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
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某,熊掌未曾谋面,亦未食之,故而对鱼倾心而欲。既是所欲者鱼,对鱼的品尝、做法,略有心得。
大凡懂鱼之人,不大欣赏北方吃鱼的做法,以面粉裹身,油炸后糖醋辅料,既清除了鱼的醒味,又把鱼肉的鲜嫩留在了油锅里;也不认可川味中的“麻辣烫”做法,把鱼片在麻辣火锅中烫熟,蘸佐料吃,满嘴都是调料味,掩盖了鱼的本味。
这些做法和对鱼味的理解,包含着食客的地理和人文特征,以及烹饪者对味道调理的技巧。无可厚非。
相形之下,我倾心于生活在汉水流域,普通百姓对鱼的烹饪方法。在他们的理解中,鱼“醒”与“鲜”是相互关联的互换关系。所有的醒都存在鱼皮中,用盐腌制、稍加煎炸,就可以将醒味转化为鲜香。鱼皮经过油温的煎炸,蛋白质凝固、皱缩、碳化成金黄色,再经过水和温度的催化,赖氨酸释放出的醒味早已转换为淡淡的焦糊味,透着充满诱惑的肉质鲜美。
衣食者对美食的追求不仅是风味的不同,还有它们奇特的制作和那些复杂又新鲜的招式,让人惊喜不已,唇齿留香。譬如汉水湖区,一直延续着“鱼煮百味,越煮越有味”的传统作法。当地渔民穷尽一切手段,孜孜不倦地追求鱼的鲜嫩和鱼味的极致。其中,蒸鱼的作法就有“泡蒸”、“清蒸”、粉蒸”之分。选择食材更是考究“青、皖、鲤、鲫、鳊”首选,其它鱼类次之。尤以“泡蒸鳝鱼”为其代表。选取3两左右的黄鳝鱼1.5斤,破腹去内脏,木棒槌反复捶打鱼脊柱,致扁平(此举的目的在于将鱼脊柱和鱼肉分离,骨质的硬性与敲打的挤压,又使鱼肉纹理断裂,调味品可以延裂隙进入),加入盐、味精、胡椒粉、酱油、料酒、生姜末、大蒜末,反复揉捏至鱼质松软。在鱼的脏面蘸上大米粉,竹笼屉中呈“井”字形码放,旺火蒸制8分钟,入碗。另取锅烧热,猪油300ml水少许烧至八成热,淋在黄鳝鱼上,加入陈醋100ml,面洒葱花,即成。这种因地制宜的作法,把鱼的鲜嫩调制得恰到好处,猪油的厚重、柔滑与醋的奇妙搭配,甘芳可口。食物背后的智慧真是可堪玩味。
清蒸鲫鱼,在鱼的两面划出几道深至脊柱的斜口,抹盐,鱼肚内塞进姜、葱、蒜,腌制10分钟,表面放置香菇1朵,火腿2片,入笼,旺火蒸5分钟,淋少许陈醋、猪油,即成。视觉上给人极美之感,吃起来比螃蟹更鲜。除了鱼身多刺是美中不足,更比其它蒸鱼高贵、典雅。
如果你是仕途中人,想获取功名,最好不要吃“半边鱼”,它让你没有翻身的机会。何况“鱼”、“愚”谐音,仕途之人最好不吃,老百姓害怕“愚民”的官宦。
诚然,作鱼的方法岂止上述。此,不赘述。
有人说,吃鱼能让人变得聪明,鱼虾中的硅藻能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氨基酸能激发大脑的思考能力。这,也许就是我所欲之处吧。
2016年8月9日 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