枸杞头都写得如同金齑玉脍的《金楼梦》里,这种口味厚重的生食更是杳无踪迹。史料的记录索然无味,并没有凡间咸淡的味道,但古老的技艺,却在岁月中与人们相伴而行。
鲊,泛指以腌、糟等方式加工的腌制食品。除鲊鱼虾、鲊荤腥外,还有鲊辣椒、鲊冬瓜、鲊土豆丝、鲊芋头丝等农作物的一席之地。这些微酸、微辣、微甜,回味醇厚兼有咸香、甘甜的“长远菜”,在许多人的菜单里,仍不失为开胃、佐酒、下饭的民俗良方。又因其食材多为边角余料或使用后的残余部分,坊间亦有“渣”的贬义。的确,鲊在餐桌上无法给它准确的定位,有时它的用料过于简单,略显贫瘠,有时重油厚脂的搭配,甚至太显“油滑”。这种植根于民间,传承无“体系”、制作无“常法”,本身就是“土”、“粗”、“杂”的混合物。“土”,是接地气的乡土味儿,出自于农夫村妇之手;“粗”,制作方法粗犷、简单,不拘一格,土灶大锅,泥罐瓷瓮,毫无修辞与夸张;“杂”,兼收并蓄的取材和配料,往往让人匪夷所思。
乡村人家的“鲊粑子”多是正月所剩荤食,如腊肉、腊肠、蒸肉、梅干菜等。剁碎后与米粉混合,加入盐、葱姜蒜、辣椒,装进有檐边的坛子里,用筷子扎几个孔,以利于酵解过程中的气体排放,然后盖碗倒扣在坛口,坛檐里倒入没过盖口的清水,形成一个既能使坛内的气体溢出,外部致霉菌又不能进入半封闭的真空环境,置于阴凉处半月左右,就能得到酵解后松软适度,略带醇香的“鲊粑子”。而与之不同的虾鲊,则出现在许多餐厅里,当作开胃菜。选小河虾(俗称米虾、小白虾),洗净沥干水分后下入锅中,中小火焙至断生,起锅晾凉,倒入盆中。加盐、姜末、红辣椒末拌匀,并与米粉拌匀,装入小口陶坛中,边装边用干的木棒按实。再取洁净的荷叶一张盖在坛中的虾面上,最后用洁净稻草把子封住坛口,倒立于浅型盆中,注入洁净水,密封坛口。用时将制好的虾蚱,放进七成热的油锅中翻炒均匀,至油渗入后洒适量清水,焖煮片刻,既成。成品的虾鲊,软绵滑润,虾的鲜香和水解蛋白质的甘甜,瞬间就能充填于唇齿,只须轻嘤,一线热流就能温暖食管,缓缓坠入胃底。而那些残留于唇颊的余香,弥久绵长。偶尔的一次饱嗝,夹杂着米粉谷物的芬芳和氨基酸特有的陈香,暗合着进食后愉悦的心情。
相形之下的藕鲊、冬瓜鲊、土豆鲊、芋头鲊,却显尴尬。由于用料皆为边角余料或残次品,民间多称“渣”,即便是秋后田园里最后的几粒辣椒,也在“渣”中。大概是出于食材的贵贱,藕渣的选料多是卖相不好或灌进泥浆的藕节,而土豆、冬瓜、芋头、辣椒的选料,则可能是自给有余的食材或残次品。这些菜蔬类的鲊,其制作方法大致相同,但酵解的时间与季节、温湿度相关。藕渣一般在一月左右时酸味最浓郁,这可能与莲藕纤维较长、难以液化有关。而其它植物的发酵则较短,常温下7~10天即可食用。成品鲊的用取,需用洁净的器具或净手后抓取,忌讳油污或不洁净的物体接近,以免霉菌侵入,导致坛内益生菌群破坏。寻常人家往往会在生活的日常,从坛子里抓出一碗鲊或渣,用油脂浓郁的猪油煎、炕致形体松软,略带金黄,扬入几粒葱花或蒜苗,即可。而在乡野,多是从油坛里挖一勺白玉色的猪油,沿着柴火灶上的铁锅浇上一圈,瞬间猪油液化并渗入鲊、渣中,香气也扑息而来。随着吸满油脂后的米粉粒时而传出暴粒的声音和滋滋作响的锅气,把待食人的味觉和嗅觉推向馋涎欲滴的“绝境”。轻送一勺于口腔深处,“出污泥而不染”莲藕品德,仿佛也寄附心灵,于是便有了一种俯视他人的高度。还有些极具地方特色的鲊,用红辣椒和苞谷面制作,拌入花椒、桔皮等调料,装坛后盖上菜叶,用竹片固定,倒置于水盆中。其形、色、味,也不逊于其它。
如此而言,一道粗粝、朴素的鲊,确实难登大雅之堂,更与当下倡导的少油、低盐的健康饮食背道而驰,但这种浸透着节俭、不泥于浮华的土菜,却是人们味觉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在它的品性中,人们可以嗅出旷野的博大和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情深意重,更能咀嚼出食物背后的聪明才智。吃时,既有朱元璋初尝“珍珠白玉汤”的惊诧和滑入胃肠的温度,而一旦熟知过程后食毕生厌。久未得尝,又朝暮相思,回味着油重料厚后的饱腹感。若论品质,它的粗、杂、土,俗不可耐,难成正果。但它是一个属于大众的传奇,一缕对庶民味觉的赞誉。
与我,喜欢乡野气息的鲊与渣,除了它的味道,更钦佩它的朴素和亲民。来自平凡,出于平民之手,居于平民之所。只是味道从不平淡,从不平凡,从不因为别人的喜好而改变自己的秉性。
2023年4月5日草于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