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樵夫的头像

樵夫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8/12
分享

再品垌塚磨子

樵夫

      再次步入这个"无菜不蒸"的食俗之乡—垌塚,去品尝、赞颂一道蒸菜的美誉,除了敬畏它厚重的历史,还多了几分味觉的记忆与回甘。
       就我而言,对蒸菜的理解是肤浅的感官体验,只能以形态差异区分粉蒸、清蒸、炮蒸、汤蒸、扣蒸的不同。至于蒸菜的技艺和食材的属性,创造美味佳肴背后的故事,更为缺乏。好在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也许一个记忆,一次视觉效果,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更或许是角落小屋里飘出来的一抹温馨。
       承蒙友人垂爱,得以再次享受饕餮大餐。一笼蒸鱼直径50cm,重约20斤,取本地野生鳝鱼、泥鳅5斤、草鱼4斤,以大白菜、芋头、萝卜、锅盔垫底,高温下的蛋白质释放出特有的鲜香,和来自氨基酸与核苷酸的气息。这种因地制宜的作法,把鱼的鲜嫩调制得恰到好处,淋上猪油后的厚重、柔滑与醋的奇妙搭配,甘芳可口。入口时,鱼的鲜香融合着葱姜味的辛辣,暗合着味觉需求,汁液在生抽的浸泡、醋酸的调和下味道醇厚。颇见功力。
      另一笼蒸肉,五花肉8斤,糯米衬底。烹饪时,大火催发下的水蒸汽延米粒的间隙往上蒸发,遇到厚实的肉质后,回旋于米粒与肉品之间,使得油脂和调料的酱汁沉积于米粒中,谷物淡淡的清香又留存于肉质中。混为一体的口感,既有肉品中蛋白质转化成赖氨酸的香甜,肥而不腻的独特风味为人倾倒,且不乏泥土的芬芳。
       很难用文字囊括垌塚磨子的全部。只觉得它既有使用米粉的讲究,在刀工和拌料上,也有别具一格的配制方法。同时,又能在上桌时,达到热气腾腾的视觉效果,而香味却能诱拐出人的味觉期待。出笼时,点缀的葱花、蒜泥,香味扑鼻,味醇汁浓。从视觉、听觉和味觉上,不断冲击食客的感观,挑拨人的进食欲望。
       不多的接触,体验到了垌塚磨子的鲜嫩和原汁原味。软腴的蒸菜能慢慢地释放出原始的本味,每一口的味觉都很丰富,独立又互相依存。而烹调时火候的控制调节,使得菜品的老嫩、硬软、稀稠适度,是其独特之处。蒸制既要蒸出菜肴的本味,体现原料的真味,使菜品香味浓郁,混而不浊,液体细腻多变、强劲持久伴着均衡的酸甜,独特的口感丰厚结实、协调和谐。
      走出小店时,冬日的一抹暖阳照在身上,暖暖的。路途中洒满了那淡淡的蒸菜味,或许这就是下次踏访的缘由吧。


         2018年12月18日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