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樵夫的头像

樵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15
分享

菜市场,感受真实生活

致事后,日子过得平静、清淡,原来不怎么做的事、不常去的地方,反倒成了日常的平常。说来也是奇怪,每天走进拥挤、闹哄哄的菜市场,走过一个个摊位,听贩夫走卒的叫卖声,却能在心理上带来真切的抚慰。挑一把脆生生的青蔬,买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鱼,选几颗色泽鲜亮、香气馥郁的瓜果,菜市容纳的是真正的生活。

汪曾祺先生最大乐趣就是逛菜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我尚没有那么高的文学境界和雅趣,就是为了一个简单的欲望:既要买得好,还要买得便宜。当然,若能碰到许久不见的亲友,就着一碗云吞面,聊点体己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心里也特别舒坦。

我不大喜欢在菜市场的摊位上买青菜,特别是看到有的商贩拿着大饮料瓶往蔬菜上喷水,有种莫名的反感。每次进菜市场前,都要去市场的几个入口或角角落落的地方转转,这些地方常能遇到附近的老孺提着几个土鸡蛋,卖几个油盐钱;满脸皱纹的老汉,随手在地上铺一张编织袋,上面摆着几把自家田园里的菜蔬,换几个烟酒钱。虽然菜品没有摊贩收拾得干净、整齐,但蔬菜的品质毋庸置疑。偶尔也能遇到迈着不急不躁的步子,却因几条野鱼两眼放光的人,很可能就是一个会吃也懂吃、在雅俗之间都能找到趣味的妙人。

很多菜市场里总是那么嘈杂,干货店的门口推着大大小小的袋子,打开袋口露出里面的食材;熟食摊位上吊着泛黄的灯具,一根红绳系在小马达上,不停的转,驱赶着路不明的蚊蝇;路口的卖杂货摊,用沙哑的声音,南腔北调的吆喝着产品;小菜贩子推着小车四处转悠,总是说自己的蔬菜是早上从天里来的……。逛菜市场除了留意食材的品质,还须“以貌取人”。肉铺里满脸堆笑的屠户,“大秤进,小秤出”,秤杆从不那么“旺”,买肉的人不满意时,又从旁边割一点补上;鱼摊卖“活口”的摊主,喜欢先看买主,再开价,一个品种的活鲜,几个摊位,几个价格,差价还不小呢。也许是长年做买卖,讨价还价的多了,鱼贩们很少有笑脸。相反,那些有个性、取薄利的小店铺和档摊,每个摊主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和偏好,往往留得住人、记得住位置。与我来说,每天逛菜市场既是一次寻味的乐趣,也是窥视原始买卖关系中,彼此心理动机和行为方式的理想场所。

我居住的小城生活节奏不快,城镇化的进程迫使许多世代农耕的人群涌入,“怀旧且多愁善感的田园主义”始终徘徊于他们的心理。乡村的泥土气息与静态孤立的美好,和“大不了再回去种田”的思维,删除了他们的生活张力,而那些注重效率的人大多去超市或网购。剩下逛菜市场的人,都是沿着生活的惯性完成每天的日程,或是为了淘一把记忆中野菜味,更或许是为了家人挑剔的味觉。选择的快乐,不在于食材的贵贱,而在于家人的食物期待感,还能兼顾自己的味觉需要和获得后的愉悦。

菜市的魅力还有它浓烈的“烟火气”,逛久了人跟人的关系会变得融洽、亲切,买卖更加简单、直接。比如,外出几天后遇见了卖肉夫妇,他们第一句话就是问候:几天都没有看到“您驾”了,又到哪里去了;卖菜的胖女人满脸笑容,硬是把眼裂挤成了一条直线;那个卖干货,喜欢喝早酒的中年男子,非得去买一碗热干面接我过早不可……简单的表白充满了浓浓人情味让人动容,这也是商业时代最缺乏的民意基础。

有时,菜市场也可容纳人的乡愁。卖土特产的店铺总会开在显眼的地方,不知道商贩们怎么能收集这么齐全的土特产,从小鱼小虾,到居家生活的腌菜,他们都能制成精美的商品出售。给那些漂泊的游子,提供来自食物的慰藉,也满足了人们的一份乡愁和回忆。在菜市,人们可以摆脱现代科技的束缚,挑选带着泥土的蔬菜,裹着淤泥的莲藕、芋头、马蒂,甚至是沾满泥砂的有贝类生物。那是一份乡愁,带着温馨和暖意,是人类最难抹去的记忆,蕴含着过去的美好和亲情的追述。

在这个世风日下的商业时代,许多人都丧失了对普通人和事的感知。一边喊着生活无情,却躲避着生活中有情的俗事;一边说活着没什么意思,却回避着有趣的人和事。其实,只要我们放下自己的身份,以平静的心态去一趟菜市,就能享受到好久没有尝过的滋味,还有那些素不相识、但却真切维护着我们生活秩序的平民百姓。尔后你会发现逛菜市不仅是一次选择,更是一次心灵的升华,你会感谢那些为我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商贩,尊重劳动成果,敬佩那些最普通的芸芸众生,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能构建出我们不以为然的烟火气息。

  2023年6月12日凌晨草于陋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