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樵夫的头像

樵夫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1/18
分享

散蒸肉,形散味不散

坊间对粉蒸肉的称谓,大多泛指以米粉、五花肉为主料,用热蒸汽烹制的菜肴。而在江汉平原的许多地方,人们则根据肉类的摆放形态,细分出粉蒸扣肉和散蒸肉。这种称谓并非是刻意将“散蒸肉”从粉蒸肉中独立出来,而是避免与另一种粉蒸扣肉混淆,也折射出当地人择食态度的严谨和挑剔。

粉蒸肉起源古老,本是祭肉,是周代“八珍”之一。历经千年的传承和改进,已在湖广、苏杭、川渝等地广为流传。虽然各地在做法有所差别,形态各异,口感也略有不同,但米粉、五花肉、蒸的烹饪方式没有变,甚至颇有创意的“荷叶蒸肉”,“竹筒蒸肉”等,皆与“食圣”袁枚先生:“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酱蒸之。故味独全”大径相同,鲜有不同之处是米粉的选择。《礼记·内则》所记:“炮之,涂皆干,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皽,为稻粉糔溲之以为酏,以付豚煎诸膏,膏必灭之。”其中并没有详述“稻粉”是糯米粉或是一般谷物米粉,更无其制作方法。传统烹饪的空白之处,使后人可以用各种方式填补、弥合。如市面销售的各种蒸肉米粉“腐乳汁米粉”、“五香米粉”、“麻辣米粉”、“川味米粉”等,虽在口味上极大地迎合了当地人的饮食习俗,但却丧失了谷物与肉脂融合的共鸣。

“散蒸肉”大概是能满足人们对粉蒸肉嗜好最直接、简单的烹饪方式。五花肉切大片,盐、酱油、味精、胡椒粉,入味10余分钟,加入适量生米粉,搅拌均匀,蒸笼或“馏子”中用土豆、红薯、锅盔、芋头、梅干菜等垫底,腌制好的五花肉铺在上面,蒸制半小时,既可。这种看似随意、散淡、没有固定模式的操作方法,与其他粉蒸肉的烹饪方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处在食材上层的肉类,在热力催发下释放出油脂,缓缓坠入垫底的植物食材中,植物又带着自然的气息随着热蒸汽上升,回旋于油脂和食材之间。而时间和温度则成全了各自的缺憾,又在水与火的交融中相得益彰。这一过程中,只需静静等待蒸笼上冒出一团团白雾,揭开盖子,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带着粉蒸肉独特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散开来,给人温馨的安慰。

刚出蒸笼的散蒸肉饱满、滚烫,肉在容器中变软变烂,米粉的清甜也沁入肉里,谷香混合着动物油脂的味道直冲鼻息,分不清是谷米的芬芳裹挟着肉味窜入嗅觉,还是肉类烂熟后释放出的氨基酸,拉着垫底植物的香气塞满整个空间。拿起筷子轻轻挑起一块肉,送入嘴里,入口即化,无须咀嚼,一股熨贴、愉悦的暖流垂入胃底,生津解腻。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整个身心都舒畅起来。扬一把葱花在油汪汪的蒸肉上,莹白如玉似晶冻状的肉质又多几点碧绿的花瓣,夹层的瘦肉呈现酱料的深赭色,松软弹牙,汁香浓郁,微咸微甜的味道,恰如“散蒸肉”朴素的品格。

与我,在天、沔、汉吃饭,点蒸菜时需要说明是“清蒸、泡蒸或粉蒸”,这未免有点夸张或不尊重他人。然而,要是你一点都不懂,比如不说散蒸肉,而是说粉蒸肉,未免又显得外行。而当一笼看似随意的“散蒸肉”来到餐桌上,寥寥几口下肚,就觉浑身爽快。这大概就是“散蒸肉”形散味更浓的灵魂之处吧。

2024年1月16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