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归雁的头像

归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25
分享

笤帚

“人人讲卫生,家家爱清洁,清洁是健康基础”。这两句关于卫生的谚语在故乡民间流传已久,它道出了讲卫生的重要性和意义。只有讲卫生健康才有保证。

卫生又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两种卫生一样重要,要想讲卫生,必须有清扫卫生的工具,于是智慧的老祖宗发明了笤帚,用笤帚扫炕上床上的尘土是清除环境卫生,用笤帚扫衣服上的灰尘是清除个人卫生。由此可见笤帚的重要性,家家离不开,户户常常用,是家居生活中常见用品之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人用的笤帚都是自家制成的,不象城里人,动不动用钱买。

俗话说的好:“土地就是刮金板,刮了一层又一层”。制笤帚用的材料是糜秸。每年秋风节令,是收割糜子的最佳时候,用小刀把糜秸中上部一节处连同穗穗一起割下,割成一把一把的集中捆成小捆捆,一小捆由五把组成,这五把就是制一个笤帚的材料,想要多制就多割几捆。把这些带杆杆糜子运回家吊放在人不住的空窑顶空中,预防老鼠偷吃。放到冬天这然糜子自然干了,把糜子颗粒用手揉下,剩下包颗粒的壳在簸箕舌上刮下后去壳备用。

冬天下雪了,忙碌不停的父亲终于不用上地了,决定抽空制笤帚。母亲头天下午烧开一大锅水,把这些糜秸用开水浸泡一晚上。

第二天捞出空干水。父亲坐在小凳子上,胸前围了个围裙裙,拿起一小把糜秸,穗弯弯朝外,又拿起一小把糜秸放在第一把前面,前面的要低于后面的,两把统一穗弯弯朝外,用麻绳在穗弯底部把两把合二为一捆住,捆时绳绳绕上好几圈,两只手拉紧绳子两头使劲勒,看见糜秸上勒下很深的痕迹,再把两头打成死结。接着拿起第三把和前面的两把捆在一起,依次类堆重复动作。

五把捆在一起后不用捆了要捆笤帚把子,把子上要捆三道道绳绳,每道道要绕好几圈圈,要把绳绳拉紧勒深才不易脱。第一道道勒在穗弯弯底部,第二道勒在把把中间,最后一道勒在尾部,然后用菜刀削尾部,尾部要削成中间凸起周围斜低形,这样做的目的是笤帚在使用过程中枝枝不易脱下,结实耐用。

故乡人把制笤帚的过程说成缚笤帚, 父亲是缚笤帚的能手,缚的笤帚不但好看,而且耐用。一次要缚五六把或七八把,我家和奶奶家都用。

我家扫炕扫床扫地扫院都离不开笤帚,新笤帚先用来扫地,扫地用久了会磨损,磨小了用来扫火炕,火炕上用上些时日后磨损更厉害,小到不能扫炕用了,只能用它刷尿盆,磨损至仅留把把就尿盆也刷不成了才扔掉。我家节省,每个笤帚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

那年月穷,学校不收班费,学生值日用的笤帚也是从家里带出交学校,每个学生都要交。父亲制的笤帚我交学校年年应差。

岁月流逝我长大为人妻为人母后,父亲每次来我家总要带这带那带好多东西,从临县到阳曲县几百里路上给我带笤帚,牵挂我的心从没改变!

父亲离开我们很多年了,父亲缚的笤帚如今在老家还有,看见了笤帚,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勤劳的一生,每一把笤帚都是父亲的心血凝聚。

每一把笤帚都鞠躬尽瘁,直到磨秃了头、磨弯了腰,才下岗。父亲又何尝不是一把忠实的笤帚呢?

笤帚,每家每户都有它,人们觉得它很普通。但是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我们以后要学习笤帚默默无闻,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间充满爱,让世界更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