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带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吕梁临县农村人与现代人装束不同,男人们头上裹着羊肚子手巾;年轻妇女们头上裹着花花手巾;老婆婆们头上裹的是灰边边手巾。秋冬季节,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腰里缠着一条腰带,腰带也不是买的,而是妇女们在自家木织布机上织成的白纱布,把白纱布用黑色颜料染一染晒干,再用剪刀裁剪缝成一条五六尺长的双层空心带子裹在腰间,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瞿铄,甚是蔚为壮观。
聪明如你总会问:“为什么老年人腰里要缠腰带呢”?容我慢慢道来:那时候社会普通贫穷落后,人们少吃没穿,根本不穿打底的秋衣秋裤,保暖衣还没兴起,能穿起绒祆绒裤的人也不多见,穿毛衣毛裤的少之又少。小时候的我,没有背心穿,那年月大人小孩穿一身空心棉衣过冬,老虎下山一张皮,根本没有个换洗的。那时候冬天很冷,地球还没回暖。冬天气温在零下二十几度,天寒地冻,寒风凛冽……老年人腰里缠腰带为的是挡风御寒起到保暖的作用。一条腰带前护肚后裹腰,挡住了寒风的侵袭。俗话说的好:“腰间一条绳,胜似穿一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记忆中,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故乡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谁和我结婚,丝腰带一根”。到了六七十年代又说:“谁和我结婚,海常蓝(布料)一身”。由此可见,五十年代的青年男女,一条丝腰带订终身,腰带就是穿戴,腰带和祆裤相提并论,可见腰带的重要性!
缠腰带是有讲究的,一条腰带从中间开始裏在肚上在腰里绕一圈侧面打成活结,方便解开。
记忆中,父亲有一条粉色围巾腰带,一年四季缠在腰间,去地里劳动时,腰后别着镰刀,腰前别着旱烟袋,甩开两手就出发……不要小看这条围巾腰带,与其说它是腰带,不如说它是“百宝箱”。夏日里父亲从地里回来,解开腰带,里面装有新鲜的杏子给我们解馋;秋天从田里回家,腰带里装着野果子;从集上回来,腰带里装个饼子;到了收割季节,父亲把路上田里捡到的谷穗,葵花盘,土豆红薯装入腰带运回家,做到颗粒归仓不浪费。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惠民政策的指引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人的温饱问题不在是问题,穿戴焕然一新,彻底告别“‘腰里一条线,如同穿一件”的腰带时代,中山装的兴起,迎来了“军子黄”时装,大裆裤,掩襟祆败时了,人们终于丢弃了不伦不类的腰带,迈着豪迈的步伐,迎接新时代的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