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烟囱
故乡在吕梁,家家住窑洞,做饭用柴火灶和炭火灶,灶火里燃柴烧炭就会冒烟,冒烟有冒烟的通道,这个冒烟的通道就叫“烟囱”。
如果柴火灶比较大,那么烟囱的高度就要筑高,这样排烟的效果也会更好一点。 其实现在很少会有人使用柴火灶做饭了,过去家家做饭用柴禾,家家烟囱上冒出浓烟滚滚,整个村子上空烟雾弥漫如入仙镜一般。
为了灶膛里的火具有抽力,烟囱要垒得高些,故乡的烟囱有的是用砖头砌成的四方空墙,有的是用无底的瓷瓮接出来的。不论是那种类型的烟囱,目的就一个,都是为了炊烟容易冒出。
烟囱是烟尘的通道,是炊烟的必经之路。用的时间长了,烟囱里面四周烟霉堵住了,烟囱失去了抽力,炊烟难以从烟囱冒出,而是从灶膛里冒出,家里满家都是烟,呛得人又流泪又咳嗽,那种感觉上了年纪的农村人都经过,难受极了!
为了让烟囱继续抽烟,这时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把烟囱内的烟霉除掉。故乡人把除烟霉的过程称之为“吊烟囱”。
吊烟囱需要三个人才能完成,一个人手拿上一根长长的麻绳,麻绳的一端拴着秤砣,走到脑畔上烟囱跟前,把拴有秤砣的麻绳放进烟囱内,北方的窑洞烟囱和炕洞灶膛相连,在火炕以上烟囱部位的窑壁上留有抽火口,乡人谓之“换灶”。麻绳进入换灶能听见响动,这时站在院子里的第二个人喊着传话告给烟囱口的人,让他不用往下吊绳子了。第三个人蹲在换灶跟前,揭开换灶门门,把提前备好的甘草或豆秸捆在绳子末端,捆完后关住换灶口。院子里的第二个人又传话让烟囱口的人把绳子往上吊,这时绳子很重,为什么会感到吊烟囱时吊绳重呢?因为秤砣和甘草豆秸有份量,往上吊的过程中甘草豆秸在烟囱壁四周磨擦,能把烟霉磨擦掉,磨擦烟霉时会产生阻力,绳子感觉重就是三者综合的原因。从烟囱口拉出来的绳子变黑了,甘草豆秸上粘满了烟霉,吊烟囱的人脸变成了黑花猫脸。
吊过的烟囱抽火力极强!记忆中,乡亲们间隔一月四十天要吊一次烟囱。既麻烦还不卫生,实乃无奈之举啊!
吃饭是为生命直接加油,烟囱和灶膛就是“生命的加油站”,那么吊烟囱也是间接地为生命加油。
现如今,农村人的灶膛也有了改进,家家用壁挂炉取暖做饭,既省力又环保,不用生火吊烟囱也能做饭。村里少了饮烟,空气无比新鲜。吊烟囱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过去的历史,尘封在一代人的记忆中。这归根到底要感恩党的富民政策。
吊烟囱,一代人的深刻记忆,温暖了往昔的岁月。